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coze bot商城的形式太像Apple的App store了, 让大家都很容易联想到, 未来bot会不会像应用商店的模式, 会有bot使用付费模式, 或者是和同为字节旗下的抖音的变现方式一样: 创作者分成.

不过截至目前为止, coze官方没有计划开放商店收费模式, 或者创作者分成计划. 而且目前coze自己也没很明确的盈利模式, 一直处于砸钱中, 甚至包括可以通过coze白嫖GPT-4o的token.-- 刚敲完这句话 (2024.07.02), 就收到小伙伴的消息, coze国际版已经开始收费了, 情况如下图, 深刻感受着命运的齿轮时刻在运转, 一刻也不曾停歇.
coze限制免费额度
coze收费计划


请务必相信美好的事一定会发生! 创作者分成计划一旦落实, 它很可能像当年的“自媒体”平台一样, 激起无数的创作者们涌入, 去改变这个世界的工具生态. 不过这里的创作者将重新定义的不是内容, 而是工具, 帮助使用者们更从容地面对工作和生活.
参加比赛相比创作者分成计划, 这是一个官方提供的短期变现方案. 国内的所有AI厂商都在竭尽全力的培养初期用户习惯, 作为其中之一, coze通过给用户“白嫖”算力, 或者组织比赛的方式来吸引用户快速转化为玩家. 比如下面这个比赛就加入了高额奖金, 适合有想法有创意, 又熟悉coze bot搭建技术的同学们展示自己的同时, 短期内也能快速变现.

虽说coze一直想打造一个低门槛, 无编程基础要求的bot开发平台 (下图为coze官方说法), 但是实际上对于普罗大众 -- 尤其是没有编程基础的人们来说, 门槛依旧很高: 就最基础的“bot” 这个概念而言, “什么是bot”这个问题, 大多数人是连模糊概念都没有, 更不要提什么提示词、插件这类AI agent的概念, 更遑论编程专业术语中的代码, 变量, 数据库了.

因此在万众学AI这波大风潮下, 爱好者们对于这些从概念到上手实践的学习需求, 俨然成了蓝海. 这种看似被一众“免费党”吐槽的知识付费模式, 恰恰在通过以提供收入的方式, 给知识博主(纯割韭菜的除外)带来持续学习动力的, 同时帮助大众更快的加深对AI的认知, 推动“让更多人因AI而强大”. 当然蓝海不可能永驻, 风口的方向也一直在变化. 但是即便未来这不再是蓝海, 作为一种全新模式的AI低代码编程平台, 它依旧非常可能比scratch更适合成为普通人编程, 少儿编程的编程入门学习课程.
提供coze bot定制化服务教学这件事是有门槛的, 一个精通技术的程序员专家, 在大多数情况下却没办法教别人怎么更好的用coze搭建bot -- 这是一种“知识的诅咒”, 他很可能会把一门课讲成普罗大众完全无法理解的“念经”. (知识的诅咒, 就是在一个人完全掌握了某个领域的知识后, 会很容易忽略他人甚至对基础定义都很难理解这个事实.) 通常一个擅长于归纳表达, 但是刚入门的初学者, 往往能比前面说的这位精通技术的专家讲的更浅显易懂, 更受普罗大众的欢迎. 而对于这样精通技术的专家来说, 为他人定制coze bot会更轻松. 而且这样的潜在客户群体会比愿意深入学习coze搭建bot技术的目标群体更庞大. 不过, 这一类的业务更适合“出海”: 一方面, 是因为国内作为这一类服务的目标群体的企业, 它们对于数字化的专业知识一知半解, 更别提智能化了; 另一方面, 是国内的人工成本还没有高到让企业主们会痛到尽一切办法想用自动化去替代人力. 相比之下, 大洋彼岸的海外完全是另一个局面,不少企业都会有这样的需求——把自己公司的服务通过AI 来进行智能化的包装,以自然语言对话的方式,触达更多用户。或者,企业需要把内部的重复性工作封装为 bot,为员工提效。在这样的需求背景之下,为企业去定制他们的 bot,就成为一项新的变现业务了。大家可以尝试去各种兼职平台搜索看看, 比如国外的Upwork、toptal, 国内的猪八戒等 -- 有很多客户在平台上发布自己的任务,同时有很多专业人士在平台上接单。目前国外的这类兼职平台上, 已经出现了大量的GPTs需求 (如下图所示), 相信在字节的持续推广下, 随着大家对于coze的认可度的提高, 未来coze bot的需求也会逐步出现, 并且越来越多.

由于coze的输出自由度很高, 可以很容易地用markdown来插入图片, 超链接, 而且对于输出的图片和内容, coze并没有做过多限制, 因此完全可以在coze bot流量足够大的情况下, 通过bot进行引流, 或者定向投放广告.

讲了这么多, 也有人想知道我学coze bot的动力是什么, 是不是已经变现了才凡尔赛. 那就回归到我个人学习coze bot的原动力: 我特别喜欢追求有趣好玩的新鲜事物, 相对的, 我就不喜欢那些重复单一的机械式操作.
举个例子: 很多人和我一样运营着一个公众号, 但是众所周知, 公众号的排版很麻烦而且很无趣. “是不是能有一个机器人能帮我工作, 帮我搞定这些无聊的重复性工作呢? 这样我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去玩好玩的, 学习有趣的东西. ”
所以就这点而言, 我想说, 我确实通过coze变现了 -- 时间就是金钱, 快乐就是财富. 在WayToAGI社区, 我看到了bot带来的另一种更巨大的财富: 更多的小伙伴们是在用bot来帮自己去探索更多未知的艺术风格, 去快速的拓宽自己的艺术视野, 让自己看到更广阔的艺术天地. 和他们一起, 我感受到了艺术和美, 给人带来的超越快乐的愉悦 -- 或许是一种欣喜若狂, 或许是一种心旷神怡, 更或许, 无法用文字来形容...
借用我的好朋友慧凌用AI创作的画, 来表达我的心情: (或许你能懂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