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3大噩耗,特朗普承认美国有困难,万斯强调:他没想对华开战

八戒说科学 2025-04-14 10:03:38

2025年4月10日,一场席卷美国的“经济风暴”忽然爆发,令特朗普政府措手不及。

仅24小时内,美股接连暴跌、美债市场涌现狂潮式抛售,向来被视为“铁杆盟友”的阿根廷居然突然“倒戈”与中国再次续签货币互换协议。

这三大噩耗仿佛精准打击,让美国金融市场瞬间陷入恐慌,道指暴跌2.5%、纳指重挫4.31%,市场弥漫着阴郁的末日气息。

就在此时,特朗普罕见地对外承认“美国遇到了困难”,而副总统万斯更是发布了一条惊人的警告:“华盛顿有一群人想对华开战,这太疯狂了!”

从盟友倒戈到内部撕裂,从市场崩盘到距离战争仅有一步之遥,美国究竟走到了怎样的十字路口?

美股暴跌:特朗普关税政策的“回旋镖”

2025年4月10日,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一路狂泄,跌破3.9万点大关,标普500重重下跌3.46%,科技股更惨不忍睹。

以特斯拉、苹果等领军科技企业为代表的明星股频频闪崩,其中特斯拉单日市值蒸发超过500亿美元,引发市场一片叹息。

就在几周前,特朗普还试图通过“暂停对75个国家征收关税”来提振贸易,但随即发出的对华125%关税政策却像一记“回旋镖”,把自己狠狠击中。

最直观的结果就是企业供应链成本被推向高位,资本市场失去信心,引发抛售潮此起彼伏。

4月9日,特朗普对外宣布“对华关税缓期90天”,原本被资本市场视为短暂的利好,结果却很快被中国的新一轮反制关税反噬。

伴随着中国宣布将对美国进口商品加征84%的关税,包括苹果、通用等高度依赖中国市场的企业股价瞬间跳水。

市场被“突袭”般的消息搅得天翻地覆,投资者对未来前景的恐慌从社交网络一直燃烧到华尔街的交易大厅。

有华尔街人士感叹道:“特朗普想利用关税营造强势,但却忽视了供应链全球化的现实规律,这是在拿美国经济豪赌。”

更令人头痛的是,摩根大通抛出警告:如果美联储被迫启动降息以平抑股市恐慌,那么美元的信用势必进一步遭受冲击。

“靠降息、放水来救市,只是饮鸩止渴。不断扩大的赤字加上全球避险需求下滑,美元还能撑多久?”美国国内对此也充满质疑。

人们在咂摸着特朗普政府“朝令夕改”的贸易战略时,也怀疑,当政客的鹰派冲动毁坏了多年的国际供应链格局,等待美国的,或许不仅仅是一场股市的下跌,更是一场国际信用的浩劫。

美债危机:日本带头抛售,华尔街“坐不住”了

就在股市暴跌的同一个时间节点,美国国债市场也出现了令华盛顿坐立难安的信号。

2025年6月即将到期的6万亿美元美债面临巨大的赎回与展期压力。

4月,日本率先减少对美国国债的持有规模,单月减持高达375亿美元。

作为日本金融体系中极具影响力的Norinchukin Bank,更是宣布计划抛售约4600亿元美债以止损。

有人评论,这几乎是一场对美元信用的“釜底抽薪”。

随着日本带头抛售,其他持有巨量美债的机构也开始转为观望甚至有意跟进,顷刻间,美国国债收益率飙升了40个基点,30年期国债价格跌至20年来的最低水平。

华尔街部分分析师开始喊话:“这不只是一次简单的避险撤离,而是对美国庞大债务体量和债务上限僵局的忧虑正在爆发。”

当被问及此事时,美国财长贝森特还在极力淡化危机,声称“这是市场正常去杠杆化”。

花旗银行却直言,“美债的全球避风港地位正在被动摇。”

