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汉:和珅为什么必须死?

瑞亭说历史 2024-08-26 00:45:08

你好,欢迎来到『伍六七的杂史馆』。

今天我们来讲讲乾隆身边最重要的人,和珅。

提起和珅,很多人会联想起王刚扮演的那个经典的贪官形象。有个很流行的说法,叫“和珅跌倒,嘉庆吃饱”,说嘉庆皇帝是因为国家没钱了,才去抄和珅的家。

乾隆与和珅 剧照

这么说,不能说一点不对,但和真实的历史,就有出入了。和珅是贪官,不假;乾隆对他格外优待,也不假。可要是就这么来理解和珅,就太简单了。

满洲至上主义

讲和珅,不得不提乾隆,还有乾隆晚年影响深远的一个政策。如果没有这个政策,也许今天我们都不会知道有和珅这个人的存在。

什么政策呢?就是“满洲至上主义”。

说得具体一点,就是说乾隆在任用官员的时候,严重偏向满族人,甚至把国家的一切成就,都归结成满人的功劳。和珅之所以能爬这么高,全是因为这个政策。

你可能觉得,这很正常啊,清朝不就是满族人的政权吗?

的确,清朝一直都很注重保护满族人的优势地位。当时有个根本国策,就叫“首崇满洲”。这个根本国策,和清朝人一定要留辫子一样,是不可动摇的。

不过,在乾隆之前的皇帝们,为了团结汉人,在实际操作中还是很注意分寸的。顺治皇帝就宣称自己在对待官员上“不分满汉”。康熙也曾经扩充江南地区的考试名额,给汉族人增加一些当官的机会。

当然,前提都是汉人不能威胁到满人的地位。一旦满人在官员群体里不再具备优势,那么面对数量庞大、文化优越的汉人,满人的自我认同就可能会降低,最终整体汉化。这是清朝统治者绝对不想看到的局面。

一直以来,清朝的统治者们都很强调保持满族人在语言、骑马射箭、和民族服饰上的独特性,各地满族军队的驻防也要单独建城,跟汉人分开。

即便如此,到了乾隆当皇帝的时候,他还是发现,越来越多的满人在汉化。

当年的科举考试里,专门有一个翻译科,只要满人会在满语汉语之间翻译,就可以考上。可是,到乾隆二十二年的时候,还是因为招不到足够多会满语的人,不得不取消了这个科。

面对这样的局势,乾隆只好更加强化“满洲至上主义”政策,来进一步保证满族的优势地位。

他最直接的举措,就是在官员选拔上,进一步加大对满人的政策倾斜。

如果你是乾隆时代的满清贵族,就可以跳过一切程序,直接凭爵位得到一个官职。乾隆初期的大学士、军机大臣讷亲,就是凭借一等公爵的爵位,直接当了个从二品的官,只比正二品低一级。

如果家世没那么显赫,也不用担心,可以先当侍卫或者翻译,有了机会再变成正式官员。这其实是当时满族年轻人晋升最常见的途径,和珅一开始也是个侍卫。

这么一来,很多满族人就能很早进入官场,提前占据位高权重的职位。

在中央层面,乾隆重点提拔了四个人:阿桂、福长安、福康安,还有和珅。

他们都做过军机大臣跟内阁大学士,阿桂后来还当了首席军机大臣。但不管是升迁速度,还是最后的地位,和珅都是最突出的那个。

光1776年一年,和珅就升了五次职,从户部右侍郎做到了内务府总管。26岁的时候,和珅就进入了最高的决策机构军机处。当时有人把这一年,叫作“和珅年”。

和珅 剧照

当时乾隆已经60多岁了。他扶植比他年轻40岁的和珅,本质上是希望保证在未来几十年里,满族精英能够在朝廷中稳稳占住优势。

不可否认,和珅的个人能力很强,但在乾隆的满洲至上路线下,就算不是他,也会有另外一个类似的角色飞速上升,成为年轻的满族政治精英的代表。

除了大力提拔和珅这样的年轻满族官员以外,乾隆还做了很多事。比如动用国家经费,把八旗子弟卖掉的土地赎回来还给他们。又比如,为了让满族人多练习骑射,乾隆不惜让八旗兵减少了火器操演的时间。

这些措施,都强化了满人的政治、经济、社会利益,大大增强了满人的族群认同感。它们的确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满人汉化的过程。

