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众认知里,黄金一直是保值增值的“硬通货”,备受青睐。然而,2025年315前夕,黄金市场的黑幕被一一揭开,着实令人震惊。
“金包银”以假乱真,欺诈消费者四川的李女士花费14000元网购了标称999足金的手镯,结果用火一烧,手镯竟发黑起泡,且质地坚硬难以剪断 ,这显然不是真金该有的表现。


河南的陈女士在品牌金店花13000元购买的20多克金手镯,十几天后也被发现并非纯金。而背后的黑手,竟是“金包银”造假手段。不法分子先网购真黄金饰品,再制作同款“金包银”进行退货调包,成本仅几十元的“金包银”饰品,却能以真金的价格售卖,流入市场坑害消费者。
你说这些不良商家良心不会痛吗?用成本几十块的“金包银”,冒充真金高价卖,把消费者当傻子耍!


记者深入深圳水贝市场,这里是全国最大的黄金批发市场,本应是黄金交易的正规源头,却乱象丛生。“金包银”和“金银渡”的产业链十分完善,“周大福”“老凤祥”等知名品牌金店均被造假。

在一些店铺,只要花钱,就能在饰品上打上知名品牌钢印以及“足金999”等纯度标识,甚至连品牌包装盒、袋子、证书都一应俱全,一套最低只要8元 。将伪造的“周大福”“老凤祥”饰品送至专柜鉴定,“周大福”“周生生”店员通过钢印细节发现异常,而“老凤祥”店员却未察觉问题,让人对品牌专柜的鉴定能力产生质疑。
把这些假饰品拿到专柜鉴定,有的店员能看出问题,有的却完全没察觉,这专柜的鉴定是闹着玩的吗?到底是真看不出来,还是在装傻?

线上黄金市场造假更是猖獗,在被称为“首饰之都”的广东省梅陇镇,商家透露网上很多号称“999足金”的饰品,主要成分是铜,只是表面镀了一层薄薄的金。
消费者想要通过附带的检测证书确认含金量根本不靠谱,因为这些证书只需要发个图片就能打印,含金量想标多少就标多少 ,记者试验制作一套“足金999”手镯,全部成本仅需19元,但检测发现其实际一点含金量都没有。

线下除了“金包银”,“镀金术”也成为不法商家偷工减料的手段,电镀厂通过精确控制镀金层厚度,将含金量仅2.5%的饰品虚标为5% ,甚至用稀有金属“铼”掺假,以此骗过常规检测仪器,靠此“偷金”手段,有业内人士称两个月可狂赚4000万元。这赚的都是黑心钱,坑的都是我们这些信任黄金市场的普通人!

黄金造假黑幕的曝光,不仅让消费者的权益受损,也严重影响了黄金市场的信誉。面对这些乱象,监管部门已介入打击,近期江西、湖北警方破获跨省假酒假黄金案,查获涉案金额超亿元。
作为消费者,在购买黄金时务必提高警惕,选择正规渠道、信誉好的品牌,索要发票和检测证书,避免贪图小便宜,以防掉入黄金造假陷阱。
虽然江西、湖北警方破获了假黄金案,可之前让这些骗子逍遥这么久,真叫人恨的牙痒痒!我们消费者的损失谁来赔?以后我们还能相信谁?我们只是想买点真黄金,怎么就这么难?
【作者声明】:本头条号文章皆为本人用心创作,如有借鉴参考会明确标注。若有侵权、内容争议等问题,请随时联系我,我会及时处理。旨在为大家带来优质、真实、有价值的内容,愿与读者真诚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