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中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前言
中国古代社会,士绅阶层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他们不仅是知识精英,也是地方上的领袖,连接着官府与普通百姓。
正因如此,历朝历代都对士绅给予了特殊的照顾,其中最明显的体现便是赋税和徭役的优免政策。
这种做法的初衷是为了笼络士绅,利用他们的影响力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地方治理。然而,这种特权也滋生了一系列问题,最终成为阻碍社会发展和国家财政稳定的顽疾。
对此,雍正废除了士绅阶层的免税特权,明明是一个创举,为何乾隆即位后,又给废除了?
信源:每天了解一位历史名人——雍正——2022-09-11 ·五彩秦安
士绅特权的顽疾
追溯历史,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演变历程,以及士绅特权是如何一步步形成并固化的。
隋唐时期的均田制是一种重要的土地分配和管理制度,它最初有效地保障了农民的基本生活和国家的税收。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未能有效解决贫富差距问题,导致了严重的土地兼并现象,许多农民失去了土地,甚至被迫离开家乡,这直接影响了国家的税收收入。
为应对这一问题,明代的著名政治家张居正实施了一项重要的财政改革——一条鞭法。
这项改革将各种赋税和徭役合并,并统一以银两的形式征收,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土地兼并的问题,同时也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
然而,尽管一条鞭法在短期内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它并未能成为一项长期稳定的制度。随着张居正的去世,这项改革逐渐衰落,其影响也逐渐减弱。
清朝初期,政府在赋税制度上基本沿袭了明朝的做法,但由于各地的实际情况差异较大,导致税收政策复杂多变,缺乏统一性,这使得国家的财政收入难以实现稳定增长。
康熙皇帝为了缓解百姓负担,于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颁布了“滋生人丁,永不加赋”的政策,即以当年的人口数量为基数征税,以后人口增长不再增加赋税。
然而,这项政策也存在明显的缺陷,因为人口的增减变化无法及时反映在税收上。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康熙皇帝又提出了“地丁合一”的政策,将人头税摊派到田亩上,使得没有土地的佃农不再承担人头税的压力。
这项政策于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在广东试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并在雍正元年(1723年)正式推广到全国。
然而,即使在“地丁合一”的政策下,士绅阶层仍然享有优免特权。他们拥有大量的土地,却不用缴纳相应的赋税,这无疑加剧了国家财政的压力。
雍正皇帝正是看到了这个问题,才毅然决然地推行了“士绅一体当差纳粮”的政策,试图打破士绅特权的壁垒,实现税收的公平公正。
赋税制度与士绅特权的博弈
从隋唐时期的均田制到明代的一条鞭法,再到清初的地丁合一,每一次税制改革都试图解决土地兼并和税收不足的问题,但都难以撼动士绅的特权地位。
士绅阶层就像一个巨大的砝码,左右着赋税制度的天平,使得历代改革都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
雍正元年(1723年),黄河水患肆虐,河南巩县知县张可标要求当地士绅与百姓共同参与抗洪抢险。这一举动却遭到了以杨倬生为首的士绅们的强烈反对。
次年,封丘县令唐绥祖也提出了类似的要求,甚至引发了生员撕毁考卷、罢考抗议的事件。这些事件表明,士绅阶层对特权的维护已经到了不惜对抗官府的地步。
河南巡抚田文镜将这些情况上奏朝廷,雍正皇帝果断批准了“士绅一体当差纳粮”的政策。
他认为,士绅作为地方上的领袖,享有特权的同时也应该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在国家危难之际,他们更应该与百姓同甘共苦,而不是躲在特权的庇护之下。
为了规范士绅的行为,雍正皇帝还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禁止士绅包揽粮差、诉讼和诡寄田地等行为。他以铁腕手段打击不法士绅,维护了政策的权威性。
在雍正的强力推动下,“士绅一体当差纳粮”政策在全国范围内得到推行,有效地减轻了百姓的负担,增加了国库收入。
乾隆为何废除士绅一体当差?
雍正十三年,即1735年,勤勉治国十三年的雍正皇帝逝世,留下了一个国库充裕的清朝。年轻的新君乾隆即位,时年25岁,但在朝中的基础还不够深厚。
信源:康雍乾盛世的这三位皇帝,为何唯独勤政堪称古代帝王楷模的雍正皇帝饱受争议?——2023-06-21 ·湖北卫视大揭秘
雍正帝生前指定了四位辅政大臣:庄亲王允禄、果亲王允礼、鄂尔泰和张廷玉,他们在乾隆初期的政治舞台上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值得一提的是,这四位辅政大臣中的允禄和允礼本身即出自士绅阶层。
虽然他们在雍正时期都支持“士绅一体当差纳粮”的政策,但雍正帝去世后,他们是否会继续支持这一影响自身利益的政策,则成了一个未知数。
对于年轻的乾隆皇帝来说,如何处理与这些位高权重的辅政大臣的关系,是一个棘手的问题。
此外,曾经在推行“士绅一体当差纳粮”政策中做出巨大贡献的田文镜,已于雍正十一年(1733年)去世。
朝中缺少了这位强有力的支持者,也使得乾隆在推行这项政策时面临更大的阻力。因此,乾隆皇帝在面对复杂的政局和充裕的国库时,决定废止“士绅一体当差纳粮”的政策。
乾隆深受其祖父康熙帝“仁政”理念的影响,倾向于采用温和策略来治理国家。
他觉得父亲雍正所实施的“士绅一体当差纳粮”政策过于严苛,可能会对社会稳定和王朝的长治久安产生不利影响。
那么,这项政策究竟是好是坏呢?
