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全球贸易看似平稳前行之时,特朗普政府于当地时间4月2日突然发难,宣布“对等关税”政策生效。
这一决策犹如一颗重磅“核弹”,对中国征收34%关税、对越南征46%,其他多个贸易伙伴关税同样大幅提高。
原有的全球贸易平衡被瞬间打破,看似平静的湖面被搅得天翻地覆。全球市场瞬间陷入恐慌,美国股市连续两日大幅下跌,苹果、特斯拉等巨头股价暴跌。
面对美国的关税攻击,谁在强硬对抗,谁又选择了让步?
强硬派:挺直脊梁的反击
在这场因美国“对等关税”引发的贸易风暴中,不少国家展现出了坚定捍卫自身利益的决心,毫不畏惧美国的施压,毅然选择对美国的不合理政策进行反击。
美国宣布对中方加征关税后,中国在第一时间做出了强有力的回应。不仅如此,中国还同步实施稀土出口管制和不可靠实体清单,形成“关税+科技”组合拳。
这一系列反制措施,既展现了中国坚决维护自身利益的态度,也向全世界表明中国捍卫多边贸易体系的坚定立场。
中国的反制措施有着深远的战略意义。从短期来看,它有效保护了国内产业,减缓了出口企业面临的压力,为国产替代争取了宝贵时间。
从长期来看,这加速了中国在关键领域的自主化进程,减少对美国的技术依赖。
欧盟此次对美国“对等关税”的反应也极为强硬。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更是直接威胁特朗普要掐断美国科技命脉。这一表态震惊世界,也表明欧盟在面对美国不合理关税政策时,不再选择沉默和退让。
欧盟此举有着自身的考量。美国的关税政策严重损害了欧盟的经济利益,尤其是对欧盟的汽车、机械制造等优势产业造成巨大冲击。
欧盟通过加征关税和威胁切断科技命脉,一方面是为了维护自身产业的竞争力和经济利益,另一方面也是向美国表明,欧盟有能力也有决心对不合理的贸易政策进行反击。
加拿大与美国在贸易上往来密切,但长期以来,加拿大对特朗普的贸易政策就积怨已深。此次面对美国的“对等关税”,加拿大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反制。
加拿大宣布对美国的乳制品、牛肉、摩托车增加25%关税,这些产品在美国的出口贸易中占据重要地位,加拿大的反制措施直接打击了美国相关产业。
不仅如此,加拿大还计划提升供电价格,进一步加大对美国的反制力度。从能源领域入手,加拿大试图在多个层面给美国施加压力,以回应美国的贸易霸凌行为。
这一系列反制措施显示出加拿大在维护自身贸易利益上的坚定决心,不再愿意忍受美国单方面的贸易政策欺压。
除了中国、欧盟和加拿大,印度、印尼、泰国、瑞士、巴西等国家也纷纷加入对美国抵制的行列。印度为了回应美国对其钢铁和铝产品加征的高额关税,决定对美国酒水征收150%的关税。
瑞士对美国部分高端制造业产品加征报复性关税,如精密机械、手表等;巴西通过拓展国际市场、扩大自由贸易“朋友圈”等举措应对美贸易保护主义,授权政府采取措施应对美方贸易壁垒。
这些国家的联合抵制行动,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反制力量。它们从自身优势产业和贸易需求出发,采取多样化的反制措施,让美国在全球贸易市场上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
这也表明,美国的“对等关税”政策不得人心,在全球化的今天,任何试图破坏公平贸易规则的行为都将遭到国际社会的坚决反对。
妥协派畏惧的退缩
在这场贸易风暴中,并非所有国家都选择了强硬对抗,一些国家因自身利益考量和对美国的畏惧,选择了妥协退让,在这场关税博弈中展现出截然不同的姿态。
日本作为美国在亚洲的重要盟友,在面对美国“对等关税”时,表现出了明显的畏怯。日本一方面谴责特朗普的关税政策,认为这是对全球经济秩序的破坏;另一方面,又不敢采取实质性的反制措施。
日本首相石破茂多次表示,日本希望美国能够豁免对其24%的关税。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日本通过外交渠道积极推动美日谈判,试图通过协商解决关税问题。日本经济严重依赖出口,美国是其重要的出口市场,一旦关税增加,日本的汽车、电子等产业将遭受重创。
