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歌而赞》七八期直接封神!苏见信狠狠打了一百位评委的脸

曾昕育 2022-06-10 12:11:28

2002年,苏见信成立“信乐团”正式出道。

这支为了《死了都要爱》临时组建的团队,经历了短暂辉煌期后,各奔东西,走向终结,至此单飞的苏见信,把他的独立人格,与不受世俗所束缚的个性彻底释放。

顶着生人勿进的标签,一走就是三十年。

早期,苏见信留给听众的印象是有着自我人设的摇滚音乐人,他的嘶吼与爆炸式高音,成了他的门面和特点,而他的音乐形式代表的则是一个时代的潮流走向。

这与他的个性是相契合的,用“摇滚”的生活状态唱着摇滚音乐,用独特的人格魅力感染听众,吼到窒息,吼到虚脱,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往死了唱就对了。

随着《离歌》《天高地厚》等,一首接着一首热歌爆火,彰显深厚唱功的苏见信,随着名气增长,脾气也是越来越大。

他就好似一个行走的火药桶,即点即爆,在舞台上彻底放飞自我,将歌迷献的花篮直接砸下舞台,破坏现场设备,怒斥工作人员,早已是见怪不怪的事情了。

真人秀时期。

他所参演的综艺节目也是状况频发,因为一些不公待遇,或是看不惯的事情,直接暴怒暴走,导致节目无法录制,所有嘉宾都知道信的脾气很大,众人也是尽量回避。

而信也从来没有让他们失望过。怼同行,怼节目组,怼天怼地,无所不怼。

无论是花样男团还是天赐的声音,都尝到过苏见信的厉害,尤其是评委,知道苏见信上节目无不闻风丧胆,有信在此,谁还敢大言不惭,大放厥词?

如今已经51岁的苏见信,不会因为年过半百而去收敛自己的脾气和个性。

他公开批评所有音乐节目都在做热歌翻唱,有能力却要毁经典,尤其是做独立音乐的乐团,更不应该去翻唱。

因为乐团本身就是要靠创作去生存的,苏见信以前也做过翻唱,也受到过质疑,这曾经给他造成过困扰,让他觉得抬不起头。

只是不知,提到毁经典,瞧不起90%的同行,二手玫瑰主唱梁龙老师,对beyond《大地》的魔改,所引起的强烈反响,甚至让听众感到极为不适,作何感想?

没曾想,这两人很快就在《为歌而赞》第二季的舞台见面了。

苏见信的一首《中文十级听力》再次遭到全场评论员围追堵截。

点评内容刺耳尖锐,什么太吓人了,太狂躁了,太难听了等等不绝于耳。

梁龙老师倒是给出了极高肯定,也许是同病相怜,惺惺相惜吧。

对于苏见信的这首歌曲,梁龙表示很敬畏,到现在这个地位这个年龄,还要去实验,这本身就很摇滚,画外音也承认信现在的曲风也许不会被大众所接受。

当然,他自己的歌也面临着相同的命运。

而苏见信自身也很强硬,你不喜欢就走开的态度始终坚持自我,以一敌百,回怼众评论员的高光场景也颇为精彩。

其实,苏见信是我唯一承认敢在台上说真话的歌手,但他就是太真实了,所以在任何舞台上都会显得格格不入。

而这一点也正被节目组利用到了,拿信来炒话题,炒热点的目的,一望而知。

《为歌而赞》第七期的收视率一路飙升,就是最好的证明。

当你有了新的关注点,反而忽略了歌手站在舞台上的真正价值。

正当节目组想继续借助苏见信提高话题讨论度,扩大节目争议性时,在第八期里,信突然变得安静了,他身上所有的刺全部消失不见,他不再去争论,不再路见不平一声吼,只是坐在那里静静的唱歌,整首歌曲没有一句高音部分,如缓缓溪流,山涧小潭,就那样无波无澜,流淌进了听众的心里。

苏见信最终还是妥协了,你们不就是想要看,我想给你们看到的吗?那个迎合主流,迎合你们所谓的审美,能让观众们去接受的苏见信吗?

他此次在这个舞台上做到了。

苏见信的音域很广,他可以驾驭不同类型的音乐风格,但这些风格是大众喜欢的,但不是他自己喜欢的。

苏见信用实力让现场所有质疑他的评委自动闭麦,他的暴躁里藏着倔强和真理,我不是非要想和你们吵,只是我们处在不同的空间维度,我不是非要和你们争,只是世界上存在着太多麻木与不公,我不是只懂得鬼吼鬼叫,唱起情歌来,神仙听了也叫好。

我不是不能唱,只是不想唱,到了这个年龄,我只想唱我喜欢的音乐风格,这就是苏见信作为歌手的人生理念。

也许喜欢他这种比较强硬式的音乐风格的人会比较少,但少并不代表没有,无论多少都是他继续创作的动力,这是目前他擅长,且喜欢的音乐表达方式。

苏见信的妥协是为了证明我可以,而苏见信的不妥协,是只为了我自己,30年前活给别人看,50年后活给自己看。

0 阅读:31
曾昕育

曾昕育

不小了,该成熟了;不早了,该奋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