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胎、三胎政策均落空,人口警报拉响,专家认为造成如今局面的原因有三点

谷与妈妈 2025-02-20 14:18:29

2016年1月1日实行的二胎政策,正式结束了长达33年(1982-2015年)的计划生育政策。

在2015年,我国就意识到了计划生育政策带来的负面影响。计划生育政策带来的直接影响,便是每年的出生人口数量不断下滑。

图片来自于:前瞻产业研究院

2013年,我国的出生率仅为12.08%。人口的减少,势必会使得我国适龄劳动力减少,从而造成“人口红利”慢慢消失。

2014年,我国16-59岁的劳动人口降低了371万,是适龄劳动人口降低的第三年。

与此同时,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势必会给国家带来很重的养老负担。出于以上种种原因,2016年我国正式实施二胎政策。

五年后,在2021年5月31日又正式实行了三胎政策。然而,二胎三胎政策的实行,也无法阻挡生育率下滑的趋势。

2019年我国总出生人口为1465万,正式跌落到1500万以下。2022年我国总出生人口为956万,创下建国以来首次跌落1000万以下的纪录。

近年来,我国为了提升生育率,做了一系列措施。然而,从目前来看,生育率并未得到显著提高,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生存压力大

在心理学中,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受到大众的广泛认可。

人类有五个由低到高的需求,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爱和归属的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马斯洛指出,在实现高级需求之前,必须实现部分低级需求。恋爱、结婚、生育都属于“爱与归属的需求”。

然而,如今许多适婚人群甚至还未实现安全需求。安全需求指的是组织、秩序和确定性,以及避免恐惧和远离焦虑。

这意味着,满足安全需求需要一份稳定的收入和居所。一项调查显示,年轻人最焦虑的三件事分别是人生目标、物质金钱和事业。

简而言之,就是没目标、穷和没有希望的工作。2021年,前瞻网曾发布了一篇《请做好5年内随时失业的准备》。

直至今日,许多年轻人仍为就业、失业而困扰。在这样的生存环境下,焦虑与迷茫已经成为了时代情绪。

育儿成本高

在2024年结束之际,一些博主纷纷发出了这样的年度总结视频。

虽然今年没有挣到钱,事业也没有太大的提升,但只要没结婚、没乱生孩子,人生就不算太糟。

当代网友将房贷、车贷和传宗接代,比作压在年轻人身上的“三座大山”。

在我国,育儿成本的高昂,让许多年轻人望而却步。

据《中国统计年鉴2023》显示,中国家庭(不含港澳台)0-17岁孩子的平均养育成本为53.8万元,养育到本科则需要68万元。

在上海、北京、浙江三个地区,养育孩子的平均数额达到了101万、93.6万和85.4万。

而如今的年轻人,大多领着几千块的工资,除了房租、通勤和饭钱,一年下来所剩无几。

日本管理学家大前研一曾提出“低欲望社会”的概念,来描述当前的社会中的群体心理。

大前研一将拥有“向内、向下、向后”心态的35岁以下的年轻人组成的社会称之为“低欲望社会”。

具体而言,指的是对世俗意义上的一切渐渐失去兴趣的年轻人,包括物欲、成功欲、结婚欲甚至是性欲。

“低欲望社会”的外在表现是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了不买房、不买车、不结婚和低消费。

由于生存压力与日俱增,我国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被动选择了“低欲望”的生活方式,这也是我国的生育率不断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

优生优育观念深入人心

自从1982年计划生育政策开始以来,“优生优育”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计划生育的主要内容是: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在这种观念的引导下,越来越多的人们发现,生一个孩子更加省力,也更容易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

当家庭中只有一个孩子时,在经济方面与情感方面都能更好地养育孩子。心理学认为,良好的家庭氛围是保证孩子健康成长的有利途径。

对于大多数普通人来说,“一个孩子”就已经是负担能力的极限。生了一胎之后,虽然生活质量下降了一些,但偶尔还能享受生活。

生了二胎之后,每个家庭成员日子都过得紧巴巴的。生了三胎之后,就完全没有生活可言了。

因此,尽管二胎、三胎已经放开,但许多家庭仍然不敢再多生孩子。总而言之,生育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年轻人的生存压力太大了。

或许当年轻人有一份稳定的收入和足够的空闲时间时,生育率才会有转机。

0 阅读:3
谷与妈妈

谷与妈妈

分享科学育儿知识,家庭教育方式,助力宝爸宝妈一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