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走进商场的彩妆护肤区就会变成对我的折磨。因为一个一个男流量巨大的头像都树立在柜台上。
微博开屏广告也是类似,你不知道哪一天打开微博就会受到一个大型普男或丑男冲击。(注:当男明星,普男等于丑男。更糟糕的是,绝对算丑男的也在当男明星用,这世界还有天理吗!)(预警:本文丑图较多。)
最近官宣的魏大勋,特地拍出粉质细腻光影变化放在他脸上就显得更可笑了。当初用他来玩梗是嘲笑杨洋的,不是为了让他变成下一个彩妆代言人的。
不过不管咋说!我真的谢天谢地现在路过资生堂看到的是刘亦菲。在护肤品柜台里各种丑男人形立牌中间,看到刘亦菲简直是一种疗愈。
结果是男人们并没有都打扮起来,并没有像女人一样在意外表,并没有去掉他们有毒的阳刚之气。但男明星吃掉了女明星的代言。女人用着化妆品,代言人全是男明星,女粉丝并不是因为“被取悦了”所以决定了消费,并不是真正的“上位者”。女粉丝是“为他奉献、为他战斗、他只有我了”。消费究竟是因为自己需要,还是因为给男明星上供?
那些男明星里,有本职工作完全不合格还能靠粉丝购买力赚商务的,有跟“破除性别刻板印象”毫无关系的,以及,无论如何,那些广告都毫无美感可言。大部分代言人连“代言”的基本职能都没有,丑陋的广告就这样统治了商场第一层。
谁都知道,即便在娱乐圈,时刻被挑剔身材的也只有女明星,女明星有一点肉就叫“没有身材管理”,女明星长得再漂亮都有花样百出的新概念来论证她们不够漂亮,面部平整度、面部折叠度,当她们身在其中终于把自己改进成一个新版本之后,她们的罪名是“不自然”。
男明星,可以没实力、可以有肚腩、可以长得矮、可以私底下不修边幅、可以跟“好看”两个字根本不沾边,他们就这样毫无付出只靠修图代言着“服美役”产品,女粉丝花钱供养他们,“服美役”的还是女孩子们。市场越不景气,商家越有可能倾向于“转化率”,用男明星代言,等于压榨出女粉丝的“奉献之心”。
以及,并不是所有男人的代言都能收割女粉丝,但男人的代言还是越来越多。好像用男人代言女性产品就比用女人代言更有噱头更有创意似的。又或者现在哪桩事不是如此。同样的话女性反复说,是“偏激”“重复”“魔怔”,男人来随便跟着说一句,就是好男人。当然,问题总是多方面的。总是忍不住劝女孩子少给男偶像花钱多给自己花钱。但这的确是个人选择。甚至有时候我会想,给男偶像花钱,还是好过谈恋爱的时候稀里糊涂地奉献。给男偶像花钱最起码还得到了产品,对男偶像总归会下头的,追星行为总是有时效的,追星最起码还会认识一些处得来的朋友。
但是,消费换来的话语权是不是真的话语权,我始终认为这是要打个问号的。追星的女孩子好像形成了一种“消费才能话事”的条件反射,但其实,我们本来就应该有话语权。
世界在改变。我也变了。例如,我对木村拓哉的滤镜也消失了,因为他不去面对约翰尼·喜多川性侵的问题甚至还隐隐表示了对喜多川的怀念(去年9月木村拓哉社交网络发布喜多川最常说的一句话“show must go on”)。呵。
小时候看大花影后diva们的代言,时不时会生出一些向往之情,光彩四射的女人令我着迷,令我更好奇外面的世界。而现在,曾经只属于超级大花的广告也会给普男丑男们,怎么不让人愤愤不平。问题肯定是复杂的。但荒谬是显而易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