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梁头条|开封妇儿协会举办非遗文化主题活动,共探古都文化魅力

汴梁城下 2025-02-10 16:44:18

春寒料峭,冒着风寒,2月9日上午,开封市妇女儿童社会工作协会举办第 21 期家庭科普阅读沙龙活动 ——“参观非遗文化艺术,走进‘汴京灯笼张’博物馆”,学习传承民族历史文化艺术,感受厚重开封魅力一隅。

“汴京灯笼张” 非遗文化艺术博物馆馆长、“汴京灯笼张” 第七代传承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张俊涛,开封市人大教科文卫委原主任、二级巡视员杨自强,市妇儿协会党支部书记、会长张宛红,市妇儿协会副会长张丽、黄志刚、李时营,市妇儿协会副秘书长刘迎恩、杨兵,协会会员及家庭成员约 50 余人参加活动。大家齐聚一堂,沉浸式感受汴京灯笼的独特魅力。

“汴京灯笼张” 作为开封著名制灯世家,其彩灯作品巧妙融合雕塑、年画、剪纸等多种艺术形式,既保留了宫廷花灯的高雅韵味,又不失民间艺术的活泼灵动,还多次登上央视元旦晚会、元宵晚会的舞台,早在 2008 年就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开封乃至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张亮丽名片。

在活动中,张俊涛的致辞成为一大亮点。他从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宏观视角出发,以深入浅出的方式向孩子们普及知识。

随后,市妇儿协会刘迎恩向张俊涛赠送书法作品 “汴京灯笼张”,以笔墨传情,表达对非遗传承人的崇高敬意。最后,杨自强宣布活动正式开始。

在讲解中,张俊涛旁征博引,每到一处都能给大家以不同的视角,结合非遗灯笼令人耳目一新。在讲解 “走马灯” 时,他巧妙引入空气动力学和能量守恒原理,让孩子们明白古老灯具中蕴含的科学智慧;借 “五谷丰登”灯笼 讲述粮食安全红线以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深远意义,引导孩子们树立家国情怀;通过 “千手千眼佛灯”,阐述中国传统文化传承的脉络与内涵,让传统文化的种子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更结合现场收集的木雕装饰,深入剖析传统非遗手工艺与时代主旋律的融合创新,展现非遗在当代社会的生命力与适应性。

活动接近尾声时,现场气氛再次被推向高潮。协会志愿者马仁梅为孩子们精心准备了精美灯笼,一盏盏灯笼色彩鲜艳、造型别致,承载着对孩子们的美好祝福。与此同时,张俊涛也为孩子们送上了精心准备的精美非遗手工作品,这些作品凝聚着传统技艺的精华,每一件都饱含着馆长对非遗传承的殷切期望。孩子们接过礼物,脸上洋溢着惊喜与兴奋,眼中闪烁着对非遗文化的热爱与好奇。

此次活动对小朋友们产生了深远的启发。他们不仅亲眼目睹了精美绝伦的汴京灯笼,更在与非遗文化的亲密接触中,激发了对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孩子们通过聆听馆长讲解,拓宽了知识面,培养了对科学、历史和艺术的综合认知能力,也让他们深刻认识到非遗传承的重要性与使命感,或许在未来的某一天,这些孩子中将有人接过非遗传承的接力棒,让古老的技艺在新时代绽放新光彩。

此次活动不仅让参与者深入了解了民族文化的精髓,也为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在家庭科普教育与非遗文化传承之间搭建起了一座桥梁。未来,开封市妇女儿童社会工作协会有望继续举办更多此类活动,助力更多家庭感受非遗文化的魅力,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供稿:开封市妇女儿童社会工作协会

0 阅读:1
汴梁城下

汴梁城下

汴梁城下大鱼号,展现古城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