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目惊心!被人为“摧毁”的收藏行业,难道已经没有出路了?

千亦评文化 2025-01-03 21:34:35

在经典电视剧《铁齿铜牙纪晓岚》里,和珅得到一对宋代的汝窑三足笔洗,绝世稀有,价值1万两白银。

管家恭喜的时候,却没想到和珅突然砸碎了一只。他十分不解,忙问为何要这么做,这不是糟蹋银子吗?

和珅轻蔑一笑:“你懂什么,砸碎了一只,那么另外一只价值至少2万两白银甚至更多!”

这就是收藏界的基础价值观:物以稀为贵。

一切尔虞我诈、坑蒙拐骗、捡漏踩坑、明枪暗箭,都是围绕这个基础存在的。

会同通宝

身怀利器,杀心自起!当一位富豪拥有一件绝世罕见的器物的时候,所想到的并不是去寻找更多,而是尽力去“阻止”新发现。

之前讲过圈内一个故事。一位民间藏友开筒子发现了一枚辽代大珍“会同通宝”,他查纪录发现十几年前的嘉德拍卖上,有一枚就拍出了55万的高价。

他很兴奋,然而想去参加拍卖但没有门路,只能联系圈内的中间人,然而却被几个人联手做局,最后没有卖出理想的价格,成交价十几万。

但他也没办法,因为中间人很明确的告诉他:“你的藏品来源不明,上不了拍卖,也没门路去获取‘身份’,这个价我们已经给的很高了。”

他说的没错,这就是现实!然而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背后买下这枚钱币的人,其实就是十几年前在嘉德花55万的人!

之所以要买下,就是因为想阻止新发现,想成为唯一的持有人。

匹夫无罪,怀璧其罪!连小小的钱币,发现量远比其他品种要大得多,都有人想方设法去阻止,遑论那些古玉、瓷器、青铜器?

当介绍如今的古玩市场,已经快要被假货“摧毁”的时候,我们都在思考:为什么会这样?难道都不珍惜这个原本可以创造巨额财富的市场吗?

当民间文物始终无法放开经营,连“放开收藏”都要很小家子气的“只许交流不许交易”。我们又不禁思考:为什么始终不愿意捅破这最后一层窗户纸,民间藏友需要这么防着吗?

职业盗墓团队盗的“重器”

如今的职业盗墓团队,从下苦、支锅、腿子再到掌眼,背后都是有“金主”在支持的。利益链条一环接一环,他们一盗到宝贝都是直接进入那些人的渠道,甚至直接走私到国外。

有几个民间藏友能有这样的能耐?又为什么因为少数人的行为,防着几千万藏友?

曾经号称西北第一盗墓高手的孟某建,被抓后接受采访,直接了当的说不是熟人不会做这个生意。那些文物都是卖给港澳台、北上广的富豪,还有私人博物馆的老板。

甚至某些“送礼”的,也是他的客户,唯独没有普通的民间藏友。

说实话,民间藏友就是“捡破烂”的,那些从“大户”嘴里流出来的一点文物,不光是出土的,还有各种混乱时期流入民间的。因为很多年过去追查不到来源,成了“野路子私生子”,流入到各大市场。

又因为几十年的全国大开发,这样的事情太多了,于是积少成多,流入到民间的也慢慢多了起来,很多都被幸运的藏友们收藏到。

既然查不到来源,就没有证据可以证明是被盗文物,那么就需要获得“身份”,通过内部关系进入拍卖行可以有“身份”,弄到国外搞个回流能弄到“身份”,和某些专家关系好也能搞到“身份”。

偏偏你老老实实的玩收藏,却门都没有!

樊家井批发市场

这样还远远不够,必须让民藏彻底“污名化”才行。于是放任造假的泛滥,诈骗的横行,甚至某些鉴宝专家带头和诈骗公司合作。

然后大肆炒作少数国宝帮的离谱操作,再把民藏人都污蔑成国宝帮。

再然后把“传承有序”做成铁律,阻止一切来源不明的文物,那些手握精品的人就只能贱卖掉。

这样的话,民藏精品被假货大量稀释,名声被少数人拖累。越来越烂,精品越来越少,慢慢被工艺品替代,已经构不成威胁了。

这样的话,拍卖公司击鼓传花的游戏才能继续下去,继续歌舞升平,万事无忧!

如果您觉得这是“阴谋论”,那你怎么解释那些专家一边喊着民藏全是假货,一边又各种“征集鉴宝”,另一边“走私出境”的新闻却越来越多。

又为什么那些有门路的人,绞尽脑汁的把东西弄到海外,弄个“回流”的名头。所有主流高端圈子的声音,都在追捧“海外回流”,他们为何一面喊着重振收藏市场,却用实际行动表达了对国内收藏市场一点信心都没有?

从古至今,收藏都是有钱人的游戏,如今小人物们好不容易能染指一下了,却又被重重一拳落下,他们告诉你:要么就砸钱去拍卖行“血拼”,要么就玩玩小物件吧。

0 阅读:0
千亦评文化

千亦评文化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