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月 10 日起新修订《婚姻登记条例》施行,婚姻登记「全国通办」,有何重要意义?哪些信息值得关注?4月9日,新修订的《婚姻登记条例》公布,自2025年5月10日起施行。条例全文共6章28条,包括“总则”“结婚登记”“离婚登记”“婚姻登记档案管理”“法律责任”“附则”等内容。条例修订的主要内容包含三个方面:一是增加婚姻家庭服务工作内容,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加强综合性婚姻家庭服务指导工作和婚姻家庭辅导服务体系建设,倡导文明婚俗,促进家庭和谐,引导树立正确的婚恋观、生育观、家庭观;二是实行婚姻登记“全国通办”,深化婚姻登记制度改革,进一步提高婚姻登记的便利性;三是优化婚姻登记服务,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采取措施提升婚姻登记服务水平,加强婚姻登记场所规范化、便利化建设。
可能最大的意义就是,如果两情相悦,如果两个人真的爱了,即使双方家庭都反对了,两个人也能领证结婚。以前回家叮嘱是:记得把女朋友带回来哦,现在回家是:爸妈,我把我老婆带回家了!女方则是,你下一次能不能不是一个人回来呀,突然回到家说:爸妈,我把你们的女婿带回来了,他是我老公……
因为只需要身份证,因为可以全国通办……
抵制高价彩礼,方便快捷的结婚手续办理,能不能让年轻人更快的走入婚姻殿堂,能不能让他们带动结婚率和生育率。这个还是一个未知的谜底!
但我发现,这些年由于离婚门槛增加,很多人对于结婚更加谨慎了,原来可能是父母可能是彩礼缘故,现在年轻人自己也谨慎起来了!所以结婚率下降,建议还是需要民政部门做一定的测试或者婚姻经营建议,真正让结婚变成一个幸福的钥匙,而不是大家可能越来越害怕逃避的事情。甚至不愿意走进登记处!
说白了,这政策就是给年轻人"减负"的。以前想领证得回老家折腾,现在小两口旅游路过民政局,身份证一拍就能把红本本揣兜里。抖音上有对小网红现身说法——俩人一个黑龙江、一个海南的,直接在成都春熙路领了证,评论区炸出好几万条"慕了慕了"。
但真能靠这个让年轻人猛冲结婚吗?我二姨家表弟的话挺实在:"现在结婚证是好领了,可房子还是买不起啊!丈母娘嘴上说不拦着了,转头就问新房装修钱谁出。" 社区红娘王阿姨也说,最近牵线时姑娘 们 问的第一句话从"有房吗"变成了"有婚前协议模板吗"。
不过确实有些变化在悄悄发生。老家堂哥年初带着重庆媳妇直接在市里领证,气得大伯在家族群发六十秒语音方阵:"现在孩子翅膀硬了,领证都不带爹妈掌眼了!" 但转头看见儿媳妇怀孕的B超单,又默默给转了个8888的红包。你看,老一辈的坚持在铁打的孙子面前也得让步。
民政局现在也整新活了。上周陪闺蜜去登记,工作人员塞给我们《婚后必做的100件小事》手册,第三十七条写着"每年至少一次不带手机约会"。闺蜜老公当场掏出小本本记下,那认真劲儿比签购房合同还虔诚。
要说最实在的,可能是给"天价彩礼"撕了道口子。江西的老同学偷偷跟我说,现在女方家要38万彩礼,他直接掏出手机查《条例》:"叔,国家都倡导文明婚俗了,咱要不先领证再慢慢商量?" 结果老丈人瞪着眼憋出句:"那...那婚礼总得在老家办吧?"
但年轻人也有自己的算盘。咖啡厅听见俩95后聊天:"现在离婚冷静期30天,结婚倒是分分钟,这不就跟网购七天无理由退货一个道理?" 另一个接茬:"可不嘛,下单容易退单难,可得把商品详情页(对方老底)摸清楚咯。"
说到底,婚姻登记改革就像给爱情开了条VIP通道,但真正要过一辈子的,还是得看俩人会不会经营。听说有些城市试点"婚姻学分制",领证前得上满8节沟通课。这主意听着靠谱——毕竟开车要驾照,养娃要准生证,经营婚姻这门大学问,确实不能全凭荷尔蒙上头。
现在最期待的是民政局能卷起来,搞点"领证送育儿辅导""结婚积分换产检券"的花活。哪天要是听见小年轻说"咱俩先把证领了,攒的积分够换个月子中心折扣",那这政策才算真正接上了地气。对此大家是怎么看的,欢迎关注我“她解忧”和我一起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