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完美体验4K120Hz极致流畅?请看避坑指南

科技有码 2022-04-06 17:58:18

2016年,由李安导演执导的《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在中国上映,正式开创了4K分辨率120Hz刷新率电影播放的先河。超高清的分辨率,更流畅的动作画面,给影迷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畅爽观影体验。此后几年,多部4K 120Hz电影陆续被带到大银幕上和观众见面,例如《双子杀手》、《头号玩家》等。至2019年末,全国已有27间电影院支持播放4K 120Hz规格的影视作品。

2020年5月,国内主流网络视频平台Bilibili宣布支持4K 120Hz视频内容播放。4K 120Hz媒体内容开始从电影作品走向平民化的网络小视频普及推广。

2021年4月29日,支持4K 120Hz输出的最新家用“路由器”PlayStation 5正式在中国发布,继电影视频娱乐产业后,国内电子游戏娱乐产业也全面投入4K 120Hz技术的新未来怀抱。更爽快的游戏体验时代,正式到来!

时间来到了2022年,我们纷纷用上了120Hz高刷的手机、120Hz屏幕的iPad Pro。游戏和影音爱好者开始追求4K 120Hz高刷显示器、4K 120Hz高刷电视。习惯了如丝般润滑的显示效果之后,没有人还能回到“卡顿+跳帧”的时代。

据奥维云网数据显示,2021年120Hz及以上高刷新率的“游戏电视”在中国市场的零售量为200万台,同比增长577%,预计在2022年这个数据还会迎来翻倍的增长。同时,随着游戏电视品类的崛起,高清晰度+高刷也成为不少黑电企业的核心赛道。但“鱼多势必水浑”,过去的一年里有一些自诩的游戏电视在“4K 120Hz”体验上翻了车。借此机会,我们不妨探讨一下这背后的故事。

“真假4K 120Hz”疑云

在笔者来看,电视行业竞争激烈的主要有三个赛道,即“分辨率”“对比度”“刷新率”。8K概念虽然很火,但是离普及依然较远;对比度已经在OLED、MiniLED的竞争中被拉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而120Hz高刷新率的概念则在“观影”和“游戏”的场景需求中变得愈发重要。甚至2022之后,4K 120Hz也许不再只是高端电视的配置,而是成为中端标配。

但是要想实现“真4K 120Hz”并不是可以“一举成功”的,其要求是:硬件上有一款支持4K 120Hz显示的高刷面板;配备可以全通道(流媒体、HDMI输入和USB)解码120Hz信号的解码芯片;还要具备可以满血接收、输出,且支持最高48Gbit/s信息传输的HDMI2.1接口。通俗的讲,就是对高品质信号“有接口可接收、有芯片可解码、有屏幕可显示”,三者缺一不可。

同时满足三个条件固然可以一步到位,但是势必会造成成本的增加,而售价过高又会影响一部分消费者购买。在生产需求与市场需求的冲突之下,一些“简配方案”、“部分和标方案”就应运而生了。

先截取@知乎—范饭爱可乐 范老师做的对比图大家感受一下120HZ到底有多流畅

然后再来说说,一些阻碍我们享受4K 120Hz的流畅体验的案例:

1、硬得不行软的来,DLG/HSR大行其道

第一种方案主要是面板能力跟不上导致的。市场中部分电视并不具备4K 120Hz屏体(通常是60Hz屏体),但是厂商想到了一种办法,就是通过软件算法/插帧实现近似120Hz的效果,主要应用技术为DLG和HSR。

为了讲明白什么是DLG,我们先要安利一下上古知识点:扫描线。我们看到的视频,其实和小时候通过快速翻动画在书角的小动物拆解动作图像,让图像动起来一样,一张张不同动作最终组成了小动物的完整动作,无非是利用影响在视网膜上的视觉残留让静态图片变“动态”。而在显示器上,视频每一帧画面的呈现,也需要显示设备一行一行的将像素投射出来,比如大家都听过的1080p,指的就是一个物理像素为1920*1080分辨率的视频采用逐行扫描呈现,P也就是逐行扫描(Progressive scanning),这意味着每一个画面就需要扫描1080行像素。但是这样显示的视频往往会拥有较大数据体积。经研究表明,人眼对于横向的分辨率比纵向的分辨率敏感,为了减小数据体积所以隔行扫描(Interlacescanning)就诞生了(一次只扫描奇数行,下一次只扫描偶数行),比如我们现在的广电高清频道信号就是1080i的。

前文我们说到,如果一个电视的面板只有60Hz刷新率怎么办呢?有些企业从隔行扫描中得到了“灵感”,就是直接一次扫描两行,两行的内容一样,也不搞隔行扫描那一套了,直接信息减半,还不容易看出隔行扫描带来的画面拉扯感,效率和逐行扫描是一样的。但是纵向信息量直接减半,这也就造成了DLG技术的缺陷:会损失纵向一半的清晰度,以此来换取高刷新率。

