清明节西湖踏青

读经典看 2025-03-29 13:08:42

林徽因曾经作过一首诗,诗名叫《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我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笑响点亮了四面风,轻灵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你是四月早天里的云烟,黄昏吹着风的软,星子在无意中闪,细雨点洒在花前。那轻,那娉婷,你是,鲜妍百花的冠冕你戴着,你是天真,庄严,你是夜夜的月圆。雪化后那片鹅黄,你像;新鲜初放芽的绿,你是;柔嫩喜悦,水光浮动着你梦期待中白莲。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在梁间呢喃,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有人说,林徽因这首诗是对徐志摩的悼念之作;可林徽因自己说,诗是写给长子梁从诫的。

而我在仔细品读了无数遍后,蓦然觉得,这首诗中的“你”,怎么就那么像杭州西湖的四月天呢?

四月的西湖,应该是一年四季中最美的时候了吧。湖水清澈,桃红柳绿,柳岸闻莺……

清明节在每年四月五日前后,表示着春季时节的正式开始。

“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五个,也是二十四节气中唯一一个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的,它

与春节、端午节、中秋节并称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清明节不仅是一个亲近自然、踏青游玩、享受春光的时节,也是一个慎终追远、祭祀先人的节日。

基于清明节的这种特殊性,古往今来和这个节日相关的诗词,大多带着丝丝缕缕的伤感,如杜牧《清明》中的“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白居易《寒食野望吟》中的“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黄庭坚《清明》中的“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高翥(读作zhù)《清明日对酒》中的“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

然而,清明节咏西湖的,大多是轻松愉快的调子。

蔡襄(1012-1067)是北宋的官员、书法家、文学家以及茶学家。他是个奇人,18岁便登进士第,做官做到翰林学士、三司使、端明殿学士,主持建造了中国现存年代最早的跨海梁式大石桥泉州洛阳桥,书法上有"苏、黄、米、蔡"四大书家的说法……

蔡襄的《四月清明西湖》,大概是在他出任杭州府事时写的:千顷平湖一遭,空城游乐自奢豪。画船争胜飞江鹃,翠獻(读作xiàn)都浮载海鳌。芳草堤边裙带短,柔桑陌上髻鬟高。楼前尽日闻歌笑,不啻秋风卷怒涛。

千顷平湖、争胜画船、雕楼玉阁、芳草堤、柔桑陌、江鹃……再配以翠獻、裙带、髻鬟……清明时的西湖,实在是不能再美的了!

北宋将领张蕴的《西湖清明》,与蔡襄的《四月清明西湖》有异曲同工之妙:

芳天新霁惠风和,软录平堤凝不波。桃李无言看客惯,楼台如画占山多。游裾匝路填车马,翠榜开延斗绮罗。寂寂寒烟生水面,白鸥飘奈此月明何。

苏堤,以及堤上的游人,一向都是西湖清明诗中的主角。

南宋诗人马子严在《西湖春暮》中描述的就是这样的景致:

清明寒食不多时,香红渐渐稀。番腾妆束闹苏堤,留春春怎知?

花褪雨,絮沾泥,凌波寸不移。三三两两叫船儿,人归春也归。

你看女人们心急火燎地在衣柜里翻腾,着着急急地把里面的漂亮衣服拿将出来,又急急匆匆地地来到苏堤,想要把西湖的春天留住的情景是不是很有意思?

“三三两两叫船儿,人归春也归”,——确实有趣!

南宋后期诗人吴惟信的《苏堤清明即事》,描绘出了一幅美好的苏堤春画:“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当梨花风(古代认为从小寒至谷雨有二十四番应花期而来的风。梨花风为第十七番花信风)起时,清明马上就要到了。为了寻春,人们纷纷出城,来到西湖边游玩。直到傍晚,笙歌方渐渐消歇,游人才缓缓离去,而千万株柳树上的黄莺,却依旧蹦跃着、啼唱着。

人称“淮南夫子”的南宋文学家陈造创作的诗歌《清明西湖再次韵》中也提到了苏堤:“

苏公旧堤东,增筑更千步。右为萦回溪,夹以葱青树。晴湖映碧山,诗客独多助……”

还有南宋宝祐元年(1253)癸丑科状元的文学家姚勉的《次友人示诗集其三》:“去岁春风客帝京,西湖烟雨过清明。苏堤画舫春三月,天竺清钟夜五更……”

诸如此类,数不胜数。你看,古人对苏堤是不是情有独钟?

0 阅读:0
读经典看

读经典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