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一场充满争议与变数的博弈

春迟嫣韵谈军事 2024-10-11 16:23:49

在当今全球汽车产业格局中,电动汽车领域的竞争愈发激烈。中国电动汽车产业的崛起,不仅在国内市场占据重要地位,也在国际市场上崭露头角。然而,这一发展态势却引起了欧盟的关注,欧盟成员国就中国电动汽车进口反补贴税展开了一系列的讨论与决策。

一、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的背景与决策过程

近年来,中国电动汽车产业发展迅猛,凭借着先进的技术、高性价比以及政府的大力支持,中国电动汽车在全球市场上的份额不断扩大。欧盟作为全球重要的汽车市场之一,也感受到了来自中国电动汽车的竞争压力。

为了应对这一局面,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积极推动对中国电动汽车进口反补贴税的政策。冯德莱恩的这一举措在欧盟内部引发了广泛的争议和讨论。一方面,一些成员国认为中国电动汽车的进口确实对本土汽车产业造成了冲击,需要采取一定的保护措施;另一方面,也有成员国担心加征关税会对欧盟的贸易关系以及消费者利益产生负面影响。

在经过漫长的讨论和决策过程后,10 月 4 日,欧盟成员国就中国电动汽车进口反补贴税进行了最后一场决定性投票。最终,没有出现绝大多数反对票的情况,这也在意料之中。这一投票结果意味着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的政策获得了最终落地资格。

对于冯德莱恩来说,欧盟成员国对其关税方案的放行可谓第二 “喜” 临门。冯德莱恩的第一喜就是成功连任欧委会主席,而今,她推动之下的反补贴税在各种争议和反对声中披荆斩棘,获得了最终落地资格,让她连任之际收获了第一份大礼。正如之前所分析的,如果冯德莱恩留任,她的续篇将强势开幕,而强势的开幕来自于关税。

二、欧盟内部在电动汽车战略技术利益上的分歧

在这场欧盟成员国投票中,也没有出现绝大多数赞成的局面。这恰恰说明了,欧盟在电动汽车战略技术利益上存在巨大的分歧。尤其是两大经济体法国和德国,前者倾向于保护主义,后者倚重自由贸易。

在为数不多投反对票的成员国中,德国属于其中之一。德国的反对立场反映了其对自由贸易的重视以及对本国汽车产业的担忧。德国作为欧盟最大经济体,在汽车产业方面拥有强大的实力和影响力。然而,在此次投票中,德国的反对立场已经无法阻止事态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德国的 “孤立” 也说明了这个欧盟最大经济体在话语权上的式微,以及德国汽车业在话语权上的式微。

不过,从德国的角度来看,投反对票恐怕也是姿态大于结果的举动。德国说服大多数成员国加入反对的行列几乎没有可能性,在正式投票之前就已经不存在多大悬念。

三、加征关税的效果分析

遏制效果有限

从遏制效果来看,根据荣鼎今年 4 月的分析,若将加征的关税设定在 15%,首当其冲的则是在华生产的宝马和特斯拉等西方汽车品牌的商业模式,而中国电动汽车车型仍有很大的盈利空间,出口到欧洲仍有很大的吸引力。

8 月下旬,欧委会披露了中国电动汽车进口反补贴调查终裁,其关税方案让人费解。其实,从中国出口电动汽车到欧盟最多的是欧美制造商,而非中国品牌。而自华对欧最大电动汽车出口商特斯拉获得的关税最低,欧洲本土大众、奔驰和宝马等却收获了平均值 21.3%,远高于针对特斯拉的 9%。

荣鼎分析指出,如果从理论上来看,要想阻挡比亚迪,加征的关税必须提高到 45% 到 50%。而欧委会针对比亚迪的关税方案为 17%,加上已有的关税则共计 27%,远低于荣鼎计算的 45%。荣鼎分析同时指出,即使高进口关税完全挤压了盈利空间,鉴于国内需求的放缓和国内竞争的压力,比亚迪仍会选择出口到欧盟这个全球第二大电动市场,甚至会以亏损换取市场份额,更何况该品牌在应对关税上有很大的价格调整空间。换句话说,比亚迪进军欧洲,已然势不可挡。

反补贴调查方式遭质疑

再从欧委会的反补贴调查方式来看,来自智库 Bruegel 的经济学家们此前对欧委会在计算补贴的方法和标准上提出了质疑,并从低于市场价的电池和其他供应、拨款和土地使用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指出欧委会所得出的补贴金额结论高于实际情况。

