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看白洋水,帆开远树丛。
流平波不动,翠色满湖中。”
这是诗人笔下令人心旷神怡的
白洋淀的风光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0a8dc01faa67bc09a54df501c86779b1.jpg)
白洋淀(资料图)。雄安新区宣传网信局供图
历经7年多的治理与修复
如今的白洋淀
水质连续三年保持在Ⅲ类
“华北明珠”风采更甚
春天芦苇出水,满淀青翠
夏天绿苇摇曳,荷花吐艳
秋天芦花纷飞,水鸟翔集
冬天地冻冰封,一片碧玉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28edbee485407e76305bb3623f10d854.jpg)
群鸟在淀面嬉戏。中国雄安官网李鑫 摄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ff879a5639684239dd6b2d16b2df1e10.jpg)
经过一系列治本之策,白洋淀生态环境和淀区水质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华北明珠”生机盎然。图为白洋淀十里长廊。河北日报记者耿辉 摄
白洋淀的美不只在风景
更在于其独特的地域文化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芦苇
作为白洋淀十分重要的经济作物
“一淀芦苇一淀金”的说法流传已久
人们打苇编席,再卖席换粮
构成了当地最普遍的生产方式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bd29466ffd6655d9df5afef604ae51a0.jpg)
收割芦苇现场。刘东尧 摄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87a8500a3b387dc14d9f0a4c4f8cc10b.jpg)
在安新县圈头乡采蒲台村的一处农家院内,今年80岁的村民杨大军在编苇席。(2024年7月10日摄)
随着时代的变迁
家家编席忙的场景已淡出了人们的生活
芦苇以一种新的形式
呈现在世人的眼前
——芦苇画
壮丽的万里长城
宏伟的雄安高铁站
可爱的青头潜鸭
……
在这些勤劳智慧的技艺人手中
芦苇的艺术价值不断被挖掘与创造
2009年
白洋淀芦苇画被列入
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2024年5月1日
白洋淀芦苇画《万里长城》
亮相2024法国巴黎国际博览会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21c62c4db1d9cf04adb8fd0edf356e69.jpg)
白洋淀芦苇画《万里长城》。中国雄安官网发
从铺在炕上到挂在墙上
从地域文化到走向世界
白洋淀的芦苇变迁
见证着白洋淀人生活中的变化
白洋淀
镌刻着鲜明的红色印记
这里曾是英雄雁翎队伏击日寇的主战场
以白洋淀为背景
创作出的红色经典作品
《小兵张嘎》《白洋淀纪事》
……
都向我们娓娓道来
白洋淀人民英勇抗争、顽强生活的故事
也让我们感受到了
革命先烈们保家卫国的英雄气概
和不怕困难的斗争精神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4f36953a03dbcb918928f7c3015d66bf.jpg)
京剧《小兵张嘎》演出现场。中国雄安官网赵伟彤 摄
雄安新区设立后
这方水土与生活在这里的人
翻开了新的一页
“华北明珠”白洋淀
也愈加生机盎然
璀璨夺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