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3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迎来2000余名本科新生报到,其中年龄最小的是少年班刘尧仅12岁,为上海市实验中学初三学生,这也是近年来中科大少年班中少有的初中生,中科大党委书记舒歌群教授等到现场亲自慰问、欢迎,表示对少年班学子的高度重视,也凸显出近年来知名高校对少年英才争夺竞争的加剧。
7月29日,教育部副部长吴岩发出了《精准聚焦“深化高校育人模式改革,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能力”》的讲话,首次对贯通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问题作出回应,表示下一步将统筹推进强基计划、少年班、英才班等超常规选拔项目,深入实施国家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战略行动,构建各学段衔接的差异化选拔、长周期培养体系。这或意味着教育部将在全国范围内加大对少年班的支持力度,以加快培养拔尖人才。
1978年3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最早开设了“少年班”,以培养“超常少年”为主要目标,主要招收15周岁以下的高二及以下考生,每年招生规模在40-50人左右,2008年起招生规模持续扩大。上世纪八十年底,西安交通大学、东南大学相继开设少年班,尤其是西安交大,最大特色是“一考免三考”,招收15岁以下的初中应届毕业生,每年招生200人左右。东南大学少年班每年仅招10个名额。
但一段时间以内,各界对少年班的培养模式褒贬不一,虽然有多所高校提出申请,都没有得到批准,直到2018年清华、北大两大名校的介入。2018年起,清华大学相继开设了3个少年班,招生人数仅300人,包括丘成桐数学英才班、丘成桐数学领军人才计划、物理攀登计划,招生力度之大,可谓前所未有。
面对清华的新举措,北京大学也在数学和物理人才选拔上发力,设立了两个少年班,即北大数学英才班、北大物理卓越计划。北大数学英才班2018年成立,2022年起扩招至100人;北大物理卓越人才计划于2022年1月启动招生,招生计划不超过100人。
针对拔尖人才的“多元选拔”,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院士希望可以通过小规模试点,破格录取部分有特殊天分的学生,让一些单科突出、创造力强的苗子能够在高考之外脱颖而出。2022年西湖大学加入到少年班招生行列,在浙江考生中试点,2023年招收90人。
由此,少年班招生高校从原来的中科大、西安交大、东南大学,拓展到清华、北大、西湖大学,少年班项目也从原来的4个增至10个;在招生对象上,从高中下移到初中,从数学尖子生扩大到物理竞赛人才;在招生力度上,推行“一考免四考”,即中考、高考、考研、考博,加大对少年英才的吸引力度。
值得关注的是,这两年对少年大学的争夺又出现了新动向。
一、高校瞄准更低年龄段的学生,包括初中生甚至是小学生。如丘成桐在国内各地中学开设了少年班,目前已有46所中学参与,这些少年班覆盖了小初高贯通以及初高贯通的教育模式,旨在为具有数学天赋的学生提供系统的培养路径,如上海的华育中学是一所初中学校,也成为全国46所培养基地学校之一。
二、以数学夏令营等方式提早选拔尖子生。这方面在数学领域排名全国第二的复旦大学进行了积极探索。2023年8月25日,第一届复旦大学“走进数学”夏令营举行,招收初中六年级升七年级的数学成绩优秀的学生,约400人进行了5天活动,随后有180人通过选拔进入了金秋营,最终有约100人进入到冬令营,今年8月上旬,这些孩子接到复旦上海数学中心,将由上海高中的“四大名校”分别派老师进行培养,合格者有望优先进入复旦大学就读。
三、以强基计划等方式特招拔尖创新人才选拔培养。以南京大学为例,2023年起对综合评价招生政策做出调整,将招生考生分为“学科特长类”和“学科兴趣类”两种类型并采取了不同的选拔方式,2024年南京大学强基计划共录取250人,相比2023年增加70人。
此外,部分优质中学也在积极邀请高校教授进行常态化的主题报告和竞赛专业培训。例如,哈工大、西北工大等高校通过与中学合作开设创新类课程,进一步加强了拔尖创新人才的早期培养。这些措施不仅提升了中学教育的质量,也为学生从中学到大学的衔接打下了坚实基础。
今后,随着国家政策的进一步推动,少年班等超常规选拔项目极有可能在更多高校中推广开来,并涵盖更广泛的学科和更多的创新培养模式。目前已有多所高校在基础学科的选拔中尝试了强基计划的扩展,而少年班和英才班也正在不断拓展其覆盖范围和培养深度。
吴岩副部长表示,在贯通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上,一方面将推进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贯通,有组织地开辟多元选才路径,在实施英才计划、强基计划的基础上,通过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遴选培养了一批有潜力、有志趣的拔尖创新人才;另一方面,将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充分发挥高校基础研究主力军、重大科技突破策源地、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主阵地的作用,通过科技发展需求驱动、学科交叉赋能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对此,你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