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ty不City啊”“好City啊”……最近,外国博主“保保熊”在中国旅游时和妹妹对话的热梗席卷网络。中英文混搭,配上“魔性”的语调,让广大网友直呼好玩并争相模仿。在大家的演绎下,这句口语成了城市化、洋气、新颖的代名词,还有点“刺激”的意思。
和“保保熊”一样,越来越多外国游客来到中国,亲身感受中国的“City”,用镜头捕捉城市魅力与生活百态,通过短视频、社交平台分享他们来华旅游的点点滴滴。
在一句句“City不City”的魔性追问中,中国的旅游热度飙升,“China Travel” 成了海外社交媒体上最火的标签之一。外国游客眼中的中国“City”在哪里?“China Travel”为啥成了流量担当?
一、走红网络的“City”
今年以来,我国入境游客数量大幅增长。一季度,46.6万人次外国人持签证入境,198.9万人次免签入境,总体入境数量同比增长了3倍多。据山东边检总站青岛机场边检站数据统计,今年前5个月,12万余人次外国人持签证入青,7500余人次免签入青,总体入青数量比去年同期增长了4倍多。
有哪些洋气、新颖、刺激的事物俘获了他们的心?跟随他们的镜头,来感受中国“City”。
从“美景”到“美食”。旅行,“逛吃逛吃”是基本操作。如诗如画的名山胜川,古色古香的文化古迹,美轮美奂的现代地标,令外国游客赞不绝口。最近,一段外国游客乘坐张家界百龙天梯的视频火了:奇绝的景色、刺激的体验,引得“哇”声一片。
腿不闲着,胃也跟着拉练。看起来斯斯文文的萨米夫妇,一早上吃了6样早餐,晚上涮羊肉、拉条子、驴火、煎饼和麻辣烤鸡翅全都“安排”上,外加二锅头、糯米酒、老北京酸奶溜溜缝。这一路拍下来,海外网友们隔着屏幕流口水,大呼中国美食简直不要太“City”!
外国游客体验中国高铁 图源:网络
从传统文化到市井生活。调查显示,体验中国文化和美好生活是入境游的主要目的。在古镇古街,身着中国汉服来场旅拍漫游;在茶馆,听古代民族乐器演奏流行歌曲;在云南等地,亲手制作扎染的饰物,体验非遗技艺;在青岛崂山,品茗绿茶,体验“和而不同,茶和天下”的文化……在外国游客眼中,中国传统文化借助新表达、新玩法,散发出既古老又时尚的魅力。
那些市井街巷中再平常不过的瞬间,也是外国博主记录中国的重要素材。通勤时的川流不息,早夜市的人声鼎沸,街头艺人专心创作,热心奶奶为迷路游客带路……真实质朴、温暖多姿的百姓生活,成为博主们深刻的中国记忆。
外国游客用镜头记录在中国的经历 图源:中国日报双语新闻
从安全感到科技范。现代化的基础设施、友好的城市环境,给外国游客带来最直接的“City”体验。
在视频里,很多外国博主“花式”展现中国的治安可靠。第一次来中国的英国博主凌晨1点找酒店迷了路,开始有些紧张,后来却发现深夜的大街上非常安静和安全,中途还有人走过来想要帮助他,“这太疯狂了,感觉很不真实”。也有外国博主在网站“油管”上发视频称,“在中国,女性或小孩子也敢深夜独自行走”。
飞驰的高铁,便捷的地铁,成了一些博主打卡介绍的重点;无人驾驶出租车、能送餐的机器人,快捷的扫码支付、掌纹支付等科技产品和服务,让他们获得了更多新奇的体验。一位巴西网红在酒店体验到无人机送外卖服务后,激动地感叹“中国太不可思议了”。
二、“City不City”背后,是“China Travel”热
“City不City”热梗的出圈并非偶然。当下,中国旅行已经成了国际热点话题:在中国社交平台上,出现一大批“看中国”“游中国”的洋网红;在海外社交平台上,带着“China Travel”标签的帖子达88.8万条。为什么“China Travel”视频能在外网掀起热潮,成为新的流量入口?
