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广昌豪砸50亿,买下抗癌药新贵

21世纪商业评论 2024-06-25 23:40:50

记者丨韩璐 编辑丨谭璐

复宏汉霖停盘月余,郭广昌终于亮出底牌。

6月24日晚间,复星医药公告,控股子公司复星新药将私有化复宏汉霖,收购其他现有股东持有的股份。

收购对价合计不超过54.07亿港元,合计人民币50亿元,复星新药计划以并购贷款及自有资金支付。

6月25日,复宏汉霖复牌,收报22.5港元/股,涨幅19.43%。

近两年,复星系“瘦身”,退出各种重资产。

“经过30多年的发展后,复星已经明确知道,哪些行业是能做好并且已经形成竞争优势的。”郭广昌说。

生物医药便是重点之一。买下复宏汉霖,郭老板麾下多了一台赚钱机器。

买下好矿

2024年,郭广昌强调,复星要在全球各个行业“深挖矿”“挖好矿”,把稳定的盈利增长作为未来的核心目标。

在他布局中,复宏汉霖是已探明的一座好矿。

去年,复宏汉霖首次年度盈利,成为国内首家依靠产品销售盈利的18A生物医药企业,营收54亿元,净利润 5.46 亿元。

目前,复宏汉霖有5款产品获批上市,其中3款为实体瘤治疗产品。

去年,这5 款产品的销售收入约45.535亿元,其中PD-1肿瘤药斯鲁利单抗(H 药,汉斯状)全年收入11.198亿元,同比增长超两倍。

“复星这几年在瘦身和聚焦,私有化复宏汉霖,对于创新药品、盈利能力都是加持。复宏汉霖与复星医药在商业化和出海方面本就有合作,接下来协同更高效。”一位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

2010年,复星医药及海外科学家团队合资组建复宏汉霖,专注于单克隆抗体生物类似药、生物改良药以及创新型药物的研发及产业化。

公司CEO兼CFO朱俊在接受《21CBR》记者采访时表示,最初在赛道选择上是讲究的。

全球生物类似药市场的年复合增长率超过50%,研发周期大概要5-6年,而一款创新药的研发周期通常是十年。

“生物类似药的投入周期短,10亿元研发成本集中在4年里花掉,企业的资金压力很大,账上每年至少要有2亿元现金。如果5款产品同时进行,每年的投入资金至少10亿元。”朱俊说。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复宏汉霖的财务表现并不喜人,2019年至2022年,累计亏损35亿元。

如朱俊所言,根据做生物类似药的成功率与可预知的研发周期,熬过头10年,盈利成为必然。

“一款生物类似药的平均年销售额约10亿,净利润40%左右,上市五年即有50亿元营收与20亿元净利润。”赚钱在朱俊的计划中。

出海谋生

复宏汉霖持续投入研发,十年投入25亿元,其中约20亿元来自复星医药的支持。

2022年末,复星医药曾出资60亿元,独家引进PD-1产品汉斯壮在美国的商业化权益,首付款高达10亿元。

此举被外界视作为“另类输血”。

“钱总是花在最有希望的孩子身上,任何企业都要为未来投入。”复星医药董事长陈启宇曾表示。

十年后,这已是国内自研产品商业化最多的上市生物药企。

其发展轨迹和市场布局,符合郭广昌提到的创新、盈利、全球化。

复宏汉霖很早就自建团队,培养全球化的临床、注册及高质量工艺体系的能力。

去年12 月,汉斯状登陆印尼市场,成为首个发货海外的国产PD-1单抗药。

今年4月末,汉曲优在美国获批上市,主要用于乳腺癌、转移性胃腺癌或胃食管交界腺癌治疗,这是首个在中国、欧盟、美国获批的“中国籍”生物类似药。

5月底,公司另一款生物类似药汉利康也在秘鲁正式获批。

复宏汉霖正加快在全球布局团队与临床研发。

公司全球产品部总经理李靖向《21CBR》记者透露,5年前,其临床试验大部分依靠CRO企业,现在已逐渐改变模式。

“我们在中国内地、中国香港、美国、澳大利亚都有自己的运营团队,去年新开了两个全球三期临床试验。”

李靖称,这种体量的临床规模,一要建团队,二要建立质量管理体系,有独立的临床合规和监察团队,还要请独立第三方来核查。

一波三折

复宏汉霖在资本市场的进展不算顺利。

2019年公司在港交所上市,募资30.96亿港元,上市当日市值约267亿港元。

到此次停牌前,其股价仅18.84港元/股,市值约102亿港元。较上市之初,市值蒸发超六成。

按照公告披露的价格,复宏汉霖将以24.6港元/股私有化,较停牌前溢价30%。

此次收购,公司估值133.7亿港元,约合人民币124亿元。交易前,复星医药持有复宏汉霖股权,合计59.56%。

由于港股的流动性与估值不高,复宏汉霖想过回A。

去年7月,复宏汉霖表示不再推进A股上市计划,并称此是举综合考虑公司情况及资本市场规划。

根据此前科创板IPO计划,复宏汉霖拟募资40亿元。

其中,24亿元用于“生物类似药及创新药研发项目”,7亿元用于“生物医药产业化基地项目”,9亿元用于“补充营运资金”。

复宏汉霖当年计划开展的在研产品,有部分已陆续上市,生产基地也逐步落成投产。

朱俊预计,生物类似药可以提供稳定的现金流,“只要看准品种,付出种子研发期的5000万元,一旦BD交易成功,之后都是赚钱的,在商言商,是一个很好的生意。”

盈利之后,复宏汉霖可以做高风险的创新药或更难的适应症开发。

按计划,将有两款产品在美国报批,汉斯状的肠癌、胃癌三期适应症将有所进展。

“公司运营的王道,就是尽量打磨好自己,炼好身体,自然而然公司的现金流就好了,利润也好了。出海的节奏,人才的替换,自然会来。”

朱俊说,复宏汉霖不是短期主义,“不会有哪个创始人卖掉一两亿股票,套现走人。”

此次交易后,会否涉及到高管团队的调整,复星医药以及复宏汉霖相关负责人未有回复。

3 阅读:1554
评论列表
  • Tina 2
    2024-06-26 03:16

    18A公司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