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印反华左右夹击,美专家开列4大秘籍:把印度打造成反华武器库

云舟史策纪 2025-02-20 11:54:11

特朗普政府运作渐入佳境,其第二任期规划显现:对内改革以减压财政、复兴保守价值观;对外坚持美国优先,设关税壁垒保护贸易利益。

特朗普现策略与首任期相似,不同在于MAGA派已超越共和党建制派,最高法院和众议院受他控制,故他权力更大,能推行更激进政策。

一项自特朗普首任期延续至今的战略将因此受益,即特朗普政府提出的“印太战略”。

《国家利益》杂志于莫迪访美前刊文,称此行将“确立美印大国关系”。在当前大国竞争背景下,美印有共同利益,印度欲“重振”亚洲大国地位,美国则需印度为“强大盟友”以抗衡中国。

美印关系应聚焦四大支柱:国防合作与联产、能源安全与转型伙伴、双边贸易及以印地贸易为核心的“新黄金之路”。

美印应以现有条件为基石,携手共创“新秩序”,落实“印太战略”的设想,确保双方在该区域的合作与发展目标得以实现。

简而言之,此构想为美印联手制衡中国,通过制造业与贸易合作对抗中国出口,能源合作威胁中国能源安全,“新黄金之路”对标“一带一路”,意在使印度替代中国,成为美国战略支点。

这一雄心壮志能否成真?美国与印度能否结成“紧密盟友”关系?

01.印度有意向与美国保持一致,展现出对美国立场的迎合态度,力求在国际事务中与美国保持更为紧密的关系。

印度对美国提出的“印太战略”持迎合态度,尽管秉持不结盟传统,但仍加入美主导的“四边安全对话”,实质上成为美国的“准盟友”。

印度借“军事合作”之名,多次引入美国军事力量介入中印边境,致使两国边境谈判久拖未决,难以取得实质性进展。

特朗普去年大选获胜后,印度积极准备示好。去年12月,莫迪政府计划降低部分商品关税,旨在与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政策保持一致。

特朗普执政后,印度总理莫迪急于建交,上任首月即访美。13日抵美后,他迅速会见美国国家情报总监加巴德,随后又与效率部长马斯克及特朗普会面。

莫迪在与特朗普会后的记者会上宣布,印美双方目标是将2030年双边贸易额增至5000亿美元,翻倍以上;并强调将发展油气贸易、增加能源设施投资,以保障印度能源安全。

莫迪提及的5000亿接近中美贸易规模,暗含“取代中国”之意。能源合作成印度示好之举。此前,印度与俄罗斯能源合作紧密,借欧洲能源危机转售二手能源获利丰厚。

特朗普执政后欲重启美国能源开采,莫迪将能源合作视为重点,既显“弃俄投美”诚意,又合特朗普政策方向,示好之意明显。

在双方均有好感的情境下,美国与印度似乎能真正结盟,成为紧密的盟友。

但政治复杂多变,美印若欲结盟共制中国,仍需克服众多难题,远非表面那般轻易可行。

02.美印两国间存在诸多问题,关系复杂。

莫迪访美期间,特朗普对其展现的态度颇为引人注目,处理方式颇具趣味。

特朗普给予莫迪高规格待遇,红毯接机并安排情报总监与效率部长率先会面,彰显美对印“盟友级”信任。13日夜,特举办豪华晚宴,为莫迪访问增添光彩。

莫迪访美前几小时,特朗普于白宫签署总统备忘录,决定对贸易伙伴实施“对等关税”。白宫发布文件特别指出,印度对美出口摩托车征收100%关税的情况。

联合记者会上,特朗普指出美对印存在近1000亿美元贸易逆差,强调需谈判解决此不平衡,手段含加强美印在军售及半导体等领域的合作。

美国对印度高关税不满,若莫迪不让步,或遭美100%对等关税。这对内部松散、高度依赖关税保护的印度产业而言,将是沉重打击。

即便莫迪在关税上让步,仍需增购美国商品以平衡贸易。若转向消费品,将扰乱印度消费市场,阻碍“印度制造”;若增购能源,印俄关系受挑战;若增购军备,则损“印度制造”,加剧军队对美国依赖。

对印度而言,欲维持中立以两边获利,将面临艰难选择。

若莫迪愿承受所有损失以换取美国绝对信任与援助,印度或能实现目标,取代中国乃至与美国联手制衡中国吗?

答案依然为否。

03.印度难以复制中国的发展轨迹,成为所谓的“下一个中国”,因其独特的历史、社会与经济条件决定了不同的发展道路。

印度欲取代中国,仅凭讨好美国远远不够。这需要更复杂的策略和努力,远非单一外交行动所能达成。

首先,印度需改善投资环境。原高关税旨在吸引外企投资以获取技术与产业积累,但吸引外资后,印度却实施政策阻碍外企盈利,强制外企留存利润与技术,已产生严重负面影响。

2024年,印度外资吸引表现糟糕,全年净流入仅26亿美元,远低于其“年吸千亿美元外资”的目标。

中国法治环境更完善,基础设施更强大,供应体系更高效。尽管人力成本上升,产供链优势仍吸引跨国企业。近年富士康等企业在印度遇挫后,选择增加对华投资。

此外,印度产业基础薄弱,位于全球产业链初级阶段,依赖代工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出口。因此,印度需大量进口初级产品或原料,加工后再行出口。

中国是印度最为重要的进口来源地之一。

中国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对印度出口额为1204.8亿美元,增长2.4%;自印度进口额为179.97亿美元,下降3%。

该国对中国有高额贸易逆差,依赖中国原材料与初级产品,却欲建“印度洋-欧洲”贸易路线取代中国倡议,此想法不切实际。

美国虽试图拉拢印度,却言行不一,一面寻求中国替代品,声称减少中国产品进口,一面实则扩大对华贸易规模。

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24年中美贸易总额达6882.8亿美元,同比上升3.7%,中国对美国出口额为5246.56亿美元,增长4.9%。

事实证明,中国经年累月的基础设施与供应链建设非空言可掩。美印未建同等产供链前,中国仍是全球制造业与供应链的关键核心。

将印度变为美国武器库绝无可能。观察俄乌冲突三年,美国军工表现已显颓势,难以支撑西方需求,自身及乌克兰供给尚缺,武装印度更无从谈起。

美印两国应专注经营与中国的双边关系,而非结盟或空谈。全球化时代,互惠共发展为主流,保护主义与结盟对抗终将失败。

0 阅读:10
云舟史策纪

云舟史策纪

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