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标难?3个常见的投标陷阱,一定要提前避开!

趣讲科技界 2025-01-06 20:44:11

控标,招投标行业的“潜规则”。众多投标人在评标环节败北,往往是因为到达现场后才发觉甲方已心有所属,从招标文件的制定到评标专家的安排都已成竹在胸。其他企业想要中标?几乎不可能。为何同样是认真制作标书,评分时你的得分却总是低于对手,稍有不慎还可能直接被淘汰出局?今天就来揭秘3个常见的投标陷阱,务必注意避开。

1、参数设置暗藏玄机

通过技术参数控标是相当常见的控标手段,过去很多标,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某个或某些参数对应的是某厂商或某设备。这种局做得过于明显,而且国家明确规定技术、服务等要求指向特定供应商属于“歧视性条款”,因此,这种明晃晃的内定已经少了很多。

但取而代之的是参数控标的“升级版”——在招标文件中放一大段文字,列举一系列指标,乍一看好像许多供应商都能满足,但仔细一琢磨,还是只有某个厂家能符合它的要求。

2、资质、证明五花八门

资质问题一直是众多中小微企业的痛点。对于规模较大的项目,几乎都会对参与企业的资质提出较高要求。虽然这些资质并非硬性准入门槛,但作为加分项,它们足以让小规模企业失去中标的机会。采购人员常抱怨当前招标不允许设置过多限制性条款,导致选出的中标人不符合他们的期望。然而,谁能确保那些繁多的加分项不是另一种控标手段呢?

除了各种资质和奖项的加分外,有些项目要求提供的证明文件之详尽程度堪比查户口。例如,要求投标人具备类似工程的业绩本无可厚非,一般情况下提供中标通知书或验收证明等文件即可。但有些项目却要求提供中标公告网站截图、投标保证金银行流水等,连中标通知书等文件也必须是原件。

除了那些早有准备的供应商外,很少有人能提供如此全面的证明材料,最终的中标结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3、标书要求前后矛盾

有些招标文件整体看下来让人云里雾里,其中存在大量前后矛盾,究竟是编制的疏漏还是故意制造的“烟雾弹”,投标人完全不得而知。甚至在标前去做咨询,对方的解释也是歧义百出,令人一脸懵逼。

比如某项目,在“投标人须知”中要求提供总经理和项目负责人签字的声明文件,可是在提供的声明文件模板中却只有其中一个人签字的位置。

这种情况下,签一个人的名字,他可以说你不符合招标文件要求;签两个人的名字,他可以说你未使用规定的模板,总之,你怎么做都有可能是错的。

遇到控标怎么办?

第一,提前规避,在标标达平台提前了解采购单位的历史采购数据、趋势分析等等商业情报,以下以“中国电信”为例:

或者,在标前打电话提出异议,要求其做出解释或澄清。比如对于不合理的加分项,可以询问其是否属于对完成项目有帮助的资质或奖项;对于标书中矛盾的部分,可以列出条目,逐条要求其给出清晰的解释、向对方确认后保留沟通证据。也可以在开标后进行质疑或投诉。若评标过程和招标文件中有明显的倾向性,可以写一份书面的质疑函提出质疑。需要注意的是,质疑函的书写要规范,否则很可能得不到想要的回应。

0 阅读:0
趣讲科技界

趣讲科技界

承蒙您的关注 感谢一路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