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9日的东莞篮球中心,本应是广东球迷期待“绝地反击”的主场夜。
可当终场哨声响起,比分牌上刺眼的“广东81-99山西”(注:结合用户原文及参考资料时间线推算),彻底碾碎了最后一丝希望——0-3被山西横扫出局。

从首战惨败42分到末战再输18分,这三轮系列赛不仅暴露了广东的硬实力差距,更让杜锋的“神奇操作”成了球迷最想吐槽的焦点。
崩盘早有预兆:防守漏洞+战术混乱,广东从根上“虚”了看完整轮系列赛数据,最扎心的莫过于篮板球——G3广东35-59被山西完爆,这相当于把反击的“命门”直接交到对手手里。

内线护框靠不住,外线得分又拉胯:胡明轩3分、徐杰12分,两人加起来还不如山西张宁一人(G3张宁17分)。
更要命的是,广东唯一能扛的外援吉伦沃特,前三节疯狂输出24分勉强撑着,结果第三节刚下场休息,广东立刻被山西打了个37-19的“屠杀局”。

问题出在哪儿?
明眼人都能看出,杜锋的“神轮换”才是导火索。

G3生死战,他居然撤下徐杰、贝兹利,换上4个月没打比赛的张明池和“神经刀”伯克当“奇兵”。
结果呢?

张明池、张皓嘉、杜润旺这三位“防守漏洞”合计打了65分钟,比徐杰胡明轩加起来还多。
更离谱的是弃用防守核心莫兰德——这位“护框大闸”首发出战7分27秒就被雪藏,换成徐昕和张明池顶内线,广东的防守直接从“漏风”变成“透心凉”。

第三节3分22秒,山西内线强突,贝兹利正准备封盖,张明池却突然换防打乱节奏。
死球间隙,贝兹利抄起球砸向球架,对着张明池怒吼——这一幕让无数球迷倒吸一口凉气:向来“脾气好”的贝兹利,怎么急成这样?

其实不难理解。
作为被广东“裁了又请回”的外援,贝兹利本赛季一直被战术定位飘忽的问题困扰:第一阶段因进攻被弃用,第二阶段因防守被召回,上场后要么蹲底角要么擦屁股,从无怨言。

可这场G3,杜锋的轮换彻底乱了套:张明池换防失误、伯克三分10中0、王少杰直到崩盘才上场……贝兹利的怒吼,与其说是怪队友,不如说是在质问:“教练,你到底要怎么防?这些‘奇兵’真能救场吗?”
连外援都急成这样,本土球员更别说了。

吉伦沃特末节发底线球,想和黄荣奇打配合,结果对方直接传丢出界,吉伦沃特苦笑着摇头——这哪是苦笑?
分明是对球队战术混乱的无力。

广东这轮系列赛输得彻底,但最让球迷心寒的不是实力差距,而是教练组的“迷之操作”。
季后赛打到生死战,本应求稳求准,杜锋却执着于“变阵出奇”,把防守核心按在替补席,把没状态的新人推上一线,这种“为变而变”的战术,本质是对比赛局势的误判。

普通球迷的失望,藏在一个个细节里:首战主场惨败时,看台上零星的提前离场观众;G3末节落后20分时,球迷攥着应援棒沉默的背影;贝兹利砸球怒吼时,现场此起彼伏的叹息声——大家不是不能接受输球,而是接受不了“明明有机会调整,却非要用错误方式硬扛”的态度。
从广东被横扫的系列赛里,我们能看到CBA季后赛的残酷:实力差距面前,任何“花活”都站不住脚;而教练的战术稳定性,永远比“出奇制胜”更重要。

对广东来说,这个赛季的遗憾或许能成为下赛季的教训——但对球迷而言,他们最想看到的,从来不是“杜锋又整了什么新活”,而是一支目标明确、上下齐心的“华南虎”。
毕竟,篮球最动人的,从来都是“拼尽全力”的样子,而不是“为变而变”的折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