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拿破仑下岗后,为什么他的侄子还能成为法国皇帝?

1840年12月15日,迫于民众压力,法王路易·菲利普派军舰到圣赫勒拿岛,接回了拿破仑的遗骨。得知消息后,退休的老禁卫军

1840年12月15日,迫于民众压力,法王路易·菲利普派军舰到圣赫勒拿岛,接回了拿破仑的遗骨。

得知消息后,退休的老禁卫军们重新穿上军装,与数十万巴黎民众一起冒着严寒,满腔热情地迎接他们的皇帝。

从此,拿破仑的生前遗愿得到了实现,他以一个老兵的身份安葬在了塞纳河畔,躺在了他热爱的法国人民中间。

这就是拿破仑的人格魅力,即便已经去世19年,他在法兰西人民的心目中,也依然如神一般的存在。

人生奈何几多愁,有人欢喜有人忧。

法国人民越发想念拿破仑时代的美好,路易·菲利普就该犯愁了。

话说拿破仑流放后,被大革命推翻的波旁王朝,以及它的分支奥尔良王朝,相继统治法国。

在奥尔良王朝统治后期,法国国内经济形势一再恶化。

人们对现状不满,便越发怀旧。

认为拿破仑时代的法国,要面包有面包、要牛奶有牛奶,要牌面有牌面。

希望拿破仑能复活,拯救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法国人民。

但死人终究不能复活。

于是,法国人便把希望寄托在了拿破仑家族身上。

拿破仑生前与第二任妻子玛丽皇后生下一个儿子。

但这位拿破仑二世,没有当皇帝的命。年纪轻轻便因肺结核,在维也纳去世。

拿二早逝后,拿破仑的长兄约瑟夫成为家族第一顺序继承人,第二继承人是拿破仑的弟弟路易·波拿巴。

不过这两位,一个膝下无子,一个身体状况堪忧。

所以真正被寄予希望的是第三继承人、路易·波拿巴的儿子夏尔·路易·拿破仑·波拿巴。

名字这么长,下面就叫他波拿巴好了。

关于波拿巴与拿破仑的关系,说起来也挺绕的。

如果论本家,他是拿破仑的侄子。

论娘家,他又是拿破仑的外孙。

因为他的母亲奥坦丝是拿破仑第一个妻子约瑟芬与前夫生的女儿。

拿破仑与约瑟芬结婚后,奥坦丝顺势成为拿破仑的继女。

后来在约瑟芬的安排下,路易·拿破仑娶了奥坦丝,生下了波拿巴。

另外,当时还有人说奥坦丝是拿破仑的情人,波拿巴实际上是拿破仑的私生子。但这种说法并没有实锤的证据。

扯远了,再说回来。

父辈挑不起大梁,波拿巴看在眼里。

所以很早之前,他就有一种舍我其谁的使命感,把复兴拿破仑家族和法兰西帝国,作为自己的人生追求。

为此,他博览群书,年纪轻轻就写出了《政治梦想》等政论文集。

由于涉猎广泛,他甚至还写过《糖类问题分析》,以及关于电磁学、研究运河怎么建造等方面的著作。

当然,读书只是波拿巴增长见识、认知社会、充实自我的途径。

他读书的目的,还是恢复家族昔日的荣光。而要达成目的,他就必须搞事。

1836年10月30日,波拿巴打扮成拿破仑的样子,跑到斯特拉斯堡发表演说,号召当地的驻军起义,拥戴他做国王。

起事之前,他自信满满,但仅仅两个小时后,他就被逮捕了。

拿破仑三世在斯特拉斯堡发动政变

事后,奥尔良王朝将波拿巴流放到美国。

临行前,路易·菲利普还送给他一箱子黄金。算是仁至义尽。