带着“China Travel”标签的帖子在海外大热 图源:网络
满足好奇,“中国到底啥样?我想去看看”。
人们天生对未知充满好奇,而中国这一东方古国恰有神秘光环加持,有着与生俱来的“吸粉”体质。700多年前,“好奇少年”马可·波罗漂洋过海、跋山涉水来到中国。发达的工商业、宏伟壮观的都城、完善方便的驿道交通、普遍流通的纸币等令他惊叹。一部《马可·波罗游记》在西方掀起一阵阵“中国热”。
今天,日益强大的中国在全球实力圈粉,受到越来越多国外民众的关注和喜爱。中国品牌遍布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国货潮牌走俏海外市场;网络文学、网剧、网络游戏组成的文化“新三样”受热捧,在全球刮起更炫“中国风”;在一些国际热点事件中正义发声,获赞无数……所谓“越好奇越关注,越关注越好奇”,于是,那些真实记录中国影像的视频流行开来。
6月27日,巴哈马籍“地中海”号邮轮靠泊青岛邮轮母港,这是“邮轮入境免签”政策实施后山东迎来的首艘入境邮轮
刷新认知,“这完全不是我预想中的中国”。
“China Travel”视频中,经典开场白之一是:“我们震惊地抵达中国,一切都是谎言!”来中国前,一些外国游客对中国存在不少刻板印象,在真正踏上这片土地后,他们发现所看到的和一些西方媒体的描述“大不一样”:这里的街道干净整洁、路上的行人热情友善、夜晚的城市热闹安全,强烈的反差为他们带来超预期的惊喜。
“刷脸支付,omg太酷了!”“高铁出行,unbelievable太快了!”“夜晚的街道很安全,amazing!” 外国博主们通过自己的所见所闻,传递所感所想,向国外民众展现了一个过去不曾真正了解、如今令人赞叹的中国。
三、给我们带来哪些启示
网友说,“City不City”不仅是一个网络热梗,更是一张邀请函,以外国友人的视角,吸引海外游客来跨文化感受真实、多元、立体的现代中国。
外国游客为青岛美丽的环境点赞 图源:网络
不缺“City”,需要的是被世界近距离观察、体验、感受的机会。
互联网是把双刃剑,一方面把世界变成地球村,消弭了空间距离,另一方面又构建起虚拟世界的信息茧房,让我们的世界愈发孤立。线下的交流与连接因此变得更为珍贵,它给了人们亲身感受、判断的机会,也为交流互鉴、合作共享打开空间。
抓住更多连接机遇,展现真正的中国,要始终保持开放的姿态、包容的气度。比如,努力提供便利,进一步放开72/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有报告显示,截至6月底,可免签入境中国的法国、意大利等14国游客入境游订单整体同比增长1.5倍。青岛作为实施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外国旅游团乘坐邮轮入境免签政策的城市,跻身暑期入境游热门目的地城市第七位。
不缺“素材”,需要的是更直抵人心的讲故事方式。
锦绣山川、悠久历史、现代文明……讲好中国故事的精彩素材数不胜数,如何用好很关键。从传播学角度来说,外国博主用“他者视角”讲述中国故事,往往显得更真实客观,更易于被海外受众所接纳。
推动更多文化交流项目,让他们走入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以第一人称的视角,讲述丰富、鲜活、动人的中国故事。比如青岛,近几年举办了一系列“国际友人@Qingdao” 文旅国际交流活动,组织国际友人参与丰富多彩的活动,向全球传递青岛声音,不断提高城市的国际知名度。
外国游客参加青岛国际啤酒节,举杯畅饮(资料片)
不缺“真诚”,需要的是更多精准解锁“关卡”的行动。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古往今来,热情好客的中国人对国际友人始终坚持“我家大门常打开,开放怀抱等你”。面对当下入境游爆火,我们还应针对外国游客所需,不断完善设施、优化服务、丰富入境旅游产品供给,以好体验赢得好口碑,承接大流量。
比如,山东推出了允许外国游客使用境外手机号码注册支付宝、微信支付等16条举措,让外国游客“买买买”更便捷;再如,上海、广州等地推出“入境免费半日游”项目,实现了不少外国游客“说走就走”的旅程。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我们真诚欢迎越来越多的国际友人来中国走一走看一看,亲身体会中国“City不City”。
作者:王婷 青小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