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初期,英属印度向外实行扩张政策,旧中国却是“有边无防”,也就为英属印度伪造“麦克马洪线”,将原属于中国西藏的9万平方公里国土划入了英属印度埋下了祸端。
后来,印度虽取得了独立,却为一己私利坚持“麦克马洪线”,甚至企图进一步蚕食中国领土,也就引发了1962年的中印战争。
彼时,印方的主要指挥官是布里吉·莫汉·考尔中将。
他竟狂妄地叫嚣会在十天内解决中国军队。
甚至,尺冬作战尚未开始,他已将7800字的捷报发往了新德里。
这场作战真正的获胜方是谁?考尔后来又迎来了什么样的结局?
印度的野心
印度在1950年1月宣布成立共和国后,印度独立运动的参与人尼赫鲁出任开国总理。
若说印度建国前,尼赫鲁一向主张印度要从大英帝国中独立出去的话,那么印度建国后,尼赫鲁却一反常态,力排众议要将印度留在英联邦内。
甚至,此前积极反对殖民主义的他,在印度独立之后却积极促成了印度对英国特权的承袭,想要对周边的一些小国继续保持“宗主权”。
可以说,真实的尼赫鲁并不如他宣扬的那么“正直”,相反,立场改变之后,他对周边国家的态度就如过去英国对印度的态度,求的不是和平共处,而是武力蚕食。
这也是他出任印度总理之后,明知过去英属印度划定的“麦克马洪线”并不公正,却仍坚持这一条所谓的中印的边界线,甚至企图继续侵蚀更多的中国领土,不断在中印边境蓄意挑起武装冲突并且越演越烈的原因。
他丑陋的嘴脸和狂妄的野心暴露无遗。
尺冬作战前印军高层的争执
1962年10月,尼赫鲁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要将中国军队“清除出去”。
他的目标是在东部占领塔格拉山脊,将中国军队赶出塔格拉山,在西部拔除中国军队的21个据点,占领全部有争议的阿克塞钦地区。
为此,在执行东部任务前,为了加强东部的军事力量,他指示印度国防部成立一个“专门对付中国”的新军团。
这个新军团就是印军特种部队第4军,担任军长的正是深得尼赫鲁信重的印度陆军参谋局长布里吉·莫汉·考尔中将。
在之后的中印战争中,考尔中将也成为了印军方面的主要指挥官。
考尔中将被寄予厚望,越发迫切想要作出成绩来夯实自己的名望。
在新任命出来的第二天,10月6日,他已经飞抵了位于中国藏南地区吉米塘的印军第四军战术司令部,并作出了“进攻的准备要在10月10日前完成”的指示。
这一指示瞬间在司令部内引发了强烈的争议。
其中,蒂迈雅上将最为激动。在他看来,想要在10月10日完成进攻准备是不可能的事情。他质问考尔中将:“你知不知道那儿的地形地貌?”
考尔中将为第4军制定的“进攻塔格拉山脊”的行动计划是印军第7旅必须在10月8日越过克节郎河,在10日越过塔克拉山脊,向守卫在塔克拉山脊南面、克节郎河上游北岸尺冬一带的中国边防部队157团2连的一个排发起进攻。
蒂迈雅上将抱怨道:“那里全是1万4千英尺以上的连绵不绝的大山,在地图上量出的3个小时的行军距离实际走要走上3天,后勤保障更是全部都要靠空投,但空投的一块平地都找不到。”
他看着考尔中将的眼睛,继续说:“制定这种计划,不是疯子就是傻瓜。”
蒂迈雅上将对考尔中将的指挥能力存在强烈质疑。
他直指考尔中将在短短10年内从少校升至中将,甚至坐上参谋局长的宝座,成为前线主要的指挥官靠的不是战功而是“那张漂亮的脸蛋和巧舌如簧的嘴”。
他不相信一个不曾真枪实弹地指挥过一次战斗的人能做好第4军军长的工作。
考尔中将没有理会蒂迈雅上将的连连质问,他只用一句话就让蒂迈雅上将无计可施。
考尔中将道:“我的任命书是尼赫鲁总理亲自签署的,为此你尽可以再辞职一次,不过这回不会再有人劝你收回了。”
考尔中将的话刺痛了蒂迈雅上将伤痕累累的内心。
过去,为了抗议考尔中将的无故晋升,他曾以辞职抗议,可惜并不能让尼赫鲁收回成命,如今考尔中将甚至还越过军衔比他更高的一众将领成为主要指挥官,这让蒂迈雅上将更加心灰意冷。