四、欧盟汽车产业面临的挑战与困境

在成员国投票前夕,大众集团陷入了历史性的危机当中,首次表示不排除关闭在德工厂,而关闭在德工厂是大众集团的一大禁忌,也是最后一道防线。成员国投票之后,宝马集团 CEO 齐普策称此举对欧洲汽车业是致命的。大众集团旗下品牌西雅特首席执行官此前也曾表示,一旦加征关税,西雅特子品牌 Cupra 的 Tavascan 将面临出局。Tavascan 正是在中国生产的一款电动车型。

这些现象表明,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的政策给欧洲汽车产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挑战。欧洲汽车制造商不仅要面对来自中国电动汽车的竞争,还要应对加征关税带来的成本上升和市场不确定性。

五、中欧之间的谈判空间与未来走向

尽管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的政策已经落地,但中欧之间仍然有谈判的空间。在投票结果出来之后,大众集团首席执行官奥博穆在接受德媒采访时献计献策,主张那些在欧投资的、创造就业机会的,以及与当地企业展开合作的企业,应当享受关税方面的优惠政策。

不管是关税在 10 月底成为定局,还是中欧双方在最后关头达成妥协,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不会由此剧终,而是一起不会止步于此的举动。在冯德莱恩是否连任、成员国是否行使其权力阻止关税出台尚未明朗时,就曾有分析指出,鉴于反补贴税在遏制中国电动汽车的效果,反补贴税只是欧委会展现强硬的首要手段。若冯德莱恩针对中国企业的行动能保持连续性,反补贴税就不会是欧盟阻挡中国电动汽车的最后手段。

六、欧盟与美国在电动汽车政策上的比较

尽管在关键技术遏制上,欧盟并不会完全复制美国做法,但至少也是美国做法的轻量版。5 月,拜登政府宣布对大幅度地几乎全方位地提升针对中国产品的关税,其中也包括电动汽车。在征收额外关税的理由陈述上,二者如出一辙,即认为中国政府对电动汽车行业的补贴助长了不公平的非市场行为,将威胁到美国 / 欧盟汽车业和当地就业。二者的区别在于力度和广度,在中国电动汽车进口上,美国将关税从 25% 提高到 100%,远高于欧盟关税,而且美国覆盖范围远远超出电动汽车。欧盟举动之所以是轻量版,不一定源自某一方的政治意愿,而是欧盟是不同利益的集合体,它的决策方式决定了行事方式。

近日,欧盟盟友美国又做出了新的 “表率”。美国商务部以国家安全为由提议,禁止美国道路上的联网汽车和自动驾驶汽车使用中国开发的软件和硬件。由此也引发了疑问:欧盟会不会追随其后?可以肯定的一点是,即使欧盟在领域上有所行动,也不大可能百分百复制美国做法。

七、欧盟加征关税政策的影响与反思

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的政策,无疑将对中欧贸易关系以及全球汽车产业格局产生深远的影响。一方面,这一政策可能会导致中国电动汽车出口到欧盟的成本上升,从而影响中国电动汽车在欧盟市场的竞争力。另一方面,这也可能会促使中国电动汽车企业加大技术创新和成本控制的力度,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同时,欧盟的这一政策也引发了人们对贸易保护主义的反思。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贸易保护主义不仅会损害其他国家的利益,也会对本国经济造成负面影响。欧盟应该更加注重通过加强技术创新、提高产品质量以及优化贸易环境等方式来提升本土汽车产业的竞争力,而不是过度依赖贸易保护主义措施。

此外,欧盟在制定政策时,也应该充分考虑到不同成员国的利益和诉求,寻求更加平衡和可持续的发展路径。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欧盟汽车产业的长期稳定发展,以及中欧贸易关系的健康发展。

八、未来全球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趋势

随着全球对环境保护的重视以及能源转型的加速,电动汽车产业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在未来,全球电动汽车产业的竞争将更加激烈,技术创新将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

中国电动汽车产业在技术创新、成本控制以及市场规模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但也面临着来自欧美等国家的竞争压力。中国电动汽车企业应该继续加大技术研发投入,提高产品质量和性能,拓展国际市场,提升品牌影响力。

欧盟和美国等传统汽车强国也在加快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步伐,通过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推动技术创新以及加强国际合作等方式,提升本土电动汽车产业的竞争力。

在未来的发展中,全球电动汽车产业将呈现出多元化、智能化、绿色化的发展趋势。各国企业应该加强合作与交流,共同推动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为全球环境保护和能源转型做出贡献。

总之,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的政策是一场充满争议与变数的博弈。这一政策的实施将对中欧贸易关系以及全球汽车产业格局产生深远的影响。在未来的发展中,中欧双方应该加强沟通与合作,寻求更加平衡和可持续的发展路径,共同推动全球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

1 阅读:5
春迟嫣韵谈军事

春迟嫣韵谈军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