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阜金
从怀远街口,向东延伸出去的是巩固街,这条街是东西中街,最早叫永固街,后来可能因有很多毡匠艺人在这条街上赶毡谋生,又叫毡匠街。
我对这条街上的故事缺乏了解,无法言说。
回过头来,还是说一下前面提到的拐角。
一路走来,我们错过了很多东西。
从辕门口往左,如果是在20世纪30年代的话,会看到一形制高大的牌坊。
牌坊在古城里有很多,有节孝牌坊、贞孝牌坊、会馆牌坊、木牌坊等,全城30余处,但唯有这座牌坊能够立在昭通城最显眼的地方。
这座牌坊叫节孝双全坊,是龙云于1923年为他的母亲建造的。
牌坊正面,是章炳麟的撰联:
“自飂安四千载传家,生儿岂是池中物;
与点苍十九峰抗节,立表真为山上型。”
牌坊后面,刻有唐绍仪的撰联:
“有子能学万人敌,大节堪为百世师。”

抚镇门
走过节孝双全坊,一条笔直宽敞的街道会进入你的眼帘,这就是有名的云兴街。
这里本是镇署的附属设施南辕、马王庙,民国年间,被龙云、卢汉联手买过来后,起名为云兴街,寓意云南兴旺发达。
云兴街一南一北,除了龙公馆、卢公馆,还有连排十三院,是昭通城比较气派豪华的一条街道。
2009年,旧城改造中对十三院的连排天井进行了修缮提升,街的尽头是新恢复的抚镇门。
站在抚镇门楼上,云兴街的建筑整齐统一,整齐的瓦屋面宛如龙脊,迤逦而来,展现出了古城的韵味。
天井有序地排列,传统的中国四合院接二连三地排列,蔚为壮观。

改造后的云兴街
在云兴街南面,过街楼也得到了恢复,成为古城的又一特色。这里曾是云兴横街。
如果在地图上,把云兴街、云兴横街和北正街的线条连起来,辕门口往东南的地方刚好形成一个不太规则的三角形,有老房子按照街道的骨架伫立在中间。
可惜的是,在古城恢复前,一把大火把原来的木结构房子烧了,因此民间又把这里叫作火烧房。
可以看出这一片是旧时昭通城的繁华地带,也是经济中心,而且,如果按照地理方位来看,这个拐角以及怀远街,刚好夹在昭通镇署与昭通府署之间,无论是从政治的角度还是从经济的角度,这里成为中心都是必然的。
云兴横街
原旧志地图中,有一条大兴街排在首位,按图索骥,应该是当时的城市管理部门把现在北正街南段靠近怀远街的地方起名为大兴街。
不管怎样命名,也不管这里曾经如何繁华和喧嚣,只要走过这个拐角,我们或许就真的可以走进古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