今年年初,日本首相石破茂访美时,还答应给美国追加万亿美元投资,期望能巩固两国关系,可特朗普却突然提高关税,这让日本十分被动。
英国在这场关税争端中的态度十分暧昧。英国虽宣称已制定全面反制计划,但至今没有采取实质性的行动。英国首相斯塔默在不同场合的表态也模棱两可,既表示要维护国家利益,对美国的关税政策表示不满;又强调要通过对话解决问题,避免贸易战升级。
英国经济与美国紧密相连,美国是英国重要的贸易伙伴和投资来源国。英国担心一旦采取强硬反制措施,会损害自身经济利益,尤其是在英国脱欧后,正努力寻求与美国达成新的贸易协议,因此在关税问题上不敢轻易得罪美国。
澳大利亚出于对国内物价上涨的担忧,拒绝加征关税。澳大利亚工业与科学部长EdHusic表示,澳洲并不打算效仿加拿大和中国等国对美国产品实施报复性贸易限制。他指出,以眼还眼的贸易战只会加深经济苦痛,带来更严重的后果。
澳大利亚更倾向于通过谈判来解决关税问题,避免与美国发生正面冲突。澳大利亚的经济结构决定了其对国际贸易的依赖程度较高,加征关税可能导致进口商品价格上涨,进而引发国内通货膨胀,影响民众生活和经济稳定。
越南在面对美国高达46%的关税时,选择了彻底躺平。越南宣布拟将对美国关税降至0,试图以此讨好美国,换取美国取消对越南的关税。
越南经济严重依赖出口,出口经济占到了越南GDP的30%以上,美国是越南重要的出口市场。一旦美国关税生效,越南的制造业和出口产业将遭受沉重打击。
然而,越南的示弱并没有得到美国的积极回应,美国商务部宣布对来自越南的镀锌钢产品加征40%到88.12%的反倾销税。这表明越南的妥协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反而可能让自身在贸易谈判中处于更加被动的地位。
未来走向
美国推行“对等关税”,有着多方面的深层目的。从经济层面看,美国长期存在贸易逆差,特朗普政府试图通过提高关税来减少进口,促进贸易平衡,重振美国制造业,实现工业回流。例如,美国对中国的贸易逆差在2024年达到3500亿美元,美国希望通过关税迫使中国减少对美出口,同时吸引制造业企业回流美国,创造更多就业岗位。
从政治角度而言,这一政策是特朗普巩固其政治地位、兑现竞选承诺的手段,通过展示强硬的贸易立场,迎合国内部分利益集团的需求,争取更多政治支持。
各国在这场关税风暴中的不同态度,背后有着各自的考量。强硬派国家大多具备较强的经济实力和产业竞争力,它们不愿轻易屈服于美国的贸易霸凌,通过反制措施维护自身利益和贸易尊严。
中国拥有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庞大的国内市场,有能力承受美国关税的冲击并进行反制;欧盟作为世界重要经济体,在汽车、机械等领域技术先进,也具备与美国对抗的底气。
而妥协派国家则更多从自身经济脆弱性和对美依赖程度出发。日本、越南等国经济严重依赖出口,美国是其重要市场,一旦失去美国市场,经济将遭受重创,因此选择妥协退让。
这种阵营分化对未来全球贸易格局将产生深远影响。贸易保护主义可能进一步抬头,美国的“对等关税”政策开了一个危险的先例,其他国家可能效仿,纷纷设置贸易壁垒,导致全球贸易自由化进程受阻。
全球经济增长也可能放缓,贸易作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其受阻将直接影响各国经济发展。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测,如果贸易战持续升级,未来两年全球经济增长率可能下降0.5-1个百分点。
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也将面临重构,企业为规避关税风险,可能重新布局生产和采购,导致产业链和供应链的区域化趋势加强。
结语
美国“对等关税”政策冲击全球贸易,印度、巴西推动本币结算,降低对美元依赖,印度与俄罗斯、巴西与中国的本币结算比例不断攀升。
东南亚工厂构建区域供应链,减少对美市场依赖,如越南拓展与欧盟、东盟贸易。
这一切表明,美国单极主导格局正被严重动摇,各国积极寻求公平稳定的贸易关系。
美国此举无异于全球化浪潮中的挣扎,敲响了单极世界的丧钟。未来,全球贸易将由各国共同塑造,走向公平、多元、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