不过,波拿巴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人。一箱金子就想打发他,怎么可能。

所以不久后,他从美国回到欧洲。先在瑞士待了一年,后因法国出兵威胁瑞士。又去到了英国。

在英国期间,波拿巴出版《拿破仑思想》等政论文集。

他在书中把拿破仑宣扬为“平民英雄”,是“大革命的真正代表”,借以抬高自己作为拿破仑继承人的地位。

这些政论文集发表后,法国国内很快便开始盛行拿破仑主义。

而这也正是奥尔良王朝会迫于压力,将拿破仑遗骨从圣赫勒拿岛接回法国的原因。

1840年8月,波拿巴认为时机成熟,带着50名雇佣兵,前往法国里尔,准备像上次政变一样,煽动当地驻军叛乱。

但还没等他开始表演,就被宪兵认出。

经过一番交火,雇佣兵作鸟兽散,波拿巴腿上中了一枪,被宪兵逮捕。

这一次,路易·菲利普没有手软,判处波拿巴终身监禁。

好在蹲了几年大牢,波拿巴成功越狱,逃到了英国伦敦。

在这期间,约瑟夫和路易·拿破仑先后去世,波拿巴因此成为家族第一顺位继承人。

囚禁期间的拿破仑三世

1848年,法国爆发二月革命,路易·菲利普逃往英国,奥尔良王朝倒台,法兰西第二共和国成立。

对于法国国内正在发生的一切,身处伦敦的波拿巴时刻都在关注着。

当路易·菲利普前脚逃到伦敦,波拿巴马上就从伦敦回到巴黎。

虽然之前两次所谓的“政变”,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没掀起什么波浪。

但靠着宣扬拿破仑主义,波拿巴以拿破仑继承人的身份,成功当选议员。

随后,由于掌权的温和共和派不得民心,法国又爆发“六月起义”。

起义被镇压后,为避免再次出现类似骚乱,法国议会火速通过了《法兰西第二共和国宪法》,决定开始进行总统选举。

1948年12月10日,法国举行总统选举。

让人意外的是,波拿巴竟然以压倒性优势,成为法国历史上第一位民选总统。

国内那么多大佬,为什么老百姓要把选票投给一个没有任何政治经验的流放犯呢?

原因很简单,因为农民和城市市民阶层支持波拿巴。同时知识分子不反对他上台。

雅各宾派掌权时期,将天主教会和旧贵族的土地分成小块出售给农民。

一些胆大的冒险家也趁机购入土地,挣得盆满钵满。

后来的热月党人和拿破仑,都承认这一既定事实。

波旁王朝复辟后,下议院里全是靠着大革命起家的暴发户。

查理十世为了拉拢被夺走了财产的旧势力,搞反攻倒算,拿暴发户的钱补偿原主,导致1830年的七月革命爆发,波旁王朝被赶出法国。

奥尔良王朝建立后,虽然没有对暴发户们动粗,但也不保护他们的利益。

因此,农民和城市资产阶级便成为拿破仑家族最坚定的支持者。

巴尔扎克笔下的葛朗台,便是靠着大革命起家的经典暴发户形象

此外,十九世纪的法国,大多数人连字都不认识,更别提有什么政治觉悟了。

大革命时代的那些“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对他们来说,是那样遥远,根本感受不到其中的意义。

正所谓越是精神贫乏的人,就越是需要精神支柱。

当时的法国农民,在一天的辛苦劳作后,所剩不多的娱乐方式之一,就是围在拿破仑时代的老兵们身边,听着老兵讲述自己追随皇帝陛下远征的光荣征程,感受一个他们从未有机会接触过的辉煌时代。

