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毛岸英没牺牲,毛主席是不是会让他接班?历史早已给出了答案

网娱一纱网 2025-04-17 13:42:15

1950年11月份,毛主席的大儿子毛岸英在朝鲜战场上英勇牺牲。身为领袖的后代,他在战场上捐躯,这事儿肯定会引起大家的种种猜想,尤其是关于未来接班人方面的事儿。

有一种假设流传甚广:倘若毛岸英没有牺牲在战场上,毛主席是否会考虑让这位才华横溢的儿子继承大统?

认真翻阅党史就能明白,那种事儿压根儿就不可能。毛主席在挑接班人这事儿上,那叫一个小心谨慎,自己的儿子他压根儿就没往那方面想过。

1951年那会儿,黄炎培老先生聊起了历史周期律这事儿,还问毛主席有啥法子能躲过这规律。毛主席一听,就乐呵呵地说:

咱们共产党人心里已经有了底,那个底就是搞民主。

毛主席是新民主革命的伟大领袖,他引领着中国人民推翻了重重的压迫,其中最为关键的一环就是打败了封建主义。封建主义是毛主席最深恶痛绝的。

从土地革命战争那会儿起,毛主席就在琢磨咋让大伙儿的思想活泛起来,他特别看重民主,还一个劲儿地推动妇女解放,让她们也能挺直腰杆做人。他还帮忙建起了政治协商的规矩,让大伙儿能坐下来好好商量事儿。更有甚者,他还搞了个“批孔”的行动,说到底,这一切都是为了把封建的那些老规矩给打破掉。

选定自己的孩子来继承位置,那就是老一套的“家族传承”思想。毛主席才不会采取这种做法,他心里压根就不愿意。因为如果真这么做了,那就说明革命走了回头路。

实际上,毛主席在生前确实对多位接班人有过考虑和安排。这五位候选人分别是刘少奇、邓小平、林彪、王洪文以及华国锋。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毛岸英并未被正式确定为接班人之一。具体来说:1. 刘少奇:早在中共八大时期,刘少奇就被选为中央副主席,位列重要领导地位,一度被视为接班人的有力人选。2. 邓小平:毛泽东曾有意培养邓小平作为接班人,并在特定历史时期将其推向前台,主持中央工作,显示了对其的高度信任和期望。3. 林彪:虽然林彪也曾是接班人的热门人选,但其后来因叛逃事件而身败名裂,与接班人的位置失之交臂。4. 王洪文:“四人帮”成员之一的王洪文,也曾在一段时间内成为接班的热门人物,但最终因其反党行为而受到严厉打击。

可能有人会拿毛岸英英年早逝来说事,对毛主席以前的决定提出疑问。但得明白,毛主席选定刘少奇作为接班人,那可是在抗日战争那会儿就定下来的事情。

延安整风运动后,毛主席选定刘少奇担任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一职,此后着力栽培他,逐步确立刘少奇在党内第二领导人的地位。

在那之后的中央大会上,刘少奇经常站出来,替毛主席发言,他是大家心里都认可的下一任领路人。不过挺遗憾的是,刘少奇心里头那个“右”倾的念头,始终没能改掉。

新中国刚成立那会儿,毛主席不光没落下刘少奇,还一块儿选上了邓小平。邓小平这人,既会文又会武,身体还倍儿棒,正值壮年呢。

毛主席和邓小平访问苏联的时候,直接在赫鲁晓夫面前夸了邓小平的能力很强,还说了打算好好栽培邓小平的想法。

会谈结束后,赫鲁晓夫特别提醒苏联的干部们,要多留意邓小平。结果证明,赫鲁晓夫这话没错。在中共八大召开之前,毛主席就已经决定把邓小平当作重点培养对象,让他来担任中央书记处总书记的职务。

在八届七中全会期间,毛主席跟邓小平说了这样一番有深意的话:

我来当主帅,你来做副手,咱俩一个主一个副,毕竟你是总书记。

邓小平在纠正“大跃进”过程中的立场与刘少奇相似,因此被贴上了“走资派”二号人物的标签。面对这一批判,他并未退缩,而是坚持自己的信念和原则。与此同时,毛主席的选择转向了林彪,这一变动也引发了后续的诸多历史事件。

新中国成立后,林彪的职位嗖嗖往上涨,到了那个特殊时候,他更是一跃成为了“副统帅”,这也是毛主席明面上选的又一个接班人。

林彪这人心思太重,行事反常,居然胆大妄为想要搞武装夺权,抢党和国家的领导位置,结果最后是自己把自己给毁了。

在林彪离世之后,毛主席的目光落在了王洪文身上,他视王洪文为“工农兵结合”的典范人物。王洪文曾一度深受毛主席的重视与青睐。

王洪文跟江青他们一伙儿搅和在一起,弄了个“四人帮”。这事儿让毛主席特别不高兴,到后来,他干脆就点名批评王洪文,说他做得不对。

我觉得王洪文这人政治上不灵光,就知道搞小圈子那一套。

从那以后,毛主席就不再重用王洪文了,到了他老人家生命的尾声,他选中了为人老实、稳重的华国锋,还对他说了那句话:“由你来处理事情,我很放心。”

6 阅读:2212
网娱一纱网

网娱一纱网

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