深层作祟的原因不难看出,美国债务上限问题始终悬而未决,国会内部互相推诿,让外界看不到一个可行的解决方案。

评级机构惠誉也在此时发出最严厉的警告,声称美国2025年的财政风险“空前严峻”。

这意味着,如果华盛顿无法拿出有效的增收或削减开支方案,“世界第一经济大国”外衣之下的债务雪球还将越滚越大,终有一天难以收场。

盟友反水:阿根廷“倒戈”与中国续签350亿协议

如果说美股、美债的暴跌让人看到华盛顿急需资金“续命”,那么阿根廷的突然“倒戈”则让特朗普政府在外交层面也尝到苦果。

2025年4月10日,阿根廷央行宣布将中阿货币互换协议激活部分延期至2026年,总金额高达350亿。

外界更加注意到,阿根廷总统米莱多次被称为“阿根廷版特朗普”,但他显然在货币政策与对外关系上没有一味追随美国的意图。

阿根廷经济团队承认,国家正面临严重的通胀与外汇储备短缺,若坚持绑定美元却得不到美国实际支持,只能纸上谈兵,不如“另寻出路”。

在阿根廷看来,中国保持了稳定且扩张中的外汇储备,是阿根廷获得流动性支持的最好选择。

这让白宫无比尴尬,一直把拉美视作自家后院的美国,没想到后院正变得愈发陌生。

另一方面,“阿根廷特朗普”米莱依旧在公开场合表达与华盛顿政治上保持伙伴关系的意愿,但他的经济团队却频频和中国的金融机构接洽,达成更务实的合作。

美国对于阿根廷这场“倒戈”多少显得措手不及,以至于特朗普措辞激烈地在推特上批评阿根廷“背弃朋友”,但实际上难掩美国在拉美地区经济话语权的滑落。

欧盟“最后通牒”:90天后对美加税25%

正当美国在自家“后院”遭遇阿根廷的冷待,跨大西洋关系也迎来了惊心动魄的考验。

欧盟委员会在2025年4月7日敲定了反制清单,如果在4月15日投票顺利通过,那么90天后,美国对欧出口的钢铁和铝制品将面临25%的关税,涉及年贸易额超过200亿美元。

欧盟这记硬拳,对刚刚深陷股债双杀的美国来说,是雪上加霜。

德国总理随后罕见地对特朗普进行公开批评,指责特朗普“单边主义破坏跨大西洋信任”,呼吁欧洲应该积极寻求更平衡、更多元化的贸易伙伴关系。

法国方面则更进一步,倡导欧盟加速与亚太国家签署自贸协定,试图以此替代对美国的依赖。

从表面看,这不过是打贸易关税的常规牌;从深层意义上讲,欧盟对美国发出的“最后通牒”透露出全球秩序的新一轮洗牌:当美国一再利用关税大棒胁迫他国时,就要承受被反噬的痛苦。

由于欧洲一直在能源、汽车领域对美国存在一定依赖,不少美国官员仍在豪赌欧盟最终会在谈判桌上让步。

但是,这次一系列的政策信号显示,欧洲人似乎不再甘当配合美国唱戏的配角。

万斯“踩刹车”:痛批鹰派“别把美国拖入战争”

就在美国金融市场风雷激荡之时,副总统万斯在2025年4月11日的社交媒体上突然发声:“别把美国拖入战争”。

万斯直指五角大楼的鹰派集团,评骘他们在经济上依赖中国供应链,却又不断鼓吹与中国进行对抗,这样的逻辑可谓自相矛盾、荒唐至极。

他的这番话涛声甚大,让白宫内部矛盾浮出水面。

万斯强调,当前的美中贸易争端必须通过谈判而非战争来解决,否则只会让本已脆弱的美国经济再度雪上加霜。

这一表态与财长贝森特主张的“降息救市”方案有着共同的“务实”基调,也算是在当前美国政策圈子里扔下一枚重磅炸弹。

而以国务卿鲁比奥为首的鹰派阵营却对万斯的呼吁嗤之以鼻,认为“只有保持对华压力,才能捍卫美国主导地位”,双方在媒体上你来我往,火药味十足,让外界看得眼花缭乱。

与此同时中国外交部坦率回应:“美国应该停止把中国当作假想敌。”

并借机宣布将对拉丁美洲扩大投资规模至5000亿美元,令美国在拉美的“后院”再次风声鹤唳。

万斯的警告道出了华盛顿某些人的危险想法,试图用“对外冲突”来转移国内经济焦点,来拉抬政治筹码。

但万斯不愿背这个锅,他将自己定位成“理性派”,直言不讳那些动辄高喊“对华开战”的言语只会让美国陷入更深的泥沼。

结语

从这几天接二连三的风暴事件可以看到,美国在股市与债市两重失血、外交战线接连碰壁的背景下,早已失去了往日不可撼动的超级优势。

未来的国际竞争也许更可怕的不是对手多强,而是自己看不清形势,把筹码一张张地输掉。

美国若想真正走出阴影,终究还是要先和自家的内斗算笔清楚账,再放下身段,更务实地与世界各国谋求共赢。

1 阅读:513
八戒说科学

八戒说科学

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