即使到了清末,有些满人已经完全不会满语、不会骑马射箭了,他们身上还留存有极强的优越感。

但这么一来,满族人得到了额外的特权跟地位,却没有相应的义务,也没有适当的监督,直接的后果,就是他们开始贪污腐败。

我们知道和珅是贪官,但他只是最大的那个,除了他,还有千千万万个小和珅呢。

为什么和珅必须死

太多的贪官,当然就把国家的财政吃空了。所以,这个政治路线并没有延续到乾隆死后。嘉庆一上台,就立刻进行了改革。这改革的第一刀,你肯定知道,就砍向了和珅。

不过,嘉庆要干掉和珅,不光是因为和珅腐败,还有更重要的政治原因。

为什么这么说呢?很简单,被乾隆“满洲至上主义”政策推到高位的和珅,在嘉庆继位后,变成了一个权臣。权臣,就是权力特别大,足以影响到皇帝的大臣。

我们来看一个细节。乾隆传位给嘉庆,是在1795年,之后他又当了三年太上皇。这一年,嘉庆35岁,和珅45岁,都还年轻。而乾隆呢,已经85了。

按理说,和珅知道乾隆活不了多久了,应该去巴结嘉庆才对。但别忘了,他和珅能有今天,全靠乾隆的政策跟重用。更别说,现在的大权其实还在乾隆手里捏着呢。我问你,他是听老皇帝的,还是听新皇帝的?

老皇帝不肯真退位,新皇帝不可能不着急,但要是听新皇帝的,老皇帝立刻就能把他给干掉。

所以,尽管嘉庆看他各种不顺眼,但只要乾隆不死,和珅还是只能站在乾隆这一边。

而且,和珅权力这么大,掌控那么多政治资源,能制约他的人,只有乾隆。乾隆一死,他就会对嘉庆构成巨大的威胁。

我相信,和珅那么聪明的一个人,是能够看清自己的政治处境的。但一个人不能反抗时代,他是没有办法的。

你可能会好奇,和珅就不能两个都不得罪,干脆辞官回家吗?不能。

你想,新皇帝刚要上台,这时候你刚刚45岁,就告老还乡,什么心思?

而且,和珅在朝中这么多年,为了保住自己的权势,为了不被他人清算,他也打压过很多政敌。一旦辞职,那不就是等着别人来报复他吗?

至于造反,他一个文官,那更是不可能了。

所以,和珅只剩下一个选择,依靠乾隆,来进一步稳固自己的地位。但他越这么做,嘉庆感受到的威胁就越大。

到了乾隆晚年,和珅已经把持了整个军机处,官员任命、案件审判,甚至官员奏折递哪本不递哪本,都要过他的手。

更重要的是,太上皇年事太高,越来越老糊涂,谁给太上皇传话?还是和珅。

换到嘉庆的角度想一想,和珅的权力也太大,太危险了。国家大事都是你说了算,那我这个皇帝算什么?

于是,1799年正月,乾隆刚一去世,嘉庆帝马上就派人控制了和珅。又过了不到半个月,嘉庆就给和珅一条白绫,让他在家里上吊自杀。

和珅 剧照

你看,乾隆皇帝通过满洲至上政策,立起来这么一个年轻的政治精英的代表,但在皇位父传子的继承机制下,爬得太快的和珅,不可避免地会变成新皇帝眼里的权臣。正值盛年的和珅,也就这么匆匆地告别了他的舞台。

和珅之死的影响

和珅死了,带来了什么影响呢?

首先,是大大削弱了满族至上主义的公信力。

在民间看来,朝廷最器重、提拔最快的满族精英,竟然是大贪官和反贼,那其他满族人,对此多少也要负点责任。

而在中央层面,皇帝当然得考虑,怎么防止出现下一个权臣。既然满洲至上的政治路线,最后孕育出和珅这么一个毒瘤,那乾隆一死,嘉庆自然就会调整政策,开始重用汉人。

从嘉庆朝开始,军机处里有了更多汉族人,像董诰、曹振镛这样的汉族人,甚至长期担任军机处首席大臣。

更重要的是,从中央到地方,汉族官员在国家事务中越来越具有发言权,他们可以活动的舞台也就越来越大。

后来的洋务运动,甚至整个同治中兴,都以汉族官员为主导。我们都很熟悉的曾国藩、胡林翼、李鸿章跟左宗棠,他们能有机会站出来,帮助晚清解决内忧外患,都跟和珅死后的政策转变有关。

乾隆皇帝晚年的这么一项政策,虽然初衷是提升满人的地位,客观上却带来了汉人的崛起,当然,也对清朝生命力的延续,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这当然是他生前没有想到的了。

0 阅读:9

瑞亭说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