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豫剧,常香玉是一个绕不开的名字。
身为一代豫剧宗师,常香玉不论是戏剧功底还是人品,都得到了大众的肯定。
在抗美援朝年代,常香玉带着剧团四处奔波,
将全部演出收入捐献给了国家,这些钱捐出了一架战斗机,
为了纪念常香玉,
这架战斗机被命名为“香玉剧社号”,至今被保存在河南省巩义市保存收藏。
不仅如此,为了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常香玉还大力培养豫剧人才,其中她的孙女陈百玲便是她最优秀的徒弟之一。
那时,她还给陈百玲起了一个名字“小香玉”,
祖孙二人在豫剧的舞台上大放异彩。
但在常香玉去世前,却突然将陈百玲的艺名收回,不愿再见她。
到底是为何,才会让祖孙二人走到这一步?
经历过3段婚姻的“小香玉”陈百玲到底是个怎么样的女人?
提起“小香玉”陈百玲,就不得不提常香玉的故事。
常香玉出生在豫剧的起源地河南。
那时,她的家境异常贫穷,不要说娱乐项目,就连吃饱饭都很艰难。
在她5岁时,村里突然来了一群人。
他们穿红戴绿,画着脸谱,在村里唱戏。
随着这群人的到来,让这个贫瘠的小山村终于多了不一样的色彩,
而这抹颜色也扎根在常香玉的心里。
其实,她的父亲原本便是靠唱戏过活。
只可惜伤了嗓子,只能在戏班子里做杂活谋生。
常香玉随着年龄的增长,很快便长成了大姑娘。
但那在当时却并不是令人值得高兴的事儿。
因为女孩一旦长到一定年纪,就要被当作童养媳嫁出去。
而这些女孩的命运也极尽悲苦。
就连常香玉的两个姑姑都难逃厄运。
为了不让女儿重走妹妹的老路,常父开始教常香玉唱戏,
只为让她能够拥有一技之长,摆脱童养媳的命运。
于是,常父对待年纪尚小的女儿丝毫没有心慈手软,反而十分严厉。
父亲的严格要求,也让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对于戏曲,常香玉十分入迷。
眼看着父亲所掌握的知识已经不能够满足她的学习,
于是,她几经周折,拜在了一位姓常的唱戏师傅的门下。
从那之后,豫剧成了常香玉的舞台。
她不仅会唱戏,还会编排新戏。
入行多年后,常香玉成立了香玉剧社,四处奔走演出,
并将演出所得全部捐献给了国家。
常香玉,是一位品行才能兼得的艺术家。
而她不仅有大爱,更有小爱。
19岁时,常香玉与陈宪章结识。
那时陈宪章已有妻儿,但却对常香玉颇有一番真情。
但不想给别人当小老婆的常香玉,忍痛拒绝。
可谁都没想到,陈宪章在一年后离婚、辞官,只为了和常香玉在一起。
于是,两人的感情最终开花结果。
婚后的两人更是恩爱如初。
对于继子陈金榜,常香玉十分慈爱,因此两人的关系很是要好。
不仅如此,长大之后的陈金榜还娶了常香玉的徒弟潘玉兰。
两人生下的女儿便是陈百玲。
一层接着一层的关系,让常香玉对这个没有血缘关系的孙女很是疼爱。
常香玉眼看着自己的年纪越来越大,寻找豫剧继承人已经刻不容缓。
而她偏偏看中了机灵乖巧的陈百玲,两人还有着难以割舍的祖孙情。
于是,陈百玲成为了常香玉最受宠爱的弟子。
不仅如此,常香玉还给陈百玲取了一个艺名“小香玉”,足以可见对她的期望有多大。
那时,常香玉的本意很简单,
她想让孙女通过经常上演《拷红》、《白蛇传》、《花木兰》这三个代表剧目,
将她的豫剧流派传承下去。
当时,陈百玲也一口答应。