蒂迈雅上将在尼赫鲁对考尔的宠信下节节败退。
作为一个戎马一生的老军人,他深知考尔轻视了中国军队的实力,却无力阻止他即将进行的“小孩子捋大人胡须的游戏”。
他清楚,考尔中将刚这么执行计划,甚至叫嚣着要在10天内解决中国军队,是因为他以为中国过去忍让了很多次,以后也会继续忍让而不会反击。
蒂迈雅上将试图敲碎考尔中将的“美梦”。
他高喊:“中国绝不会一直忍让。想想蒋介石的八百万军队,想想朝鲜战场上的美八军,想想刚被镇压的西藏军队。中国军队要胜过我们百倍,一旦他们还手,他们会一路攻进新德里,给我们致命的打击。”
蒂迈雅上将一向不认同尼赫鲁的野心,他知晓他不可能如愿,或许就是因为如此,在政治上,他远远比不过懂得一味推崇尼赫鲁的考尔中将。
事实上,他的这番话此时也无法让任何人冷静下来,相反,他激怒了在座的大多数高级将领,引来了一片责骂声。
于是,蒂迈雅上将被推搡出了战术司令部。考尔中将得以继续他的作战计划。
虚报战功,潦倒后半生
考尔中将是一个彻彻底底的投机者。他或许没有指挥大战的经验,却十分懂得抓住政客的心理。
他强令印军最晚要在10月10日做好作战准备,越过山脊,过渡河流,到尺冬进犯中国部队,就是因为他知晓“10日是内阁可以接受的最后期限”。
满足内阁的要求,是他一切行动的最高准则。
否则,过去10年里,在没有参加大战,更没有立下突出功绩的情况下,他不可能从少校一路升至中将,更不可能深得尼赫鲁的宠信,甚至在现在被赋予前线的最高指挥权。
正因为考尔中将深知自己的底细,他在执行作战计划时考虑的就不是实际而是尼赫鲁希望看到的进程。
于是,被考尔中将推着越山、越河,准备到尺冬与中国军队作战的印军第7旅就注定迎来炮灰的命运。
考尔中将的不靠谱可见一斑。
值得提到的是,在10月10日,也即尺冬作战还未开始之前,考尔中将甚至已经写好了捷报,将它发往了新德里。
当时还是10月7日,考尔中将急于表功,绕过正常的途径,直接向陆军总部发了一通长长的电报。
就如蒂迈雅上将讽刺的那般,考尔中将赢在有“巧舌如簧的嘴”。
他并非以下级的口吻作军事汇报,而是像从前线写信给一位疼爱自己的叔叔一般东拉西扯,漫无边际,以至于在他口述时,记录的随从军官累得不行。
这封电报后来结尾时,总字数甚至超过了7800字,发送时用上了将近8个钟头,堵住了无线电路,使其他电报都发不成。
之所以说这封电报是一封“捷报”,是因为在电报里,考尔中将虽指出尺冬作战存在一定困难,但他“正在采取各种可能的步骤来执行政府和你给我的命令”,“我们在即将开始的作战行动的最初阶段能够获胜”。
事实是,印军第7旅的第九营,共计100余人虽赶在10月10日的9点20分赶到了尺冬,向守卫在那里的中国守军157团2连的一个排发起了进攻,却很快就后者击退。
在紧急撤退途中,印军丢弃了包括1名军官在内的7具尸体,丢弃了1门51迫击炮、1挺轻机枪和10支步枪。
若不是此时中方还未作出自卫反击作战的决定,为避免事态进一步扩大,在击退印军进攻后没有趁胜追击的话,印方的损失无疑会更大。
考尔中将“10天解决中国军队”的“美梦”就此被粉碎。
事实上,11月16日,中方决定实施反击,不过用了3天,中国的作战部队就打到了踪影边界的传统习惯线附近,当时考尔中将还差点成为了俘虏。
中印作战以中国取得最终胜利落下了帷幕。考尔中将背负巨大非议,被迫辞去现有的职务,尼赫鲁试图让他担任有职无权、无足轻重的文官闲职,也遭到了国内的强烈反对。
离开军界后,考尔接受金融资本家特贾博士的聘请,却实在无法胜任工作,只能悻悻辞职,从此在军界、政界彻底销声匿迹。
参考文献:
马克斯韦尔. 《印度对华战争》 1981
朱晓明,张云,周源,王小彬主编;拉巴平措,陈庆英总主编;张云执行总主编;巴桑旺堆,周源副总主编. 《西藏通史 当代卷 上》 2022
唐涛等主编. 《自卫反击战》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