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前最后一天的股市,没想到的全是下跌的。
像极了春运前的高铁站!归心似箭,大家的心思压根就没在股市,难怪股市这样了。
上证指数下跌0.06%,深证成指下跌1.33%,沪深300下跌0.41%,创业板下跌最多,达到了2.73%。

游资拎着行李提前回家过年,不过有一个现象超级反常:保险资金却在悄悄扫货入场。
当你在抢车票时,外资正在A股市场疯狂"扫年货"
连续12天600亿真金白银砸进来,北向资金这个"外地女婿"比本地人还积极办年货。
当全网刷屏春运抢票时,A股市场正上演一场"暗度陈仓"大戏。北向资金连续12天狂扫600亿,险资、游资、机构各怀心思,在年关前夜布下迷阵。
今天咱们聊聊这个话题。

半导体板块跌2.75%看似恐慌,实则暗藏乾坤。
外资借道ETF抄底核心硬件。看看科创板50ETF份额暴增30%,就知道谁在借利空捡带血筹码。看来外资非常看好节后行情,在节前的最后一天抓紧布局。

今天很有意思,保险资金还在不断买入。
中长期资金的相关政策刚出来不久,保险资金就立即买入,特别是保险资金狂买低估值蓝筹,表面看是避险,但其实是政策的引导作用下进行的。
其实大家看看10年期国债期货创三个月新高,银行股股息率集体破5%,这分明在打"降息预期差"——债券吃票息,股票赌估值修复,两头押注的意思很明去了。

1.1万亿成交额藏着惊天换仓:微盘股成交量骤降40%,沪深300权重股换手率逆势提升15%。
这就像春运列车大调图——绿皮车集体停运,高铁悄悄加开班次,看似人潮退去,实则高价值"年货"正在转移。
历史总是押着相似韵脚:2019年春节前同样缩量至万亿,节后却爆发出34%的春季攻势。
其实每年的春节行情,大家都非常期待。2017年"漂亮50"行情启动前夜,同样出现过小盘股成交量腰斩、权重股换手率翻倍的信号。
当时被抛弃的,三年后平均跌幅达45%,而核心资产却走出翻倍行情。

如今的调仓更像是升级版——北向资金专挑跌破净资产的银行股装箱,险资盯着分红率超4%的消费龙头扫货。
就连游资都在悄悄转换战场。这就像春运指挥部突然调整运力:停运的是老旧慢车,加开的是智能动车组,看似运力总量不变,但运输效率早已天差地别。
其实就像春运搭乘火车一样,看懂这场"换舱行动"的人,现在应该去检票口看看自己的"持仓车厢"——是挤在即将停运的绿皮车里,还是提前登上了装载核心资产的高铁?
毕竟,当节后开工的汽笛响起,市场从来不会等待掉队的乘客。
今年这场"年货暗战",你看懂主力在年夜饭里埋的彩蛋了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