政策的局限性与历史评价
虽然雍正的这一政策在增加国库收入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它的实施存在诸多困难和限制。
实际上,除了在田文镜负责的河南地区能够较为严格地落实该政策外,其他地区的执行力度普遍不足。
很多地方官员为了自身的利益,对士绅阶层采取宽容态度,这大大削弱了政策的实际效力。
这表明,即使在最高统治者的强力推动下,一项政策的成功实施也离不开地方官员的积极配合。
雍正皇帝的政策主要针对的是那些有违规行为的不法士绅,并没有普及到所有士绅。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士绅阶层内部也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那些拥有较高地位和权力的士绅,往往能够逃避政策的约束,继续享有特权。
对比雍正和乾隆的改革措施,我们可以看到两种不同的执政风格。雍正皇帝雷厉风行,敢于触动既得利益集团,力图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而乾隆皇帝则更加注重平衡各方利益,维护社会稳定。两种做法各有优劣,也体现了不同时代背景下统治者的不同选择。
纵观中国历史,士绅特权与国家赋税始终处于一种博弈状态。士绅阶层凭借其知识和社会地位,不断争取自身的利益,而国家则需要通过赋税来维持自身的运转。
历代统治者都面临着一个共同的挑战:如何在这两者之间找到完美的平衡。
而雍正皇帝推行的“士绅一体当差纳粮”政策,则是解决这一问题过程中的关键一步。尽管这项政策最终在乾隆皇帝时期被取消,但它在历史上的重要性依然不可小觑。
它揭示了士绅特权的弊端,也为后世税制改革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教训。
从长远来看,士绅特权的存在不利于社会公平正义和国家长治久安。只有不断改革税制,限制特权,才能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笔者认为
从历史中我们可以学到,改革之路总是充满了困难和挑战,但为了国家的发展和人民的幸福,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
清代的“士绅一体当差纳粮”政策,是赋税制度改革的一个重要例子,它展示了士绅特权与国家权力之间的微妙关系。
它告诉我们,在任何时候,都要警惕特权的过度膨胀,维护社会的公平和正义,这样才能实现国家的长期稳定和繁荣。
用户56xxx07
满清殖民中华,罪恶滔天!腐儒卖国求荣,早该灭亡
我家的阳台很大
乾隆并不是废除而是改变,允许士绅可以用缴纳钱粮给朝廷的方式免除当差,由朝廷去雇人代替士绅当差,这种方式推行士绅反抗小很多,并且国库也有钱了,纵观乾隆时期花钱最多的是大小金川,平准平回反而没花多少钱,主要是沿途的蒙古在出兵搞后勤,大小金川清军发明了结构件多段组装大炮,还有就地铸造火炮和弹药,打完大小金川还剩三十万发炮弹没用完,耗资七千万两白银,乾隆时期清朝军工极其发达,但是到道光时期全国就变得仅有佛山几个地方能铸造大炮了,而且质量粗劣不堪
海桃
说清楚!雍正的政策只有一个士绅一体当差废除了,其他的所有政策都坚持下来并形成了国策,不然清朝怎么维持近300年的国运
竹叶飘飘
火耗归公,改土归流!
用户10xxx05
封建王朝没有一个是人的朝代,更没有一个是女人的王朝,对比猪屎和狗屎哪个更香有啥意义?145 0还是不要浪费时间了。男女老少平等的现代社会才是人类的追求。
傻得有水平
因为雍正无头。。。。
星星之火
因为根本实行不下去,如果继续坚持,满清百分百提前灭亡!
心平气和
乾隆脑子绝对有坑,这是个对皇权大好的政策,
我家住在松花江上
因为乾隆就是士绅集团扶持上去的代言人,之前士绅扶持的是八皇子,雍正好不容易从士绅那抢过来的权力就这么被士绅夺了回去。所以乾隆要给八皇子平反,作为回报士绅文官们对雍正各种黑对乾隆各种粉
活在当下 回复 01-06 23:43
[裂开]乾隆能容人?那就不会修四库全书的时候,把明朝的资料烧了,其中就有火器技术
冲呀 回复 活在当下 01-17 08:05
这和人有啥关系。
QQ
只是废除一体当差,又没废除一体纳粮。彼此都满意
星空
败家子干什么值得奇怪的[滑稽笑]
用户10xxx92
那不把八旗露出来了[笑着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