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英雄纪念碑碑心石:重103吨,七个半月采运,7116名工人参与

梁晓月辉聊 2024-12-03 16:14:27

人民英雄纪念碑是用1.7万块坚硬的花岗石和洁白的汉白玉砌成的。 但碑身正面的碑心石是一块重103吨的整块巨石,巨石采自山东青岛,从开 采、启运、吊装,许许多多的人和事都鲜为人知。采用这块巨大的碑心石,究竟发生了哪些鲜为人知的故事呢?

人民英雄纪念碑是用1.7万块坚硬的花岗石和洁白的汉白玉砌成的。其中正面的碑心石是一块整石,称得上是中国建筑史上少有的完整花岗石,重达百吨, 石料来自山东青岛。

采运这块碑心石,历时七个半月,于1953年4月1日动工至10 月16日大石料运抵天安门广场工地。7116名工人直接参加了这项工作。

关于碑身石料,一度曾有个有趣的想法,由西直门到颐和园之间,有一条清 代以高质量巨石铺成的石板路。其石的色泽偏暖,有黄、紫诸色的斑驳变化。因 已建成了沥青公路,此路已多年弃置不用。如能加以利用作为碑料,倒是就地取 材、节省材料及运费的好办法。后因无法配到质量、色彩相同的碑心石而作罢。

关于碑心石,也有一个反复的过程。按中国传统,石碑应是以一块整石剖面的,较重要的碑则更无例外。若尺寸太大,则碑座和碑顶可用相同石料拼接,但 碑身仍应是一块整石。但人民英雄纪念碑体量过大,不可能用一块整石。

当时担任碑建会秘书长的薛子正提出以每面用一块石、四块合成碑身的办法,以便令 它尽可能的完整。对此梁思成提出了不同意见。他简单地计算了一下,若用四块 巨石拼成碑身,则前后两块石料每块重215吨,两侧之石每块重137吨。

运输过程需按半加工的毛料计算,则重量还会更大。当时我国的铁路 条件,无论是车皮或沿路的多数桥梁,都不堪此重负。更不要 说由铁路车站到广场的运输,困难将会更大。

而且如此重大 工程计划,总要留有余地,以免出现万一的情况,不至于束手 无策。实际上梁思成的考虑是正确的。他前面的计算是以碑 身石长的米数为根据初步估算的,而在以后的施工设计中, 碑身实际长度,达到了22米左右。整石的重量将更大,施工运 输上将有许多困难难以解决。

最后决定,有毛主席题字的碑心用整石。碑身的其余部 分以小石块(其实也不小)拼成;背面周总理手书碑文石,则以7块巨石组成。经多方考察,纪念碑的石料块选用青岛浮山 的花岗岩。这种石材质地坚硬、不易风化、色泽紫灰凝重,具 有“永垂不朽”的品格。

根据建筑设计,碑题石面长为14.4米,上宽2.48米,下宽 2.72米,要求是一块整石,其厚度视结构与施工的需要而定 (最后定为0.6米)。从施工角度考虑,石料毛坯不能过薄。

根据计算,石料为0.6米厚的薄板,在长15米的情况下,平放时的自 重将导致石板自行折断。石料来自青岛浮山,在漫长的运输 过程中,更是无法保证安全。故在开采原地的石坯需要厚达3 米才行,这就是说毛坯将重达320吨以上。

如何取得如此巨大的整体石块,使其安全脱离岩体,成 为采石施工中的难题。技术员对此也毫无经验可借鉴,曾依 据当地老石工的主张先选择一大的平整岩体,四周凿几个炮眼,在深处埋上炸药,打“闷炮”。所谓“闷炮”即爆破不开花, 仅在山体内部掀起一水平裂缝,然后,在上层剥出大小石块。 但是试了两次,结果都达不到所需要的平面尺寸。

