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的关税霸凌,偷鸡不成蚀把米,反而让美国民众苦不堪言!
商品抢购,民众抵抗,原本支持他的民众也后悔连连。
我国在此之前虽然长期向美国进口牛肉,但在目前的状况下,美国牛肉出口数量已经几乎为0。
而这一切背后的原因,远不止“关税”这么简单,而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瘦肉精!
质量与贸易战
如今我国居民生活质量正不断地提升,简单的吃饱穿暖已经逐渐不再是大众需求,反而转向注重质量上的要求。
而有一种物质,能够促进动物瘦肉增长抑制肥肉生长,我们将此类物质统称为“瘦肉精”,这在我国是严禁使用的!
瘦肉精学名莱克多巴胺,人在食用含瘦肉精的肉以后,会出现恶心、头晕、四肢无力、双手颤抖等中毒的症状。
根据使用量的增加,可能会出现更严重的症状,比如肌肉震颤,心慌,呕吐等症状,特别是对高血压心脏病,甲亢和前列腺肥大等疾病患者的危害更大。
严重可致人死亡!
2022年至今,我国海关多次在美国出口中国的牛肉中,检测出瘦肉精(莱克多巴胺)并严重超标,已暂停此类企业对华的肉类进口申报。
3月27日美国政府公布数据的显示,有数百家美国牛肉对华出口资格于16日到期,至今美国对华牛肉的销量也随之大幅下降。
至20日,美国对华输送牛肉进口量几近为零。
牛肉也侧面成为此次美国关税风波,我国对美关税的反制例子之一。
特朗普关税之下,美国国内民生已陷入困局,一盒鸡蛋5.8美元,鸡胸肉10美元/磅(一磅=0.9072斤),牛肉都比黄金贵!
以至美国互联网调侃,只能抢购中国牛肉酱代替牛排。
进口替代 消费升级
我国是牛肉消费世界第二大国,牛肉的需求量庞大的超乎想象,然而国内的牛肉产量却远远无法满足广大民众。
2023年我国牛肉总产量为753万吨,其中30%都是靠进口的,这代表在我国市场上,每三块牛肉中就有一块是属于外国牛的。
2024年,中国牛肉进口量达287.5万吨,其中美国占比仅为6%,这意味着存在着充足的替代空间。
美国牛肉的退场,为巴西、阿根廷等供应商提供制造机会,同时倒逼国内提升品质竞争力。
消费方面,人均牛肉消费量仅达7.04千克,技术较低,随着健康饮食的观念普及,内需潜力仍待释放。
而肉牛养殖,作为我国农民增收的重要产业之一,自2023年以来其市场行业价格便持续下滑,如今我国肉牛产业随势也到转型升级的关键时刻。
牛肉调整 品质提升
我国牛肉市场近年来呈现稳步增长态势,消费需求也持续扩大,由此近几年牛肉进口力度的持续加大,对国内养牛行业造成了一次十分严重的冲击。
直到2024年12月27日,我国商务部发布公告,对进口牛肉进行保障措施立案调查。
对进口牛肉的保障措施,是属于世贸组织规则内允许实施的贸易救济措施,这将很可能为国内牛肉行业相关产业争得调整契机。
居民生活水平正在不断提高,人们的饮食习惯和健康意识正在发生显著变化,消费者越来越注重食品的品质、口感与健康价值。
如此背景再伴随着中美关税的现状,我国肉牛养殖市场正急迫经历着从数量增长转向品质质量提升的转变,牛肉产业开始注重品质提升,推动行业向更高层次发展。
中国牛肉养殖行业潜力
随着国家对现代农业越来越重视,各地政府推出一系列养殖补贴政策来响应号召,对于养牛产业最为重视,这些措施为养殖户们提供了极大的经济支持。
根据养殖数量的不同,可供领取的补贴数额也有所不同,个体养殖户们在整理好材料后申请,根据养殖规模数量的不同,最高可申请到每年10万元的补助。
除了基本的个体养殖户补贴,各地也有政策项目补贴。
这一系列的政策举措,表明国家鼓励养殖户行业发展,包括草原生态保护工程、补贴政策、推广先进养殖技术和设备等,也为行业发展提供良好可靠的环境。
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的提升和膳食结构的改善,也让国家对肉牛养殖产业支持力度的不断加大,国内牛肉养殖产业产业正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未来牛肉消费将持续增长,增长速度为6.0%/年,预计至2025年,中国牛肉消费量预计可达到1155.7万吨,比2023年增长127万吨,前景一片大好。
从全球趋势来看,世界发达地区牛肉在肉类中的占比足足在一半以上,而在我国,仅占10%。
牛肉在发达国家,人均占有量为50公斤往上,在我国却不足5公斤,一些地方更是不足2公斤。
除此外,牛肉养殖前景非常好,牛食草,养殖以粗饲料为主,成本低廉,同时牛是反刍动物,经过反刍倒沫,不易得病,因而比养猪等动物更省事。
国家对于肉牛养殖产业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并实施了一系列税收优惠,资金扶持等政策,这些行为为国内肉牛养殖行业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良好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