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TTH(Fiber To The Home)光纤入户施工是一项较为细致的工作,涉及多个环节,以下为您详细介绍其施工流程及要点:
施工前准备
现场勘查
了解建筑物布局,包括楼道、弱电井、用户室内的结构和走向,确定光纤的最佳敷设路径,尽量避开强电线路、热源和易受机械损伤的区域。
明确用户终端设备(如光猫、路由器等)的安装位置,该位置应便于使用和维护,且有合适的电源供应。
检查楼道内的光纤分纤箱、光交箱等设施是否完好,有无空间用于新光纤的接入和熔接。

材料与工具准备
材料:准备好所需的光纤,一般选用单模光纤,如 GYXTW 等型号;光纤冷接子或热熔接材料(如熔接损耗低的光纤熔接纤芯、热熔保护管等);光纤终端盒;光纤跳线;网线;膨胀螺丝、塑料胀管等安装固定材料。
工具:光纤熔接机(若采用热熔接方式)、光纤切割刀、米勒钳、剥线钳、网线测试仪、水平仪、电钻、螺丝刀等。
室外光纤敷设
从光交箱到楼道分纤箱
首先在光交箱内找到对应的分光器端口,将光纤从分光器端口引出,沿着预先规划好的室外路径敷设。如果是架空敷设,需使用钢绞线作为承重载体,每隔一定距离用挂钩将光纤固定在钢绞线上;若是管道敷设,则要穿入事先布好的保护管内,注意避免光纤在管道内扭曲、挤压。
将光纤引入楼道分纤箱,在分纤箱内预留适当长度的光纤,以便后续熔接操作。光纤进入分纤箱后,要用专用的固定装置将其固定,防止晃动。
楼道内敷设
从楼道分纤箱出发,将光纤沿着楼道弱电井或墙壁线槽敷设至用户家门口。在弱电井内敷设时,要注意与其他线缆保持一定间距,避免干扰;沿墙壁线槽敷设时,线槽应安装牢固、平整。
在用户家门口合适位置安装一个光纤过路盒,将光纤引入过路盒并预留一定长度,方便后续入户施工。
室内光纤敷设与终端安装
光纤入户
通过打孔或利用原有穿墙孔等方式,将光纤从室外过路盒引入室内。打孔时要注意避开墙体内的水电线路,孔的大小要适中,以能顺利穿过光纤且便于密封为宜。
光纤进入室内后,根据用户终端设备的安装位置,将光纤敷设到位。可以采用暗敷(如预埋 PVC 管)或明敷(如使用线槽)的方式,确保光纤敷设整齐、美观,且不妨碍用户正常生活。
终端设备安装
光纤终端盒安装:在室内选定的位置安装光纤终端盒,一般可使用膨胀螺丝或胶水固定在墙壁上。终端盒应安装水平、牢固,便于操作和维护。
光猫安装:将光猫放置在合适位置,通常选择靠近电源插座且便于连接其他设备(如路由器、电脑等)的地方。使用网线将光猫的 LAN 口与路由器的 WAN 口连接(若直接连接电脑,则将网线连接光猫 LAN 口与电脑网卡)。
光纤连接:
热熔接方式:打开光纤熔接机,按照操作说明进行预热和参数设置。使用光纤切割刀将光纤切割成合适长度,用米勒钳剥去光纤涂覆层,清洁光纤后放入熔接机进行熔接。熔接完成后,套上热熔保护管并加热使其固定。
冷接方式:使用光纤切割刀将光纤切割整齐,剥去适当长度的涂覆层,将光纤插入冷接子,按照冷接子的操作说明进行对接,确保连接牢固、损耗符合要求。将冷接好的光纤插入光纤终端盒的适配器中。
测试与验收
光纤性能测试
使用光时域反射仪(OTDR)对光纤的长度、衰减等性能指标进行测试,确保光纤的各项性能符合设计要求。一般来说,单模光纤的衰减应在规定范围内,如 1310nm 波长处衰减不大于 0.36dB/km,1550nm 波长处衰减不大于 0.22dB/km。
测试光猫接收光功率,光猫接收光功率应在其正常工作范围内,不同型号光猫的接收光功率范围有所差异,一般在 -8dBm 至 -27dBm 之间。若光功率异常,需检查光纤连接是否正常、有无损耗过大的点,及时进行调整和修复。
网络连通性测试
开启光猫和路由器,配置好相关参数(如宽带账号密码、无线网络名称和密码等)。使用电脑、手机等终端设备连接无线网络或有线网络,访问网页、下载文件等,测试网络是否畅通,网速是否达到签约速率。
验收内容
检查光纤敷设是否整齐、美观,无明显的扭曲、挤压现象,光纤标识是否清晰,便于日后维护。
确认光纤终端盒、光猫等设备安装牢固,位置合理,外观无损坏。
查看测试报告,确保光纤性能指标和网络连通性均符合要求。向用户介绍设备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解答用户疑问。
施工注意事项
施工过程中要注意保护光纤,避免光纤受到外力拉伸、弯曲半径过小等情况,一般单模光纤的静态弯曲半径应不小于 15mm,动态弯曲半径应不小于 20mm。
进行光纤熔接或冷接操作时,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确保连接质量。操作人员需经过专业培训,熟练掌握操作技能。
在室内外打孔、布线等操作过程中,要做好防护措施,避免对建筑物结构和装修造成破坏。施工完成后,对孔洞等进行密封处理,防止雨水、灰尘等进入。
施工结束后,清理施工现场,将剩余材料和工具整理归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