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21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大张旗鼓地宣布了编号F-47的美国下一代空中优势战斗机(NGAD),也就是美国首款六代机的最新进展。特朗普吹嘘,该机型为“有史以来最先进、性能最强、杀伤力最强飞机”的实验版本,并且“已秘密飞行近五年”,它配备了最先进的隐形技术,几乎无法被探测。
但有意思的是,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第二天透露的信息就打脸了特朗普,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透露目前为止该机型累计飞行了数百小时,并取得了大量试验数据,可以说脸打的啪啪响。
当特朗普高调宣布F-47“秘密试飞成功”时,这场发布会的本质早已超越军事范畴,变成了一场典型的“军工脱口秀”。从“盟友阉割版”的营销话术,到刻意模糊的技术参数,特朗普深谙“画饼”之道——既要讨好国内军工复合体,又想用“空中威慑”向中俄施压,毕竟当前正值俄乌战争谈判的关键时期。但现实是,美国的六代机仍停留在PPT阶段,而中俄的实质性进展,正在让所谓的“代差优势”加速消失。

特朗普的发布会充满戏剧性:没有实机展示,没有性能数据,却强调“盟友只能买缩水版”。这种“防贼式”推销,暴露出美国军工的两难——既要靠盟友分摊研发成本,又担心技术泄露动摇自己霸权根基。这种短视逻辑,可能加速欧洲与美国的离心力。比如,法国主导的FCAS六代机项目已明确拒绝美国参与,若美国继续将盟友视为“韭菜”,全球军工格局或将迎来“多极混战”。
中俄的“沉默反击”就在美国炒作F-47概念时,中国的歼-20已悄然完成双座版部署和涡扇-15发动机升级,实战化迭代速度远超预期;俄罗斯的“猎人”无人僚机更与苏-57形成协同作战体系。这些进展表明,六代机的竞争早已不是“纸面参数”的比拼,而是实战化、体系化作战能力的落地。美国若沉迷于“技术垄断”自我沉醉,可能重蹈F-35“高价低效”的覆辙。
波音:F-47的最大“X因素”
作为F-47的主承包商,波音近年因737MAX事故、太空项目延期等问题信誉扫地。若美国为追赶进度而妥协性能,F-47可能沦为“五代半”的半成品;若追求技术突破,则可能复制F-22“因天价成本停产”的悲剧。更讽刺的是,特朗普一边鼓吹“美国优先”,一边却将项目交给波音这家深陷管理危机的企业,这种矛盾恰恰折射出美国军工复合体的结构性顽疾。
结语:一场豪赌,赌注是霸权信用F-47的发布会,本质是美国军工霸权焦虑的具象化。当“画饼”无法掩盖技术瓶颈,当盟友开始警惕“割肉”套路,这场六代机竞赛已不仅是军事对抗,更是全球产业链话语权的重新洗牌。而中俄的应对策略很简单:用实打实的飞行器,戳破华盛顿的神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