从那之后,陈百玲一头扎进了戏剧的世界里。
常香玉将自己所学全部传授给陈百玲,
而她更是天赋异禀,是一个戏剧好苗子。
并且,陈百玲还在11岁时考入郑州戏曲学院。
虽然是年龄最小的学生,但她也是最有天赋的。
调皮可爱,天资聪慧,这样的陈百玲让老师又爱又恨。
上学时,陈百玲经常和老师对着干。
老师让练小翻,可陈百玲却认为这是男生该练的动作,
每到这个时候她就要去上厕所。
等到上完厕所,老师也刚好带着大家练完了小翻。
看着耍小聪明的陈百玲,老师总忍不住生气。
但不得不承认,她的柔韧性却是一众学生中最好的一个。
长到15岁时,陈百玲已经可以登台演出。
虽然她年纪小,但她却毫不怯场,一唱成名。
看着孙女在舞台上发光发热,常香玉的心中也暖暖的,
因为自己的豫剧流派终于有了继承人。
自此,陈百玲带着“小香玉”的名号,挑起了传承的重担。
常香玉也在她的身后默默支持。
祖孙二人经常同台演艺,大获观众的好评。
在陈百玲22岁时,她就已经成为了郑州豫剧团的团长,
第二年,就拿到了全国豫剧比赛的第一名。
不仅如此,她还成为了春晚的常客,在各大舞台上将豫剧发扬光大。
虽然陈百玲只有二十多岁,但她的实力却不容小觑。
如果按此形势发展,常香玉的豫剧流派一定会拥有一个崭新的未来。
可时代在变,人也在变。
即便是名人也难逃世俗的变迁。
随着名气的攀升,“小香玉”的名号越来越响亮。
于是,陈百玲不再只注重眼前的目标,因为还有更大的市场在等待着她。
从1993年开始,以常香玉为原型的电视剧《常香玉》邀请陈百玲出演女主角,
身为常香玉的孙女,她自然是义不容辞。
在电视剧中的表现也十分出彩。
凭借着这部作品,陈百玲获得第十届中国戏剧梅花奖,以及“五一工程”大奖。
从那时起,或许一切都在慢慢改变。
1995年,陈百玲创办了一所公益艺术学校,
专门收孤儿和大山中的穷苦孩子。
这些孩子上不起学,无法接受良好的教育,
看着这些孩子,陈百玲萌生了办学校的想法。
于是,她自掏腰包开始建学校。
那段时间,她一边跑资质,一边还要找媒体宣传。
一来二去,戏剧逐渐被她抛之脑海。
之后,陈百玲的学校是越办越好,她的事迹还登上了各大报纸。
一时之间,“小香玉”的名号不仅仅是豫剧的代表,反倒是因做慈善在全国出了名。
看到她的改变,常香玉却深深的为豫剧的未来而担忧。
因为她发现,自己的孙女离曾经的承诺越来越远。
她前后两次找到孙女,可对方却告诉她:
“奶奶,现在时代变了,豫剧没有发展前途了,我不能再搞你那一套了。”
一句话让常香玉心灰意冷,而陈百玲走的路已经和当初的承诺南辕北辙。
祖孙两人的关系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2004年,常香玉因为身体状况越来越差,已经到了弥留之际。
全家人都赶到了常香玉的病床前,但唯独没人通知陈百玲。
等到她赶到时,常香玉已经与世长辞。
在常香玉的葬礼上,
律师贴出了那份记录着禁止陈百玲使用“小香玉”艺名的遗书。
直到那时,祖孙二人的矛盾也没有解开。
那时的陈百玲无疑是最痛苦的。
但即便是奶奶去世,也没能留住陈百玲继续发扬常香玉的豫剧流派。
这些年,陈百玲将新时代豫剧搬上了舞台。
2006年时,她将豫剧《花木兰》搬上了悉尼歌剧院的舞台,震惊了全场观众。
2013年时,陈百玲推出了自己的首张豫剧专辑《相知香玉》,开辟了豫剧的新时代。
不知如今的陈百玲,有没有告慰常香玉的在天之灵。
