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很多人都知道一句话,书不入魏晋,终成俗格。可见魏晋书法已经在古今书法界享有了几乎不可能动摇的地位。因为,自魏晋以后,历朝历代至近代和当代,没有任何一个时代的书法功绩和创新可以超越魏晋时代,就算是比肩者也几乎不存在。只有唐朝时期的护发贡献可以与魏晋时代相提并论,但是却谈不上任何超越。况且,书法自唐朝开始,开启了法度概念的先河,虽然属于行业创新,但是也给后世书法埋下了诸多祸根,俗书也由唐以后开始诞生。(台阁体是其中之一,这也是台阁体在书法史上始终不能列入上品的原因之一)魏晋时代极具时代风貌的代表人物想必大家都很熟悉了,那就是以张芝,钟繇,王羲之,王献之为主的“书中四贤”了。尤其以王羲之和王献之的贡献和创新最为突出。
王羲之与王献之笔法的差异化王羲之的笔法严谨,且层次感丰富,技法动作上复杂而又有微妙之处,当然这也是王羲之内在的文化修养所决定的,很多的学习者难以望其项背。孙过庭曾在《书谱》中说过:“子敬已下,莫不鼓努为力,标置成体,岂徒功用不侔,亦乃神情悬隔者也。”
王献之用笔技法自然清新流畅,简单明了,顺势而为(这个顺势,是顺的笔锋走向的势),崇尚自然的流露。王献之在显示其过人天赋的同时,还表现出了他以父亲王羲之书风体系为根本的这一观念而使笔法变得更加娴熟快捷,虽然在笔法的严谨度、层次感和微妙上有一定的缺失,但是他却创立了更加自然化的书写风格,将魏晋书法的风格韵势发展到了极致,并对后世产生很大的影响。顺便说一下,之后的米芾、赵孟頫、董其昌等都基于二王而进一步简化了笔法笔画,使他们的书法趋于符号化,虽然实用性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但是却在这个基础上提升了艺术感。
所谓的“右军用笔内擫而收敛,故森严而有法度。大令用笔外拓而开拓,故散朗而多姿。”其实这句话就已经很简单的说明了父子二人笔法之间的差异化所在。但是从父子二人所留下的墨迹和碑帖来看,其实二人在这二种笔法之间是都有穿插运用的,无非是王羲之崇尚内擫技法,而王献之崇尚外拓技法而已。侧重点的不同,也说明了父子二人对书法观念的不同认知。
文化修养对书法的辅助有多大?
上面有提到一句过关于文化修养对王羲之书法精进的影响。有的朋友曾经问过我类似的问题,学习书法真的要具备深厚的文化修养吗?那么今天我在这里再一次回答大家,是的。书法本身就是以汉文化的文字符号为表现的根本,汉语言的及文化观念的博大精深都对书法的学习和书风的改进有很大推进的作用。
“腹有诗书气自华”这句话大家应该不陌生,具体意思也不用我在这里赘述了。一种文化知识灌输进你的大脑里,自然就会影响一个人的思维和对世界事物的不同看法,就会产生相对理性的认知,有理性,则生气质。气质外露,就会产生一种吸引的磁场,促使好的事物和人向你靠拢。这是很有说服力的。
如何夯实笔法基本功
关于如何夯实书法笔法的基本功,我在这里简单说一下,希望可以协助大家进行练习。就拿小楷和行书来说吧。(当然在练习小楷之前,我建议大家多多了解或者先学习一段时间的隶书,因为楷书就是由隶书过渡的,内在联系很大)
小楷的练习我建议大家真的是要下苦功,为何是苦功?就是在每天练习的字数上,要有一个量的突破,由缓慢的速度慢慢的向中速和快速递进,当然我说的快速并非是快速的乱画乱写,你这个速度的掌握也是有节奏感的,节奏感带起来了,就会产生一种自然的状态,这是很微妙的。还有就是同一个字的多种写法,这也是对笔法精进有帮助作用的,比如:之字的诸多写法。
行书也是如此进入状态即可。当然我们也可以楷书和行书进行穿插练习,这样可以体会笔画之间的顾盼姿态是如何产生的。更容易对产生和夯实对毛笔的控制力。
书法领悟的秘密说到领悟,虽然有点玄幻,但是这个概念是真实存在的。书法的领悟对于普通人来说是比登天,但是对于天赋者来说又是如此的简单。如果非要说书法领悟有秘密的话,我只能说,只要你对书法的所有笔法原理都能熟悉掌握,那么你对书法的领悟能力就可以超越常人。
其实有哪一位书法家不是在对技法足够理解的基础上才实现质的飞越呢?没有人不学习就可以理解一切。只要你谨记;取法乎上得其中这个道理,就不会白白浪费学习时间,导致一事无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