这样一来,死去的拿破仑,便被加上了神圣的光环。

民众相信,拿破仑的基因必然有一部分遗传到了他的后代身上,只有拿破仑家族才能带领法国走出动荡、走向复兴。

不过,波拿巴有机会坐上总统宝座,终究还是法国各政治派别斗争妥协的成果。

各派大佬都有自己的小算盘,他们只是把波拿巴视为傀儡。

因此,波拿巴当选后,屁股还没坐热,由奥尔良王朝派和正统王朝派组成秩序党人便开始物色下届总统候选人了。

由于《法兰西第二共和国宪法》规定,总统任期四年,不能连选连任。不甘心昙花一现的波拿巴决定反击。

他先是解散了旧内阁,组建了一个完全听命于自己的新内阁。

紧接着,他又通过给军人加薪,争取到了军队的支持。

拿破仑三世时代的近卫军掷弹兵

对此,秩序党人无可奈何,因为宪法规定,总统有权任命内阁和军队统帅。

当然,秩序党也不会善罢甘休。

他们发现底层民众拥戴巴拿巴,便通过控制的议会,修改选举法,剥夺了工人、农民的选举权。

但波拿巴敏锐地察觉到了问题和机会,在全国展开巡游演说,谴责议会,并声称自己是普选权的保护者。

这么一搞,波拿巴的票仓更加稳固。

就在波拿巴越来越受到民众欢迎的同时,秩序党内部还分裂了。

波拿巴认为时机成熟,便在一切准备就绪后,于1851年12月2日,即拿破仑登基47周年之际,发动政变,逮捕了78名反对派领导人。

1851年法国政变

政变成功后,波拿巴解散议会,并就是否修宪,举行了公投。

结果900多万张选票,有750万张赞成修宪。这个支持率比巴拿巴当选总统时还高出近50%。

1852年1月14日,法国通过新宪法,该宪法保留了民选议会,重建了普选权,扩大了总统的权力,将全部行政权与立法权授予总统,并将总统任期延长至10年,还授予总统指定下任继承人的权力。

为了体现民意,波拿巴在几天后,举行了一次全国公投。结果显示大部分法国人支持新宪法。

有强大民意做基础,议会很快形同虚设,法国的实权完全由波拿巴掌握。

此时的波拿巴,距离皇帝之位只差一步。

接下来的大半年,为了准备称帝,波拿巴自行搞出了一套理论。

他认为民主共和国存在重大缺陷,即缺乏稳定性和连续性。要避免这些缺陷,就必须建立一个世袭的家族,担任普遍利益的保护者。当然,保护者的权力应当完全建立在人民的民主精神之基础上。

总统时期的拿破仑三世

还别说,当时的法国人厌倦了“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权力更迭,就吃他这一套。

1852年11月,波拿巴就是否恢复帝制又搞了一次公投。

没有意外,投票的人中,有97%支持他称帝。

于是在同年12月2日,波拿巴正式登基。

根据排序,他在有名无实的拿破仑二世之后,建尊号为拿破仑三世。

他所建立的帝国称为“法兰西帝国”,日后也被称为“法兰西第二帝国”。

人都是讲究实际的生物,信仰狂热,只能影响一时,不可能让人长久地拥护一个不代表他们利益的人。

拿破仑三世很清楚自己的拥趸需要什么。

所以称帝之后,他极其注重维护农民的利益。

如大兴水利,排干沼泽,利用巴斯德等科学家的发明技术,改良农作物生产。并在灾荒时期,使用国家信贷帮助农民纾困。

此外,拿破仑三世还通过政府扩大赤字和投资,支持工业企业发展,并进行铁路网络和大量公共工程的建设。

在这种大力投资的背景下,法国工业产值实现翻番,铁路里程由3000公里,延长到1.6万公里。

变化最大的还是巴黎。

对一个古老城市进行全方位改造,从来就不容易,但拿破仑三世做到了。

1853年,拿破仑三世委任奥斯曼男爵全面推行巴黎大改造。

在拿三的支持下,奥斯曼男爵用17年时间将巴黎的道路由239英里增至525英里。

今天你到巴黎去旅游,站在凯旋门,极目四望,那些主干大道,基本上都是拿破仑三世的年代修的。

路有了,其它方面也得跟上。

巴黎改造期间,包括学校、教堂、剧院、医院在内的大批公共建筑拔地而起。

在拿破仑三世的督促下,保障工人群体住房的“工人村”也得以建造。

同时,一些配套措施也在不声不响的改造着巴黎。

如巴黎城内的广场数量,就由1852年的1座,增至1870年的25座;

再如更多的水库、引水渠和巨大的下水道,让巴黎人喝上了质优价廉的水的同时,还摆脱了瘟疫、霍乱等传染病的影响。卫生状况得到极大改善;

