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男子路过酒店储藏室时,发现里面有很多矿泉水,遂偷走一瓶,谁知道,儿子在喝完后,腹痛难忍,紧急送至医院后,结果因抢救无效死亡。警方经过调查发现,那瓶水里边装的是除锈剂。事后,男子找酒店理论,酒店称不关他们的事。男子于是将酒店告上法庭,索赔260万。那么,这个责任会如何划分呢?法院又会给出何种判决呢?
2015年,43岁的四川人郑平(化名)由于工作关系,很少带着妻儿和父母出去旅游,于是在国庆期间,决定带着全家老小一起出去旅游。经过与家人商量,他们决定去苏州,体验下江南水乡之美。
到了苏州后,他们去了某5A级度假村,并在里面的酒店住下。刚开始的几天,玩的都很好,谁知在10月6日,突发悲剧。
这天早上,郑平早早地就起床去外面锻炼,呼吸新鲜空气,一直到9点多,才停止锻炼,此时的他,口很渴,但是因为在景区内,矿泉水的价格要远远地高于外面,郑平觉得买水不划算,就发消息让父亲去九点前台拿瓶矿泉水,一会自己回去喝。
到了酒店,郑平就去到了父亲的房间找水喝。他看到桌上摆放了三瓶矿泉水,随手拿起一瓶,就直接大口大口的喝了起来。
喝完后,他立马就察觉到了味道不对,但他以为是什么全新的“电解质”口味,也没有过多在意。可不一会,他的食道里和口腔就传来了火辣的痛感,整个人都蜷缩在地上,口吐白沫,非常痛苦。
郑平的家人注意到了他的情况,赶紧打电话叫救护车,救护车来的很快,遗憾的是,郑平经抢救无效死亡。在医院开具的死亡证明上,显示郑平是死于强酸性有毒液体。
郑平为何会中毒呢?
经过警方的询问调查,最终锁定在了郑平喝的那瓶矿泉水,经过检测发现,那瓶子装的根本不是水,而是一种除锈剂,这种除锈剂无色无味,不过具有强腐蚀性的特点。
听到这样的原因,郑平的家属再也忍不了了,他们欢欢喜喜的来旅游,却因为酒店的一瓶水,导致郑平死亡,他们让酒店必须给个说法。
酒店方面虽然对郑平的死很遗憾,但是他们也很冤枉啊。他们给顾客提供的矿泉水,都是从正规渠道采购的,一定不会有问题,除非是被人有意调换。
双方对此爆发了激烈的争吵,之后在警方的见证下,调取了酒店监控。
从监控画面中发现,在事发当天的早上,郑平的父亲在走廊上,遇见了推着清洁车的酒店工作人员小刘,双方短暂交流后,小刘就从清洁车底拿出了两瓶矿泉水,递给了郑平的父亲。
郑平父亲拿到水后转身离开,却并没有直接回到自己的房间内,而是转身进入了一个员工专用工作室,等他出来的时候,手上变成了三瓶水,之后才回到自己的房间。
酒店方认为,郑平的死亡,很可能与那第三瓶水有关系,于是立马叫来了小刘。
小刘称当天自己使用的“除锈剂”少了一瓶,就是放在郑平父亲拿走水的那间屋子,而之所以这么装,是因为原来的除锈剂瓶子漏水了,为了方便,就临时装在了矿泉水瓶里。
在警方的问询下,郑平父亲也终于哭着说出了实话,原来是他觉得两瓶水可能不够喝,就想多要一瓶,但是转身的时候,发现酒店工作人员已经离开,于是就去到了员工专用的房间内,从清洁车底自己又拿了一瓶。
至此真相已经大白,郑平就是喝下了那瓶装有“除锈剂”的水,才意外离世。虽然是郑平父亲误拿的,但本着人道主义,酒店方面还是主动找到了郑平家属,想要给他们一部分赔偿金,来平息此事。
可是,郑平的家属还是认为酒店应该负全责,因为他们如果不把除锈剂装在矿泉水瓶里,那么郑平一定不会死,酒店没有做好安全保障,就应该承担全部责任。
酒店方面对此并不认可,即便他们的管理有问题,没做好安全保障,但如果郑平的父亲不偷拿,也不会出事,说到底,还是郑平父亲的贪心害死了自己的儿子。
双方几经商谈,都没有结果,最后,郑平家属带着警方提供得郑平死因,就是因为喝了除锈剂,将酒店告上了法庭,索赔各项损失260万。
最终,法院经过审理给出判决:郑平父亲私自拿水承担70%的责任,酒店疏于管理承担30%的责任,即赔付郑平家属29万元,驳回郑平家属的其他的请求。
结语:
案件虽然尘埃落定,但给我们带来了重要的警示,去到陌生地方,一定不要私自拿别人的东西,切勿贪小便宜,否则很可能吃大亏。同时对于一些有“毒”的东西,也要妥善保管,万万不可随手放置,为自己负责,也为其他人负责。这是以一条生命为代价,为我们换来的警示,一定要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