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国学为基石,心理学为桥梁,为你筑一条通向智慧的高速路。我是专注终身成长领域的董三自。
个性在我们这个时代,受到普遍的追捧。
“哇,这人好有个性!”这是当下一种极富肯定意味的赞扬方式。
要晓得,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人们还穿着款式差不多的衣服,颜色也有点打麻将时清一色的感觉,蓄着类似的发式,甚至连想法都接近!
那时的人们,不论男女,也不分城乡,人生理想,无非是进国营单位,吃公粮,住公家房,端铁饭碗。
那会儿,个性是个贬义词,谁敢穿个喇叭裤,烫个大波浪,穿得五颜六色,走出去保管被人冷嘲热讽不正经!
再往前推,封建背景下的古人,思想更是高度一致,各个阶层的价值观如出一辙。士人们最高追求,无非封侯拜相,封妻荫子,而士人以下,大概唯求娶妻生子,混个温饱。
如果你问那时的人们,你们咋没个性呀?
人家可能反而拿你当怪物:个性是个啥,能护佑家人周全?还是能当饭吃?
的确,鲁迅先生曾说:专制者的反面即是奴才。
几千年来,主子们不过是按奴才的标准在培养人们罢了。
奴才,会做事就好啦,哪需要什么个性?
对奴才来说,个性反而是种阻碍,会影响其正常发挥。
个性与创造力有关,奴才只需要按主人吩咐,当好工具人就得了,做的都是千篇一律的事,哪需要什么创造性?
个性与主体意识相关,奴才需要有主体意识吗?不过是主人的附庸,主体意识?你是想翻身作主人哇!那还了得?
或许正是几千年以来,在重重大山的威压之下,导致人们个性的丧失;也因为如此,现代人自我觉醒后,才这般强烈地想进行个性的表达吧。
从这个角度来看,释放个性、表现个性,当然有它积极的意义。
不过,受某些西方思潮的影响,人们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现在,很多人对个性的理解发生了偏差,认为与众不同的行为就是个性,认为穿奇装异服就代表个性,认为用火星文就是个性,进而把自己的外形弄得稀奇古怪,比如纹个大花脸、穿个双腰裤、打上耳洞鼻洞唇洞啥的,管这叫个性!
其实跑偏了。
从我国第一部大型心理学词典——《心理学大词典》的定义来看:
个性指一个人整体的精神面貌,即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可见,个性主要体现一个人精神气质方面的特征,而不是表面的花样;
个性与人独特的心理特征相关,而跟外形关系不大。
一个人外表再花样百出,但内在空洞,缺少思想,这个人也不能叫有个性;
但一个人表面看跟大家并没什么分别,却敢于坚守众人不认可的价值观,坚持做着人们并不看好的事,选择那些少有人走的路,这才叫有个性。
什么叫个性?
【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我独泊兮其未兆,如婴儿之未孩,傫傫兮若无所归。】
老子说,众人都喜欢追逐热闹和繁华的生活,我却像个没有欲望的小孩,过着流浪汉似的淡泊人生。
什么叫个性?
【良知之在人心,无间于圣愚,天下古今之所同也。】
当统治阶层统一口径,把人分为三六九等,以便自己理所当然地享受供养,王阳明却明确提出:人人皆有良知,普通人也有成为圣贤的潜力,从古到今,一直皆然。
最后以一句结语共勉:
【虽千万人,吾往矣】——《孟子·公孙丑上》
其他文章:
成长智慧:天性、个性与习性,听着相似,其实差别蛮大
成长智慧: 内心矛盾、选择困难?弄懂2种性的作用,很重要
国学智慧:中庸之道=无原则退让+无底线和稀泥?NO!
更多精彩见个人主页。
心智提升,是人生最重要的成长,贯穿一生。
我们的成长目标是:自足、自洽、自在。
我是专注终身成长领域的董三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