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视炸裂破4!这部"全员奥斯卡"的年代剧,凭什么让观众熬夜狂追

鲸禾影视 2025-02-15 03:49:20

春节档的荧屏,总是被一股浓浓的怀旧风席卷。而今年,央视再次祭出年代剧的王炸——《六姊妹》。

《六姊妹》首战告捷,卫视实时收视破4,单日网播量破亿!当海绵宝宝联名玩偶占领热搜的时候,这家电视台默默用三代中国女人的故事点亮了万家灯火。

你不得不服央视选剧的眼光——从《人世间》烟火气蔓延到《南下北上》的诗意迁徙,今年这份温暖传承到了安徽淮南的老何家。

梅婷披上灰布棉袄,邬君梅套上涤纶围裙,奚美娟拄着黄杨木拐杖,三大影后齐刷刷"下乡"拍年代戏?

这阵容光是官宣剧照就让观众直呼"提前预定年度剧王"!

01

有一个细节不知道观众注意到没有,每集开场都会出现那个扎灯泡的老式挂历。

从1978到2020,足足跨越四十二载春秋。这短短几秒的镜头,突然有了厚重的年代感。

刘美心(邬君梅饰)挺着大肚子往返工厂和接生站的背影,让多少跟团的"二丫头"们湿了眼眶?

还记得那幕饿着肚子加班回来的何常胜(刘钧饰)吗?

厂长在大会上阴阳"何家怕是要当七仙女下凡",这个敦厚的安徽汉子反手掏出收藏两个月的肉票:"我媳妇生再多个丫头,也是我老何家的金凤凰!"

最绝的是六姊妹联手收拾大老汤那场戏。

扎着两个羊角辫的沈月,操着淮南土话往人门前一杵:"叔,听说您牙口太好,我爹耳朵都快被嚼没了?

"话音刚落,五个高低不等的脑袋齐刷刷从墙头冒出来——这哪是"报仇",活脱脱五次工业革命时期的女子护卫队!

当95后小朋友对着剧里那台12寸黑白电视发懵时,弹幕早已被"童年回忆杀"攻占。

住过筒子楼的人肯定记得——红双喜搪瓷盆是结婚十八件套标配,铝饭盒摔瘪了还要用榔头敲回来,叠成豆腐块的棉被得拿牛皮纸包着怕落灰...

要说真正的"文物级"场面,还得看何家丽出嫁那场戏。

十四辆凤凰自行车扎着红绸子,放炮师傅甩着烟头一点,"噼里啪啦"惊醒整条清水巷。

大妹往新粉刷的门框上贴手剪窗花,转头就被煤油灯熏成了小花猫。

02

年代剧的剧情固然重要,但更需要好的演员支撑起剧中人物,角色活了,剧情就有了力量。

《六姊妹》中有几位演技相当不错的实力派,每一个角色的交织和拉扯,都有着足够高的鲜活度。

邬君梅的哭戏能载入北影教科书。

丈夫因工伤住院时,她蹲在病房走廊啃硬馒头。

听见护士说"幸好没伤到头",眼泪"啪嗒"掉在搪瓷缸里,愣是演出了一粒花生米砸进长江的沧桑感。

但要说最让人起鸡皮疙瘩的,还是奚美娟老师独创的"长镜头表演法"。

第一集老太太往堂屋太师椅上一坐,不用台词不用动作,光是捻佛珠的节奏就让观众自觉代入过年被七大姑八大姨支配的恐惧。

可当分家矛盾爆发时,她颤巍巍站起来说了句:"要拆这个家,就先拆了我这把老骨头",瞬间让人想起自己生命里某个沉默却执拗的长辈。

意外惊喜当属"渣爹专业户"刘钧。

这次他化身护妻狂魔,明明被街坊笑作"女儿王",却能把最后一碗蒸蛋焐在怀里给月子里的媳妇加餐。

这般反转演技,建议《父母爱情》导演连夜递剧本!

此外,像梅婷、陆毅和林永健等实力颇为扎实的演员都带来了教科书级的表演,构成了丰富的人物群像。

03

有人问为什么这种"家长里短"能成收视密码?看看你家正在刷抖音的爸妈吧。

厚重的年代感加上温情的故事,有独属于一代人的记忆,又能让青年群体在回顾往昔时看到那份真情。这是年代剧该有的内核,也是好剧的正确打开方式。

透过《六姊妹》,看到的是千万个曾经在筒子楼里苦中作乐的中国式家庭。

现在敲敲你家的樱桃木茶几,或许还能听见二十年前父亲修理收音机时的叹息,母亲浆洗被单时的晨光。

不得不感叹,这就是好剧的力量。

0 阅读:17
鲸禾影视

鲸禾影视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