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王辉
出品|华祥名财经全媒体
去年底至今,深耕铜基新材料领域的江西江南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江南新材”)因IPO注册获证监会同意而引发广泛关注。
作为一家拥有“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荣誉的企业,江南新材即将于上交所主板上市的消息契合了当下制造业稳健发展的态势,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铜基新材料这一垂直领域进入大众视线。
不过,就在市场对江南新材的真实“质地”饱含期待之际,随着舆论聚光灯的聚焦,关于公司的负面声音却同步涌来。违法违规、业绩质量存疑、涉嫌利益输送和国有资产流失问题……多重拷问之下,江南新材能否顺利地在资本市场获得投资者认可?
违法行为频发,企业过往存隐患?
根据去年12月13日证监会官网披露的关于江南新材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注册批复,公司IPO注册已获同意,将于上交所主板上市,本次发行的股票数量为不超过3,643.63万股,本次募集资金投资额38,436.88万元,主要用于年产1.2万吨电子级氧化铜粉建设项目、研发中心建设项目、营销中心建设项目、补充流动资金。
公开信息显示,江南新材主要从事铜基新材料的研发、生产与销售。公司核心产品包括铜球系列、氧化铜粉系列及高精密铜基散热片系列三大产品类别。公司核心产品产业链终端涵盖通信、计算机、消费电子、汽车电子、工业控制和医疗、航空航天、新能源、有机硅等众多领域。
多方位的竞争优势下,江南新材持续多年获得了中国电子电路行业百强企业、中国电子电路行业优秀企业等行业荣誉,并在第二十三届(2023)中国电子电路行业主要企业榜单的铜基类专用材料榜单排名第一。
不过,各类奖项荣誉背后,似乎难掩江南新材以违法行为频发为代表的另一面,这些关于企业“过往”的质疑或将给江南新材未来在资本市场的表现埋下隐患。
公开信息显示,江南新材前身及子公司存在多次环境违法行为,因此屡遭当地环保部门下发责令整改决定书。
如2016年3月10日,鹰潭市环境保护局下发的“鹰环责改通[2016]5号”决定书显示,江西江南铜业有限公司违法行为为“至今未办理环境保护影响评价相关手续,擅自开工建设”,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第十六条规定,执法依据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第三十一条。
再如2017年10月31日,鹰潭市环境保护局下发的“鹰环责改字[2017]78号”决定书显示,鹰潭江南铜业有限公司存在“水污染物处理设施运行不正常”,“责令你单位立即停止非法排污,对污水处理设施进行整改,完善污水处理站相关台账,做到打标排放”。
另外,2022年1月24日,鹰潭市生态环境局又向江南新城子公司韩亚半导体材料(贵溪)有限公司下达责令改正违法行为决定书。“鹰环责改字20225号”决定书称,“我局于2022年1月12日对你单位进行了调查,发现你单位存在以下环境违法行为:1.储罐中部分含铜离子的溶液从管道中漏出,并流至附近的管网;2.危废仓库顶棚未完全覆盖留有一条缝隙,窗户处于打开状态,无法达到密闭要求;3.危废仓库内堆放了部分非危险废物(企业生产的半成品)。”鹰潭市生态环境局认为,上述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第三十九条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第八十一条第二款的规定。并依据相关规定,责令立即停止环境违法行为,妥善处理流至官网的含铜离子溶液,加强危险废物管理,做到全面、稳定、达标排放。①
同时,江南新材董事长徐上金曾长期履职的关联企业南洋汽摩集团被指曾遭重大环保违规举报。而公司坐落在江西省贵溪市工业园区,该铜产业循环经济基地工业固体废物违法倾倒环境污染问题突出,2022年4月,江西省第一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督察鹰潭市发现,鹰潭(贵溪)铜产业循环经济基地工业固体废物违法倾倒问题突出,环境污染严重。贵溪市对园区工业固废污染环境防治工作重视不够、监管不严,铜产业基地落实属地管理责任不到位,个别企业固体废物污染防治违法问题突出。②
知情人士分析认为,相关环保部门存在以改代罚的问题,或为了保护江南新材正常上市。为此,江南新材需要就过往环境违法行为进行合理解释方能打消市场疑虑。
值得注意的是,江南新材也曾卷入涉嫌隐匿环境违法行为并蒙骗江西有关部门获得重创项目扶持资金的问题。
进一步检索公开资料发现,在对外公开的《江西省重点创新产业化升级工程2016年度项目申报指南》中明确要求,符合电子信息、集成电路、生物和新医药、先进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等重点产业领域2016年度主攻方向。同时,在申报条件第三项即“项目”要求中:固定资产投资不低于1亿元,产品方案及建设规模合理,市场前景良好,效益明显,建设内容及实施方案可行、工期安排合理,原则上不早于上一年度开工或在申报年度可开工。项目建设资金已落实,项目立项、土地、规划、环评、节能、安评等前期手续完备。项目建设和资金筹措方案、拟申请专项扶持方式及金额已经企业董事会或相应决策机构决议。