虽说陈百玲与常香玉的往事,时常被人诟病。
但她也的确因为事业忽略了自己的幸福。
让人意外的是,这位被称为“豫剧未来”的才女,经历了3段婚姻。
陈百玲的第一段婚姻是在1988年,
两人因豫剧电视剧《鸳鸯戏水》缘起,
在剧中饰演女主角的陈百玲对男主角吴巨民产生了好感。
虽然对方的名气远远落在陈百玲的身后,
但两人依旧摩擦出了爱的火花。
不久之后,两人结婚组成了家庭。
当时,陈百玲的事业势头大好,因工作原因被调到陕西豫剧团担任团长。
那时,吴巨民作为家属也一同来到了山西。
原本是伉俪情深的好事,但没过多久两人的婚姻就出现了问题。
因为工作太忙,陈百玲对于家庭太过疏忽。
而吴巨民也感受到了巨大的精神压力。
眼看着妻子的事业越来越好,而自己还是一个小演员。
几番挣扎,两人的婚姻也逐渐走到了尽头。
但陈百玲并没有时间伤心,因为她还要继续忙事业。
有人因事业离开了她,但有人却因她热爱事业而爱上她。
1994年,陈百玲遇到了王为念。
对方家世颇好,工作好,为人幽默。
但两人第一次相遇的场景却并不美好。
那一次,陈百玲正在电视台录制节目,恰好王为念从门口经过。
看着专心工作的陈百玲,王为念心动了。
但他搭讪的方式却很独特。
看到陈百玲后,王为念颇为挑衅的问了一句:“听说你上一次节目,要很多钱?”
这让陈百玲冷下了脸,两人的第一次碰面不欢而散。
但在录制完节目后,王为念邀请陈百玲一起吃饭。
不好推脱的陈百玲只能赴约。
在饭桌上,王为念了解到她在创办学校,心里一动,马上就有了主意。
几天后,当王为念将陈百玲一直没有拿下了的手续送到她面前时,她终于心动了。
从那之后,只要是陈百玲有困难,王为念都会第一时间伸出援手。
久而久之,两人的关系越发暧昧。
那时,陈百玲已经不知道自己对他到底是感激还是喜欢。
但最终,两人还是走到了一起。
相恋6年后,王为念向陈百玲求婚。
最终走向了婚姻殿堂。
可即便是第二段婚姻,也没能让陈百玲停下来。
并且,王为念也是一个忙起工作不要命的人,
两人碰在了一起,结果可想而知。
并且,陈百玲当初选择王为念时,目的并不纯粹。
后来她承认:“当时选择王为念可能就是比较合算。”
对于王为念一次次的帮助付出,陈百玲心存感激,
但这终究不是爱情。
而两人也没有相守一生的勇气,最终走向了离婚的结局。
四年之后,两人结束了这段婚姻。
但当时的王为念,却久久不能释怀。
直到有一次生病,他接到了陈百玲的电话。
对方以朋友的口吻安抚着他的情绪。
那一刻,他终于放下了这段感情。
在那之后,王为念却一直没有再婚。
反倒是陈百玲再嫁山西富豪。
对方名叫樊泽峰,身价过亿,是陈百玲的粉丝。
两人因一场聚会相识,最终走到了一起。
这一次,陈百玲早早进入了婚姻,并很快就有了孩子。
相比于前一段婚姻,这时的陈百玲似乎多了一份松弛感。
她慢慢停下了事业的脚步,选择了相夫教子的生活。
没想到,一直忙于事业的陈百玲,对婚后生活相当满意。
怀孕时,樊泽峰寸步不离地陪在陈百玲的身边。
甚至在节目上公开表示,后悔四十岁才生孩子。
提起自己的儿子,她更是满眼都是爱。
随着儿子长大,也能学着妈妈有模有样的唱几段豫剧。
如今,陈百玲还在开办学校。
只是可惜的是,她终究没能拯救日渐没落的豫剧戏曲。
只不过,拯救传统文化并不是一个人可以完成的事情,
陈百玲也一直在付出着她的努力。
文|711
图片来源网络,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