上世纪初的巴黎下水道

另外,道路照明系统也是在当时完善起来的。每当夜幕降临时,三万盏路灯点缀下的巴黎街道,显得熠熠生辉。

可以说,巴黎能有如今的面貌,拿破仑三世功不可没。

当时就连政敌都承认:“帝国比之前任何时候都强大”。

除了搞内政是一把好手,拿破仑三世的外交也相当有水平。

他博览群书,又喜欢琢磨,深知拿破仑当年之所以阴沟里翻船,不在于征俄,关键是得罪了英国。

所以拿三称帝不久,就将英国拉到自己一边,打破了维也纳会议的对法国的封锁。

随后,英俄矛盾激化,克里米亚战争爆发。英法联手重创沙俄。

沙俄向欧洲扩张受挫,被迫转向东方,奥地利随之陷入孤立。

趁此机会,法国与撒丁王国秘密缔结协定,共同对奥作战。

1859年,法意奥战争爆发,结果孤立无援的奥地利战败,被迫将伦巴第地区割让给撒丁。

作为补偿,撒丁则将萨伏伊和尼斯割让给法国。

六年后,拿三又玩了一手远交近攻,支持普鲁士暴打奥地利。

称霸中欧数百年的奥地利,就此被昔日小弟普鲁士压在身下。

数年之间,曾经威胁法国的“北方三同盟”,被拿三搞得四分五裂。

法兰西重新找回欧陆霸主的荣光,似乎指日可待。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相比内政、外交,拿三的军事水平相当一般。

他其实也知道自己有几斤几两,而法国人选他上台,就是希望他能像拿破仑一样,用武力横扫欧洲。

所以,拿三这才抱紧英国,避免打败仗,保住拿破仑家族的战神光环。

这就有点像某个醉汉在街上大喊:谁敢惹我?

有个人站了出来,说:我敢惹你!

醉汉把他一揽:谁敢惹咱俩?!

不过,虽然拿三有意与英国合作。

但英国一直防着法国。

毕竟欧洲大陆就那么几个大国,俄奥栽了,法国时隔半个世纪,又成了欧陆一霸。

在这种情况下,英国为了维持欧洲均势,决定扶持崛起中的普鲁士,压制国力不断攀升的法国。

对于普鲁士的挑衅,拿破仑三世并不想与之开战。他曾经试图支持普鲁士作为德意志的撒丁,以统一德意志地区。

但以俾斯麦、老毛奇为代表的普鲁士鹰派,已经准备了多年,就是要跟法国开干。

在他们看来,如果不把当时欧洲大陆唯一的强权法国干掉,德意志怎么可能统一?

1870年7月14日,法国政府因“埃姆斯密电”被触怒,主动对普鲁士宣战。

战前,拿破仑三世的身体和精神都已接近崩溃,他实际上被皇后和保守派右翼强行架上战场的。

最终法国惨败,拿破仑三世将自己的功业以及后世评价,全部打包送给了俾斯麦。

评论列表

不死鸟
不死鸟 26
2024-07-01 10:35
大侄子除了打仗不行,其他的堪称完美。
用户37xxx90
用户37xxx90 16
2024-04-07 18:20
就是没继承拿叔的一手军事神技
九五二七
九五二七 12
2024-05-26 10:44
拿三世“谥号”——法文帝[得瑟]

用户18xxx75 回复 06-30 22:11
先生大才 高风亮节[呲牙笑]

已入不惑的子锐
已入不惑的子锐 8
2024-04-02 18:42
拿破仑三世的妻子欧仁妮也不是一个省油的灯。[横脸笑]出身西班牙贵族的她在政见上很多方面和拿破仑三世不合,而且作为皇后能三次担任“摄政王”就足以证明其对法国政局的影响了。[横脸笑]色当战役失败前,拿破仑三世基本被欧仁妮架空了,甚至对陆军大臣勒伯夫元帅发出抱怨“我们都被解雇了”。[吃瓜]

Wellington 小助手 回复 05-20 21:44
文韬有余,武略不足

王佳雨
王佳雨 4
2024-07-01 17:34
经济,民主,荣耀,总得占一样。
用户18xxx97
用户18xxx97 2
2024-02-27 09:31
因为法国人奴性
风中的云
风中的云 2
2024-07-01 22:37
怕老婆成不了大事 女人如衣服 打仗靠兄弟
曼珠莎華の殤歌
曼珠莎華の殤歌 1
2024-02-29 20:58
搅屎棍英格兰[点赞]
再美也美不过想象
再美也美不过想象 1
2024-07-01 21:24
果然法国投降是传统
勇劫
勇劫
2024-07-05 19:48
哪里有什么法国皇帝,只有欧洲皇帝。法国只配称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