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们,咱们今天聊聊一件颇有意思的事儿,一件让我这个老家伙都忍不住要感叹一句“时代变了”的事儿。这事儿啊,跟两款导弹有关,一款是咱们自己的霹雳-15和霹雳-17,另一款呢,是美国人的AIM-260。 说它有意思,是因为这AIM-260,这后起之秀,居然比它要追赶的目标——霹雳-15,甚至比霹雳-17,都晚问世!这就像一场百米赛跑,你辛辛苦苦练了十年,眼看着就要冲刺了,结果对手才刚刚开始热身!这,是不是有点让人哭笑不得?
想想看,霹雳-15,这可是咱们在2016年前就服役的家伙,那性能,那射程,早就在国际上引起不小的轰动。再看看霹雳-17,据说也已经列装,而且在各种战机上都广泛应用了。这可是实打实的战场经验积累啊! 可咱们再瞧瞧这AIM-260,2017年才立项,这时间差,简直是天壤之别!你说,这美国佬,咋回事儿?
美国海军航空系统司令部可是公布了AIM-260A的渲染图,说是已经进入了初步测试阶段。可这“初步测试”三个字,听着怎么就那么让人心里没底呢?这图上看着是挺威风,尺寸跟AIM-120差不多,也是“光杆”设计,跟咱们的霹雳-17有几分相似。这“光杆”设计啊,可不是简单的省料,人家这可是气动、隐身、弹道、控制技术,还有能量管理,好几项高科技的综合考量啊!说白了,就是为了降低阻力,提高能量利用率,顺便再提升一下隐身性能。
当然,这技术看着高大上,但咱们也别高兴得太早。据说,AIM-260可能采用三脉冲火箭发动机,可这尺寸一限制,燃料容积肯定就少了,速度嘛,估计也就5马赫左右。 这射程呢?官方消息是200到260公里,最高速度5马赫。可这跟咱们的霹雳-15和霹雳-17比起来,差距也太明显了吧? 这就好比一个老拳击手,经验丰富,招式老练,而一个年轻小伙子,虽然看着身强体壮,但实战经验不足,终究还是差一口气。
想想看,霹雳-15已经服役近十年了,霹雳-17可能也已经装备部队,在各种战机上都广泛应用,这可是实打实的实战经验积累啊! 而这AIM-260呢?还在测试阶段呢!就这研发速度,这效率,让我想起一句话:快马加鞭,日夜兼程,可还是赶不上人家慢悠悠地走。
美国佬这AIM-260研发周期的曲折,其实也反映了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美军在新概念技术和传统领域,都落后于解放军了! 这可不是我危言耸听,而是事实摆在那儿。 想想看,这曾经的“世界霸主”,如今在空战领域竟然被后来者居上,这其中的滋味,恐怕只有他们自己才能体会。而这,也让我们更清晰地看到了未来战场的形势,那真是风云变幻,充满了挑战和机遇。
朋友们,咱们今天聊的这些,可不是为了吹嘘咱们的技术有多牛,而是要让大家看到,咱们国家在科技发展上的进步是实打实的,是日夜奋斗,是无数科研工作者辛勤付出的结果。 这AIM-260的“落后”,反衬出咱们在空战领域已经站稳了脚跟,甚至走在了前列。这,才是最值得我们骄傲的!
所以,各位看官,您觉得这AIM-260的研发进度,以及它与霹雳-15、霹雳-17之间的差距,到底说明了什么?未来的空战格局,又将会如何演变?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咱们一起探讨! 这世界变化太快,咱得擦亮眼睛,好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