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关税战开始后,特朗普政府在关税政策上频频“变脸”,让人眼花缭乱,像此前美国海关曾宣布将对部分电子产品“豁免关税”,这一消息一度令全球投资者振奋不已。
然而没过多久,特朗普却亲自出面“辟谣”,声称从未有豁免计划,只是在调整关税类别。
这一出“政策过山车”不仅让美国企业晕头转向,更让全球市场捏了把汗。
那么,特朗普的反复无常,究竟是深思熟虑的策略,还是黔驴技穷的挣扎?中方又是如何回应的呢?
朝令夕改的关税政策
4月13日,特朗普通过社交媒体高调宣称,美国政府从未对电子产品等商品实施任何“关税豁免”。
而是将相关产品转移至其他关税类别,并强调未来将聚焦半导体和电子产品供应链的“国家安全风险”。
这一声明直接推翻了此前美国海关发布的公告(即对部分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豁免“对等关税”)。
特朗普的“辟谣”不仅让外界错愕,更在美国国内引发了广泛争议。
美国商务部长卢特尼克试图为这一政策反复辩护,称对电子产品的关税调整,是旨在推动供应链回流美国本土。
然而,这一解释并未平息市场的不满,美国企业界普遍认为,政策的朝令夕改让供应链规划变得异常困难。
从苹果到戴尔,科技巨头们因关税成本上升已额外支出数百亿美元,更令人担忧的是,关税类别的频繁调整让投资者信心动摇。
美股在过去十几天内多次因贸易和关税政策的不确定性而暴跌。
而美国商会更是公开批评称,这种“乱上加乱”的做法正在让美国企业成为关税战的“最大受害者”。
可以说,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政策,已经令他陷入到了两难境地,这也是为什么他的政策会一变再变。
只不过,如今的举动完全是特朗普自己咎由自取的结果,而面对其不断的关税措施,中方的回应则就显得更加高瞻远瞩了……
中方的回应
面对特朗普政府此前的关税威胁,中国展现了“谈,大门敞开;打,奉陪到底”的坚定立场。
早在4月8日,特朗普曾威胁对华加征50%的全面关税,试图以此迫使中国在贸易谈判中让步。
中国外交部和商务部迅速做出强硬回应,外交部发言人谴责美方滥用关税的单边主义行径,强调若美方执意升级贸易战,中方将采取一切必要措施坚决反制。
商务部则更进一步,宣布对美国稀土出口实施严格管制,并扩大对美反制关税清单,涵盖大豆、化工产品和医疗设备等多个领域。
而在美国不断朝令夕改的过程中,中方也是坚定自己的立场,并“敦促美方放弃极限施压的错误做法”。
与此同时,中国加速开拓替代市场,降低对美出口依赖,这不仅缓冲了关税战的冲击,更让中国在全球贸易体系中站得更稳。
从强硬表态到精准反制,中国的应对为美国设置了难以逾越的壁垒,而特朗普政策的反复,正让美国在这一博弈中越陷越深。
特朗普的两难处境
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政策在反复调整中其实暴露了美国国内政治的严重分裂。
一方面,特朗普试图通过关税转移和供应链重塑,摆脱对中国的依赖,特别是在半导体和电子产品领域,他多次强调,这些领域关乎美国“国家安全”。
然而,现实却远非如此简单,美国半导体产业关键原材料和设备仍依赖中国供应链。
例如,芯片制造所需的氖气和钨,全球80%由中国提供,特朗普的“暂时性转移”并未解决这一根本问题,反而因政策的不确定性让企业无所适从。
美国国内的反对声浪也在加剧,美国商会和全国制造商协会多次警告,特朗普的关税政策正在让美国经济“自吞苦果”,消费者年均支出可能因物价上涨而大幅上涨。
这种内部分裂,让特朗普的关税战难以形成合力,也让其陷入到一种两难的困境之中。
作为美国保守派的代表,特朗普自然是要对那些“MAGA”选民负责的,所以对外强硬,“美国优先”,制造业回流等议题是必须要做的事情。
可一旦这样做,面对其他国家的反制,这对美国的经济造成了极为严重的影响,很多大型财团都因此而严重受损。
在这样的情况下,特朗普又只能暗暗的进行“小幅修改”来避免美国的经济直线下降。
但这样一种朝令夕改的做法,无疑将对美国政府的信用带来严重损害,也让更多的投资者对美国失去信心。
结语
从否认豁免到调整类别,美国的反复无常不仅让企业迷茫,更让自身经济伤痕累累。
而我国则是以精准反制和开放合作,稳稳守住了战略主动。
单边主义注定是死胡同,合作共赢才是人间正道,未来,无论特朗普如何折腾,中国的定力和智慧都将引领我们在这场博弈中笑到最后。
参考资料
金融界:《外交部回应美关税政策反复修改》2025年4月14日
用户10xxx86
我们同时要做好军事斗争的准备
美C
中国人不卖美国人的大豆,懂王心痛,又不卖波音飞机,不靠谱气都炸了!!!
四哥
最终目地是做空股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