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制”导弹落波兰,有弹片就有真相?美欧借G20大台开“反俄小会”

护你余生无忧 2022-11-16 16:14:31

波兰当地时间15日下午3时40分,一枚“俄制导弹”落在叫普热沃杜夫的边境村庄,造成两名当时在距村庄1公里远的谷仓工作的男性农民死亡。

这里距离乌克兰边境仅6公里远,但领土内,一米也是领土。

目前,除波兰方面的声明之外,包括导弹类型及发射地点等细节都不明朗。波兰大动干戈召见俄罗斯驻波兰大使要求解释。但波兰政府描述事件的措辞、以及各方人士在讨论时,仍选择使用“俄制导弹”的说法。

俄国防部已经很明确否认是自己一方所为,新闻报道是在“蓄意挑衅”。

拜登说,从导弹轨迹来看,爆炸事件不太可能是由俄罗斯发射的导弹引起。

美联社报道说,初步调查显示导弹由乌克兰军方发射,目的是拦截俄军攻向乌克兰电力设施的导弹。

乌克兰外交部长库列巴在推特上则指向明确,“俄罗斯正在宣扬一种阴谋论,也就是这是一枚落在波兰领土上的乌克兰防空导弹,这不是真的,没有人应该相信俄罗斯的宣传或放大其讯息”。

俄罗斯方面,乌东顿涅茨克地区领导人普希林说,“有关俄导弹落在波兰的报道是乌克兰的挑衅,对方试图将更多的力量吸引到冲突中”。

这种事情别急着乱扣帽子,搞不好就自我打脸。

已知信息仅有导弹为“俄制”,俄乌双方都使用俄系武器,逻辑上,双方都有可能,无法判定。

事件中还有事实和真相吗?

一定有,但就像无数起早前的“假旗行动”一样,真理在大炮射程内,真相捏在话语权掌握者的手里。

到底谁干的?

有一种可能是不受政府控制的组织或势力。

乌克兰这边不服泽连斯基的极端派,分分钟存在把事情搞大的冲动,不会容忍事态平息,或俄乌之间媾和。一旦出现缓和迹象,就会想方设法干一票大的。

俄罗斯鹰派人士则对俄军从赫尔松撤出大表困惑和不满,也存在激化战事的动机。只不过,就算是俄方个别组织所为,俄方也不会承认,承认就等于自认对内部管理松懈。更要命的是,一旦开了承认的先例,以后但凡有类似对乌、对波攻击,所有的账都会算到俄罗斯头上。俄罗斯就算展开内查,调查出事实,也会从内部消化,对外保持不承认。

拜登纠集北约一群领袖们开会,甚至波兰极有可能援引北约条约第四条款,召开成员国紧急会议,这里离标志着开战的第五条款,有一场世界大战的距离。

拜登应该很享受这个混合了北约、G7和G20的会议。

他所坐的位置旁边,有英国首相苏纳克和加拿大总理特鲁多,两个盎格鲁萨克逊人国家拱卫着美国总统。

而背景中,两个类似灯罩或华盖的饰品,正好在苏纳克与特鲁多的头上,两个“哼哈二将”给拜登撑腰。这个座位顺序是一个奇怪的安排,毫无疑问,是一次特别会议,从房间格局看,拜登无疑是坐在了C位,但执政资历相当长的马克龙无缘紧邻C位,反而是刚上台不到100天的苏纳克坐在了极其显眼的位置。这个位置显然抬举了这个新科英国首相,本来,这个位置属于特拉斯。

德国总理朔尔茨和意大利总理梅洛尼都上任不久,只能溜边儿坐了。不过比他们更边缘的还有岸田文雄,几乎是一个服务员上茶时,需要让开的位置。

这个座次的解释,或许只能从对美国马首是瞻的忠诚度来安排,同时也结合了部分北约会议或G7会议的排位,构成了这么一个混合座次,无非就是想烘托美国盟主。

第四条只是说明事态紧急,有各方碰头的必要,就是任何一方认为成员国的领土完整、政治主权独立或国安安全受到威胁时,北约共同协商。

第四条款从1949年成立以来,只触发过7次,最近一次是2022年俄乌冲突之后,拉脱维亚、立陶宛、波兰、保加利亚、捷克、爱沙尼亚、罗马尼亚和斯洛伐克等周边国家举行的会议。

如果波兰援引第四条款,其他北约成员国并没有义务进行军事行动,北约盟国仍然有足够弹性和空间。

就算调查结果证实导弹由俄罗斯发射,也仅仅构成启动第五条款的可能,只有认定俄对北约国家有实质性攻击的真实意图和实质破坏,缺一不可,才有可能动用第五条款“集体防卫权”。

这就无法界定了,意图是一个太虚无缥缈的东西,来自主观判定。

“集体防卫”兹事体大,一旦触发,就可能扩大战场到北约全体30个成员国。

北约成立以来,“集体防卫权”仅在2001年美国遭受9.11攻击后触发过一次,当时北约部队部署到阿富汗。

劫持民航班机撞击纽约世贸大楼,跟导弹部件落在边境,这中间差多远?

再好战的人,也没法凭借几枚导弹残片把北约集体绑上战车。

1 阅读:22
护你余生无忧

护你余生无忧

别说你不求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