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方断言“中美竞争胜局已定”!拜登卸任前喊话:给继任者留下了一手好牌

拜登这位耄耋老人,在1月13日于美国国务院献上了任内最后一场外交政策演讲,为其四年白宫生涯画上句点。而就在这临别之际,他再度将矛头对准了咱们这边。按拜登的说法,华盛顿已然在与华长期竞争中占据了更为有利的战略地位。说得简单点,按照他的剧本,“中国永远无法超越美国”。值得注意的是,他的此次演讲,选择在了特朗普上任的前一周,时间点很微妙。还有,这不仅仅是简单的告别,也像是对继任者的教诲,或者说是警告。
在演讲中,拜登还提到了美军从阿富汗撤离的事情。时间回到2021年,那场仓促的撤离行动引起了不小关注。当然了,当时指责的声音也很大,但他却辩解称,那是一个“艰难但必要”的决定。显然,撤军的做法让美国得以将精力与资源重新分配,从而更好地应对来自其他国家的潜在挑战。不过,在他发表这番演讲的几乎同时,他的继任者特朗普就通过媒体发出了截然不同的声音。据美媒披露,特朗普将美国的最近四年视为其国家历史上的一个低谷,他甚至表示这是其国家历史上极其糟糕的一个时期。双方的说辞可谓针锋相对,各执一词。

更有意思的是,按照拜登的说法,他之所以做出撤离阿富汗的艰难抉择,在一定程度上是为了更好地聚焦所谓的“大国竞争”。言下之意,那些所谓的竞争者和对手,如他口中频繁提及的一些国家,巴不得看到美国继续深陷阿富汗的泥潭而难以抽身。他甚至断言,“他们”愈发紧密的关系并非基于强大,反而是弱小的一种体现。按照这样的逻辑,美国与其盟友之间频繁的互动与合作,是不是某种焦虑情绪作祟呢?毕竟,真正的实力通常无需通过频繁的结盟和频繁的合作来反复证明。从这一点上不难看出,华盛顿的焦虑已经非常严重了。
事实上,在这场外交政策演讲之前,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就已经提前为拜登政府这四年的工作进行了辩护。按照沙利文的说法,本届政府正努力让即将上任的新政府处于“尽可能好的位置”。 也就是说,他们已经为特朗普及其团队铺好了路。只是这“路”到底好不好走,还得看走的人是谁。这也使得,从目前情况看,未来美国的政策走向存在很多不确定。拜登在演讲中不忘列举其四年任内的外交成果。他强调自己强化了同盟友之间的关系,称“我们的联盟比几十年来更加强大”。可按照媒体的分析,拜登试图用团结盟友的努力来美化其外交遗产,并以此为其在一些地区饱受争议的外交记录辩护。

与拜登“自我感觉良好”的演讲相呼应,美国智库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高级研究员、历史学家斯蒂芬·韦特海姆却持有截然不同的观点。这位资深学者认为,与四年前相比,美国如今的地缘局势“更糟糕”。从欧洲大陆到中东地区,再到与大国之间的全方位战略竞争,美国面临的挑战愈发严峻。韦特海姆担忧,当前美国正身陷多重风险之中。而随着特朗普的上台,美国对外政策可能会发生显著改变,而非如拜登所说的“更稳定”。
那么,拜登所谓“中国永远无法超越美国”的论断,真的有那么站得住脚吗?回望过去几年,全球经济格局的确发生了一些变化。在此之前,两国经济总量的差距,曾一度引发“何时赶超”的热议。不过,受疫情、科技竞争以及贸易摩擦等多重因素影响,这一差距在近年来有扩大之势。诚然,美国经济在疫情后率先反弹,得益于以人工智能、高端芯片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浪潮,美国经济似乎又找到了新的增长引擎。但这真的是无法逾越的鸿沟吗?恐怕未必。要知道,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增速放缓是结构调整的正常波动,绝非“停滞”的信号。

还必须强调的一点是,自2018年贸易摩擦加剧以来,美国开始强行与我们“脱钩”。但是随着时间发展,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这种“脱钩断链”的趋势,实际上反而会推动我国更加致力于自主创新和产业升级。也就是说,外部的压力并不会导致沉沦,反而可能激发新的活力。从这一点上不难看出,竞争与合作永远是世界发展的主旋律。当一个市场上的增量资金(主要是美资)开始退出,或许短时间会使我们有些许不适应,不过这也会倒逼我们的产业开始自主研发。
拜登此时做出这番“预言”,恐怕更多是一种战略上的宣示,而非基于现实判断。试图以此来鼓舞其国内民众的信心,增强其盟友的依赖。 毋庸置疑的是,从一些数据来看,拜登任内的美国经济的确表现“亮眼”。只是,如此“繁荣”之下,难掩其内部的结构性矛盾。贫富差距继续拉大、社会撕裂日益严重,这些问题并未因经济的表面繁荣而得到解决。

而我国长期奉行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这或许才是最可贵的财富。当今世界已不再是谁依附谁、谁领导谁的时代。拜登政府极力维护的,恰恰是正在崩塌的旧秩序。可以预见的是,拜登苦心经营的外交遗产,在特朗普眼中可能只是一场“美丽的泡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