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街巷是城市发展的缩影,浓缩了一代人生活的印记,每座城市都会有老街巷的存在,像在武汉江汉区大兴路花楼街附近,就有一条大董家巷。街巷的里程不长,周围被新建的高楼大厦包围,因为区域拆迁改造,让大董家巷已经被围上了厚重的挡板。随着工期渐近,街巷的周围已经鲜有人抵达,这条老旧的巷子,将很快会消失。
与多数城区里的街巷一样,大董家巷的位置并不僻静,反而因为靠近主城区中心地带而显得极为热闹。前往打卡,本地人走的轻车熟路,哪怕是步行或者骑电瓶车,也可以在川流不息的机动车队伍里找到出路,很快遛弯似的来回跑一圈。而外地人,首先就很难知道路,即便开着导航,也会分辨不清方向,自驾就四下寻觅,走沿江大道、走民权路,看到民权公寓的口子,之后再慢悠悠转进去,又发觉小巷的路已经被堵死,只能重新返回。
进到大董家巷,首先会看到一座简易的门牌。门牌用金属框架搭建,高度和一栋民房差不多,外层是喷绘布包裹,里面的金属结构很扎实,立在巷子入口处,算是清晰的门牌。以前会有初次来此送餐的外卖员,找不到位置就会跟客户说“我在大董家巷的门口”,但客户住的巷子里房屋前也算门口,与外卖员产生误会,于是总免不了相互埋怨。只有住在这边的居民,开车进出,能够直接将车停到民房大门外,找出临时车位,也是非常有技术的一件事。
现在,顺着这个入口走到大董家巷里,看到周边的环境布局,完全变了样。首先是整体面貌,虽然几栋大楼还在,沿线的小房子也都没消失,但门面的状态已经“死了”,全部是封闭模样,有的还被水泥堵死。其次,巷子小路上的水泥路面也被杂物堆积,很难正常通行。最后就是接地气的氛围没有,取而代之的是静寂,那是一种空城的氛围感,周边连猫狗活动的痕迹都没有,只剩空洞的风声,不绝于耳。
走上前几步,发现这边有一个临巷口的门面商铺,招牌还在,写着理发店。门口大门已经坏了,崩塌在一边,墙上贴着海报,写着充值送礼品,理发师的签名相当大,可见,这是一位有想法的老板。从店门口的植被与布局看,这里一度非常热闹,毗邻的商铺有副食店与早餐店,相互接驳、引流生意、共享客源,几乎没有旺季与淡季之分。
再往前走,是一家连锁的培训机构,门面商铺很大,东西连到了3个商铺,打通了。机构的招牌还在,但商铺门窗全被水泥堵死,墙上斑驳一片,遍布孔洞,应该是电线和网线走线的位置,线材被扯下来,留出钉子的洞口。曾经很大气的入口,只剩下一张海报,楼上热闹的灯光和窗台,拆除得十分干净,蜘蛛网结满,窗玻璃拆下,整栋楼变得更加空洞。要不了多久,大型机械进场,也就是三下五除二,就能轻松拆除大楼。
走到大董家巷的西边终点处,又在楼栋里看到一条窄巷子。有意思的是,这里似乎还未接到拆迁的通知,生活氛围感十足,楼栋的外形没有变化,该有的宣传牌、门窗与电线走势都正常。午后一点,有几家住户的空调还打开了,空气里有一阵暖热,传来阵阵花生油的香味。楼底下,有人骑来一辆单车,还有停好机动车上楼的,动作有条不紊。
在大董家巷里生活,是妥妥的老城区闹市地带,也是标榜正宗本地土著的标签之一。相对于很多远城区,这里的生活设施确实方便,很多配套的服务机构多,去哪里都能自由选择交通,难怪年轻人都热衷在此。不过,大董家巷也有和新城区不一样的地方,比如楼栋的状态与条件,和新建的小区比,那完全就像旧社会的样子。有拆迁改造,围起挡板,要不了多久,这里又会新建高楼大厦,面貌焕然一新。(喵星人日志原创随笔文字,部分插图未及时标注出处,如涉及侵权,请联络删除)
这是我20年前看的文章。社会进步之时,必然有拆,还应有建。
春节去探望住在大董家巷的表哥,给他拜年。看到那里房屋和小路破破烂烂,比电影里解放前的贫民窟还要差,听说已经列入改造规划,看来这里将成为历史啦!
二盛巷里面有个人民中学。现在估计搬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