因为这种清晰度的损失肉眼可见,DLG技术注定会被懂行的消费者强烈抵制,然后HSR倍频技术就诞生了。与DLG简单粗暴的“一次两行“比较,HSR则是通过时序调整,并在面板内自动补偿像素充电,实现刷新率倍频。其巧妙之处在于每一行开启时间差为半行时间,保持时间为一行,例如对于第二行,相当于一半时间显示第一行数据,一半时间显示第二行数据,通过软硬件配合形成1+2的差值效果。总体来说,其效果要好于DLG。

但是如果一切硬件都满足条件,我们何必去玩这样的软件游戏呢?所以如何分辨这两种“伪4K 120Hz”电视就显得尤为关键。如果您在产品参数表里,看见屏幕是60Hz,但是宣称可以实现120Hz效果的,或者您在电视里看见“一键开启120Hz功能” 、“120Hz刷新率倍增模式”等等字样,基本都会是“伪4K 120Hz”。因为4K 120Hz是一种能力,而不是一项功能!

2、芯片不强解码不全

如果说一台电视的面板和调教决定了画质,那么一颗强大的芯片确是其实现全过程无短板的基础。就像手机芯片一样,电视芯片决定电视操作是否流畅、决定是否可以在120Hz高刷的基础上全通道解码片源等等。

一颗芯片的算力如果不足以解码那些高分辨率高码率视频,强行解码会非常卡顿。

3、HDMI2.1满血与否很重要

当一台电视具备4K 120Hz的面板素质,也拥有一个强劲的解码芯片,但是却采用了“非满血”的HDMI 2.1接口,这是造成“假 4K 120Hz”体验的重要原因,这也是很多游戏电视品牌最喜欢踩的“雷”。为什么这么说?首先我们要理解满血HDMI 2.1接口的定义:可以支持全速的48Gbps的带宽,并可以实现12bit4:4:4的最高规格RGB信号传输,才可以称之为“满血”。

而现在很多游戏电视的接口还是HDMI 2.0,或者是“残血版HDMI 2.1”,其带宽 在18Gbps和48Gbps带宽之间,那就绝对无法实现无损4K 120Hz的信号输出。这种损失可能有很多种,可能是会降低分辨率、降低刷新率、或者色度采样只有4:2:2,甚至对VRR和ALLM功能的支持也会受到影响。

以上三点,都是可能会造成消费者不能体验到最爽4K120Hz的“大坑”,请广大消费者一定擦亮双眼。

4K 120Hz时代需要“诚意”

其实在PS5、Xbox X等次世代游戏主机面世之前,也有一些高端产品完全支持4K 120Hz。但是当内容越来越丰富之后,也出现过高刷开启画面模糊,或者明明硬件支持,软件设置中无法开启等等诸多问题。

这其实反应出了部分超前布局的产品并没有完全适配好应用场景,就算是硬件上完全合规,可能还有软件问题。然而,对于最初4K 120Hz体验的“翻车”,有的企业选择了无视、有的企业选择了默默升级缝缝补补,而有的企业则选择了全面提升标准,欲从根本上给消费者带来完整的4K 120Hz体验。

笔者认为,随着游戏电竞需求和高帧率内容的崛起,120Hz高刷新率也成为高性能电视的重要标志。硬件的发展往往领先于内容,现在有越来越多的手机开始支持4K 120Hz的拍摄,也有无数的游戏大作会开始以4K 120Hz格式输出,随着创作者的增多和场景的变迁,即使普通消费者很快就能感受到4K 120Hz在视觉感受上的巨大魅力。

然而,目前行业依然缺乏对4K 120 Hz电视产品的认定标准,加之消费者对技术认知并不充分,一些厂商“过度包装、以次充好”的营销行为依然存在。这就需要我们行业足够自律,切勿饮鸩止渴。所谓的“伪4K 120Hz”在接收、解码、显示三个环节中的“偷空减料”虽然很好的控制了成本,但是体验上的差距迟早会口碑“翻车”,“打擦边球”只会让更多消费者远离电视大屏,最终导致行业“复兴无望”。

对于消费者来说,更应树立良好的消费观念。可能有些人会觉得,自己并不是什么游戏玩家,所以4K 120Hz离自己还很远,或者愿意为了价格部分牺牲性能。但我们要相信趋势,迎合趋势,才能少走弯路。当你看过4K 120Hz的《双子杀手》那一场清晰流畅的飞车表演,一定会过目难忘。当你用惯了高刷的iPhone 13 pro,也一定会觉得iPhone 11“不堪入目”。在视觉享受这件事儿上,“由奢入俭”真的太难了!所以如今换电视,不管现在是不是有刚需,都应该好好考虑完美实现4K 120Hz的产品。

因为,4K 120Hz正在成为新的全民显示场景。

0 阅读:4

科技有码

简介:大科技圈的忠诚骑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