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题材的大戏——《陌上又花开》本想着能看看咱们父辈祖辈那些年的辛苦与奋斗,结果一看,嘿,这哪是农村剧啊,简直就是“农村偶像剧”!
故事背景设定在1981年的农村,那会儿人们还在为一日三餐奔波,凿山开路,辛苦劳作。但剧中的男女主角们,却像是从时尚杂志封面上走下来的,妆容精致,衣着光鲜,要不是手里还拿着把锤子,你根本看不出他们是来凿山的,还以为是来拍写真的呢!特别是那女主角,脸上白兮兮、水嫩嫩的,一看就是用了不少高档护肤品。咱农村妇女哪有这条件啊,天天风吹日晒的,能有张健康的黑红脸就不错了。结果她还特意在脸上抹灰,想营造出那种“劳动人民”的气质,结果却是东施效颦,越抹越假。
说到这锤子,我得吐槽一下女主角的使用姿势。她站在山脚,双手拿着锤子使劲砸凿子,那动作,那力度,简直就像是在敲核桃。咱农村妇女凿山,那可是真刀真枪地干,哪会像她这样轻松惬意?还有那站姿,一只脚蹬在山坡上,一只脚站在架子上,这哪是凿山啊,简直是摆pose!这导演,怕是对农村生活有啥误解吧?
再来说说剧中的家具和摆设。红灯笼、暖水壶,这些本该充满年代感的物品,在剧中却红得发亮,像是刚从商店里买回来的。咱90年代的农村,哪有这条件啊?那时候的农村,家具都是用了多少年的老物件,上面或多或少都有些岁月的痕迹。但剧中呢?连村大队部的桌子上都摆着精致的水壶和茶杯,桌子表面还擦得干净发亮,这简直就是对农村生活的讽刺嘛!
还有那些细节,更是让人哭笑不得。女主角从手套里掏出来的手,白得跟雪人似的,咱农村妇女的手,哪有这么白嫩?还有啊,剧中竟然还出现了九分喇叭裤这种时尚元素,这在当时的农村,简直就是天方夜谭。那时候的人们,能穿上件新衣服就不错了,哪还有心思追求什么时尚?
这部剧的浮夸和虚假,简直就像是把农村生活当成了一场秀。人们看剧,本想找找共鸣,结果却越看越离谱,甚至对农村生活产生了误解。咱农村剧,本应该是展现农村人民的真实生活和情感,传递正能量和价值观的。但这部剧呢?却像是一个笑话,让人看了只想摇头。
说实话,咱也不是说农村生活就得有多苦多累,但至少要真实吧?要接地气吧?而不是像这样,把农村生活拍成了“田园诗”。咱农民也是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人,咱的生活,也是有苦有甜、有笑有泪的。希望以后的农村剧,能真正走进农村,走进农民的生活,拍出咱农民的真实面貌和真情实感。
说到这,我就想起了那句话:“接地气,才是硬道理!”一部好的农村剧,不应该只是追求画面的美观和剧情的跌宕起伏,更应该注重真实性和接地气。只有这样,才能让观众产生共鸣,才能让观众真正感受到农村生活的魅力和力量。
其实啊,咱农民的生活,虽然朴素简单,但却充满了智慧和乐趣。咱农民也有自己的梦想和追求,咱农民也有自己的故事和情感。希望以后的农村剧,能多挖掘挖掘这些真实的故事和情感,让观众看到咱农民的另一面。
当然了,作为观众,咱们也得理性看待这些剧集。毕竟,每个人的审美和价值观都不同嘛。咱不能因为一部剧不合咱的口味就全盘否定它。但咱也得有自己的判断力和鉴别力,不能啥都信、啥都看。毕竟,时间可是宝贵的,咱得把有限的时间用在无限的快乐和收获上!
说了这么多,其实就想表达一个意思:农村剧,咱得拍真实、拍接地气!别整那些虚头巴脑的玩意儿!咱农民也是有尊严、有情感的!希望以后的农村剧,能给咱农民正名!给咱农村正名!
好了,说了这么多,也该跟大伙儿说再见了。不知道大伙儿对这部剧有啥看法呢?是觉得它浮夸虚假?还是觉得它有那么一点点可取之处?欢迎大伙儿在评论区留言讨论哦!咱们下次再见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