于是,技术人员和老石工讨论商议,决定按需要尺寸,沿 四周挖4米深的槽,同时注意到选择的碑体平面应与岩石结 晶层理平行(岩浆冷却时,自上而下逐步形成看不出的结晶 层理),再沿石槽,在石料预计的剥离面四周横向等距凿几十 个对称楔子眼。另外,石料长边两边对向凿出8个置放千斤顶 的窝龛,其中都放置了200吨的千斤顶。在行动时,由几十人 持重锤将铁楔插入预定剥离线中,同时捶击,力量不宜过大, 但需要同步均匀,此时8个千斤顶也压足了力量。这样,按口令同时捶击。捶击几次,石料果然按预定剥离面分离,成功解 决了大石料的开采问题。

1953年7月开采出的大石料荒料为长15.3米,宽3.55米, 厚2.1米,重300吨。

接着是把大石料抬起、架空,底下安上铁轨和道木,又在 上坡、下坡挂上钢索和滑轮,上下控制其下滑速度,在统一指 挥下,缓缓下滑至坡下平地,然后翻上铁架放稳,进行第一次加工整形,并减重至280吨,准备运往青岛车站。

浮山采石场距青岛车站大约30公里,大部是丘陵地,如 何搬运,最初设想是修一条临时重轨铁路直达石料处,但这 谈何容易?

当时刚刚建国,百废待兴,铁道的选线和路基、桥梁建设 所费的人力、物力、财力,以及时间等,各种条件都不能满足 要求。

当时有一位鞍山老起重工、共产党员张合符,虽为半文 盲,但经验丰富,头脑灵活。他提出还是采取我们古老办法, 用滚木及推土机一步步牵引滚移,有些小桥则下垫木垛填 实。“滚木”是鞍钢支援的无缝钢管的初坯,这样既稳妥,速度 也不算很慢。8月19日,大石料由山场起运,经过4个村庄、一 个山岭、十余处桥梁及交通最繁华的市内街道,于9月27日将 石料顺利运抵青岛车站。

那时期,我国铁路平板车皮载重大都是30吨的。铁道部门多方协助,了解到 东北小丰满电厂有90吨平板车皮,但没有更大的了,不可能专门再设计新的载 重更大的车皮。商量着用两个车皮拉,但考虑运行中铁道的转弯、上下坡都得借 用活动转盘等方法,对这么重的石料的安全也无把握。

最后还是采取最简单的 办法,按90吨车皮超载10%考虑,先将280吨大石料抬上90吨车皮,再将石料垫 稳后,进行第二次加工到100吨。石料略呈中间厚,两头薄。为使石料安全些,火 车车速减缓。以直线每小时20公里,弯道及进站每小时10公里的速度,于10月13 日,抵达当时前门的西车站。随后又用同样的方法,将石料搬运到广场工地。

最后一次加工是使石料厚度达到0.6米。故加工时,石料不能平放而是侧立 加工。按预定的尺寸,再加两侧的压缝宽度,共重60吨。最后的关键问题是石料 如何起吊,就位于高达十几米的准确设计位置。首先是石料的保护、包装,先用 厚木料在四周环抱住,再用铁架箍紧。提升完全靠石料、木料间的摩擦力。此外 利用碑的混凝土筒作为起重支柱,用重型卷扬机起吊。碑身两旁各立一个高吊 杆,以调整石料的摆动及平正。

华克专工程师从开采、运输、加工到最后安装,寸步不离,老起重工张合符 担任吊装总指挥。在缺乏施工经验的情况下,在在场职工的密切配合下,凭借建 筑工人们的才智,加工好的巨石,一点点准确地安全就位了。

作者:闫树军

现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指挥学院干部,大校军衔,天安门纪念品收藏研究专家。

曾任某集团军炮兵旅文化干事、副教导员,总后干部轮训大队参谋、干事,后勤指挥学院研究生队队长、后勤指挥学院印刷厂厂长。现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指挥学院干部,大校军衔,天安门纪念品收藏研究专家。

内容来源:《图说人民》解放军出版社

0 阅读:0

梁晓月辉聊

简介:梁晓月辉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