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了杀熟的店家你会怎样处理?
上海 东建中
多年前,我还在读大学,中午在学校旁的饺子店进餐,一直吃了半年多,几乎每天都来,小店的老板娘知道我是学生,每次都是点芹菜猪肉饺子。有同学闲聊时知道我总去,随囗告诉我,这家老板娘杀熟,总给熟人吃重新热过的剩饺子,并告诉说这是蒸饺。我又去,果然验证了她杀熟,从此再也不去了。这里说下,吃到剩饺子,感觉剩饺子皮硬,新鲜水饺皮和剩下的再回锅,饺子皮和馅都是两个味。
店立就是摸透了熟客的为人性格,才会宰你的。当我知道她杀熟后,就有一种被熟人出卖的感觉。以后再不去了。
杀熟这种行为真的不太好呢 顾客经常去光顾,是对店铺的认可和支持,老板应该心怀感激,以更好的服务和品质来回报才对,怎么能反而利用顾客的信任来占便宜呢。你是遇到了什么样的具体情况呀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不杀熟,是专门杀生?这样的事你会怎样处理?
啊,专门杀生也不太对啊 不管是生客还是熟客,都应该一视同仁,诚信经营才是长久之道。如果我遇到这种情况,可能会先试着和老板沟通一下,表达我的看法和感受 要是沟通无果,我可能就会考虑换一家店了,毕竟谁也不想被区别对待嘛。
通常认为,“杀熟”是指商家利用与顾客熟悉的关系,对老顾客进行欺骗或不合理收费等行为。如果遇到杀熟的店家,可以采取以下几种合理的方式处理:
一、保持冷静,理性沟通
确认情况:首先,要确定自己是否真的被“杀熟”。有时候可能是因为自己对价格或服务内容理解有误,或者商家有临时的定价调整。仔细核对消费项目和价格,看看是否有误会。
直接沟通:如果确认是被“杀熟”,可以先与店家进行沟通。保持冷静,礼貌地指出问题,比如:“我发现这次消费的价格和之前不太一样,能帮我解释一下吗?”或者“我之前来消费时,这个服务的价格不是这样的,是不是有什么误会?”
强调信任受损:在沟通时,可以表达自己对店家的信任,以及这种行为对信任关系的破坏。例如:“我一直是你们店的老顾客,一直很信任你们,但这次的情况让我很失望。”
二、收集证据
保留消费凭证:在与店家沟通之前,一定要保留好消费凭证,如小票、发票、支付记录、消费明细等。这些是维护自己权益的重要证据。
记录沟通过程:如果与店家沟通时对方态度恶劣或者拒绝解决问题,可以尝试录音(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或者记录沟通的时间、地点、对方的回应等内容。如果之前有相关的聊天记录(如微信、短信等),也要保存好。
三、寻求外部帮助
消费者协会:如果与店家沟通无果,可以向当地的消费者协会投诉。消费者协会是专门维护消费者权益的组织,他们会根据你提供的证据进行调查,并帮助你解决问题。
工商部门或市场监管部门:如果店家的行为涉及欺诈、虚假宣传或者不合理收费等违法违规行为,可以向工商部门或市场监管部门举报。他们会依法对店家进行调查和处罚。
媒体曝光(谨慎使用):如果店家的行为特别恶劣,且其他途径都无法解决问题,可以考虑通过媒体曝光。但要注意,曝光需要有充分的证据支持,避免因为不实信息引发法律纠纷。
四、调整消费策略
重新评估合作关系:如果店家在被指出问题后仍然不改正,或者态度恶劣,可以考虑不再光顾该店。同时,可以向身边的朋友、家人分享自己的经历,提醒他们注意。
寻找替代商家:市场上通常有很多类似的商家,如果一家店不值得信任,完全可以寻找其他更可靠的商家。
五、法律途径
咨询律师:如果店家的行为对你的权益造成了严重损害,比如欺诈金额较大或者给你带来了其他损失,可以咨询律师,了解是否可以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
提起诉讼:在律师的建议下,如果有必要,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店家赔偿损失或者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总之,遇到“杀熟”的店家,要保持冷静,通过合理合法的途径解决问题,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如果遇到商家专门对新顾客进行欺诈或不合理收费(“杀生”),这种行为同样是不道德且可能涉及违法的。以下是一些处理方法:
一、保持冷静,避免冲突
不要慌乱:遇到这种情况,首先要保持冷静,避免情绪激动,以免被商家利用情绪进行进一步的欺诈。
避免直接冲突:不要与商家发生激烈的争吵或肢体冲突,这可能会导致事态升级,甚至对自己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二、收集证据
保留消费凭证:保存好消费凭证,如小票、发票、支付记录、消费明细等。这些是维权的重要依据。
记录细节:记下商家的名称、地址、联系方式,以及消费的时间、服务内容、价格等详细信息。如果可能,还可以拍照或录像(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
保留沟通记录:如果与商家有过沟通(如电话、短信、微信等),保留这些记录,尤其是商家的承诺或解释。
三、理性沟通
直接询问:如果发现价格不合理或服务存在问题,可以先礼貌地向商家询问原因,比如:“我看到其他地方的价格比这里便宜很多,这是为什么呢?”或者“我之前在网上查到的服务内容和这里的不太一样,能帮我解释一下吗?”
强调公平交易:向商家表明自己作为消费者,希望得到公平合理的对待,比如:“我相信你们店的口碑很好,希望这次也能让我感受到公平的交易。”
四、寻求外部帮助
消费者协会:如果与商家沟通无果,可以向当地的消费者协会投诉。他们可以帮助调解纠纷,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市场监管部门:如果商家的行为涉及欺诈、虚假宣传或不合理收费等违法违规行为,可以向市场监管部门举报。他们会依法进行调查和处理。
网络平台(如果是线上交易):如果是通过电商平台或在线服务购买的商品或服务,可以向平台投诉。平台通常有专门的客服和投诉机制,会协助处理此类问题。
五、法律途径
咨询律师:如果商家的行为对你的权益造成了严重损害,比如欺诈金额较大或存在其他违法行为,可以咨询律师,了解自己的权益和法律途径。
报警:如果商家的行为涉及诈骗、敲诈勒索等严重违法行为,可以直接报警,让警方介入调查。
六、调整消费策略
不再光顾:如果确认该商家存在欺诈行为,可以选择不再光顾,并且可以向身边的人分享自己的经历,提醒他们注意。
寻找替代商家:市场上有很多其他商家,如果一家店不可靠,完全可以寻找其他更值得信任的商家。
七、网络曝光(谨慎使用)
合理曝光:如果商家的行为特别恶劣,且其他途径都无法解决问题,可以考虑通过网络平台(如社交媒体、消费评价网站等)曝光。但要注意,曝光时必须基于事实,避免夸大或歪曲事实,以免引发不必要的法律纠纷。
总之,遇到“杀生”的商家,要保持冷静,通过合理合法的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同时,要提高自己的消费意识和维权意识,避免再次遇到类似的情况。
现在是法制社会。遇到不合理的事情时不要冲动,想办法。解决才是正道。
结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