而据有关媒体报道,江南新材经计算的铜球主要生产设备中,使用年限最短的是连续挤压机1.97年,也即大规模启用时间为2020年6月份左右。据此推算,公司2014年-2018年主业是做电线、甚至是收旧铜。依据发行人营业执照经营范围变更来看,2016年度第一主业疑似废铜回收熔炼,到2018年才开始申请磷铜球相关的专利,到2019年才开始申请氧化铜粉相关的专利。而事实上,江南新材2016年3月10日还存在环境方面重大违法行为,并不符合江西省重创项目有关规定。此外,江南新材相关产品技术含量较低,涉嫌以不符合江西省重创项目有关规定的项目和产品申报,也涉嫌欺骗行为。
业绩瑕疵需警惕
聚焦在江南新材的业绩表现来看,公司的财务数据与业绩披露均被指存在瑕疵。
首先,江南新材研发费用较同行业较低、毛利率低下、劳动密集型特征明显。
招股书显示,江南新材主要从事铜基新材料的研发、生产与销售,核心产品主要包括铜球系列。江南新材铜球产品的定价原则是“铜价+加工费”,利润主要来自于相对稳定的加工费。2022年至2024年上半年,江南新材实现营收分别为62.3亿元、68.18亿元和41.07亿元,净利润分别为1.05亿元、1.42亿元和9832.78万元。
从研发费用及其占比看,江南新材的表现均低于同行可比公司。此外,报告期内,公司综合毛利率分别为4.16%、2.91%、3.40%和4.51%。鉴于此,有人认为,江南新材更像产业链中间的低端劳动密集型的加工厂,一旦遭遇上游原材料变动等外部环境变化,业绩就可能出现剧烈下滑风险。③
其次,江南新材涉嫌存在“挤牙膏式”信息披露的问题。
有人对比江南新材招股书上会稿、申报稿等材料发现,上会稿中补充披露了关联方杭州强邦精密机械电器有限公司,但在申报稿中未披露这一信息;上会稿中增加了发行前涉及的对赌协议及其解除情况,但在申报稿中没有披露对赌协议情况;此外,上会稿中,江南新材原本的关联方瑞安市莘塍祥光泡沫厂不再看作关联方。
值得注意的是,根据相关媒体报道,江南新材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的证明解释,其中以如下三个问题为代表。
第一,2021年度鹰潭市第二产业增加值为599.1亿元,江南新材该年度的销售额为62.84亿元,以一己之力贡献了全地区10.49%的增加值。而鹰潭是我国铜产业最集中、产业链最完备、产品门类最齐全的地方,与铜相关的企业不计其数,其中年产值百亿元以上就有4家,江南新材作为人数几百人的企业,撑起当地1/10的工业增加值,背后或涉嫌财务造假。
第二,招股书披露,发行人以2020年7月31日股份制改造基准日,当时经审计的净资产账面净资产为42315.16万元,而招股书上的财务报表显示发行人截止2019年12月31日经审计的净资产为27763.30万元,仅仅7个月过去发行人净资产就增加了14551.86万元,而招股书同时显示在此7个月内,发行人只有一次新增注册资本1455.86万元,江南新材需要进一步说明原因。
第三,公开资料显示,江南新材全资子公司韩亚半导体研发中心建设项目的开工日期是2022年10月,竣工日期是2023年12月,建设周期仅1年零2个月,公司需要进一步说明原因、消解疑惑。
涉嫌利益输送和国有资产流失?
根据知情人爆料,江南新材或许还存在涉嫌利益输送和国有资产流失的严重问题。
在IPO申报前,江南新材通过员工持股平台引入的两名外部投资者林卓夫和魏文莹,二者分别是其客户东莞市荣泓电子有限公司和梅州市盈鸿金属有限公司的实际控制人。④
客户入股后,江南新材对其销售额开始持续增长,而且销售单价略高。在此前的反馈意见中,证监会要求说明江南新材与上述公司的业务合作是否与该等入股行为有关,是否存在利益输送情形。
为此,江南新材需要就是否存在利益输送、客户助推业绩行为进行合理解释。
而关于与江南新材相关的国有资产流失等问题,在监管部门2022年问询意见中,曾就江西国创入股及转让事宜提出问询,要求江南新材说明江西国创入股的背景及原因,江南有限重点创新项目的基本情况,江南新材申报该重点创新项目的过程,是否符合有关政策的认定要求;江西国创入股及退股是否符合国有资产管理的相关规定,请结合具体法律法规进行说明,程序是否合规,是否存在国有资产流失的情形。
在最新招股书中,江南新材回复道,江西国创入股江南新材的资金属于政府扶持资金,江南新材取得、使用相关扶持资金及其省重点创新项目的实施情况均符合相关政策规定,江西国创入股及退股符合相关文件规定,不存在国有资产流失的情形。
基于此,有人认为江南新材获取扶持资金行为或存重大瑕疵,需要更加详细的说明。针对相关问询函被删除的行为,公司也被要求作进一步解释,并重点说明是否存在刻意隐瞒相关信息的行为。
总体来看,江南新材虽然收入规模位于行业前列,但业绩质量并不高,过往“前科”也容易藏“雷”。希望江南新材能够进一步公开相关信息、积极解答市场疑虑,以多重举措和实际行动推动公司经营可持续发展,我们也将继续关注上市相关事宜。
参考文章:
2022.02.07,魅力贵溪,《贵溪这4家企业存在环境违法行为被查》2022.04.25,江西省生态环境厅,《典型案例之一:贵溪铜产业循环经济基地工业固体废物违法倾倒 环境污染问题突出》2024.12.10,新浪财经,《江南新材靠微薄加工费盈利,高管职位被实控人一家“霸占”》2022.08.29,乐居财经,《客户潜入员工持股平台,江南新材IPO前夜更换保荐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