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年轻人来说,若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忽视了积极锻炼的重要性,并且在饮食方面也总是挑三拣四,以至于自身的钙质摄入量偏少,达不到较为理想的骨骼数以及质量水平,那么就很容易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患骨质疏松症的几率。可即便这类疾病的患病人群正在逐年递增,但还是有很多人都对这种疾病知之甚少,比如,常见的这些骨质疏松“误区”,就有很多人都“中招”。
第一:多喝骨头汤就能够预防骨质疏松症
人们在生活中经常说“吃什么补什么”这句话,而这也就导致许多患有骨质疏松症的人都认为,骨汤就是补钙的首选。
但实际上,牛奶中所含有的钙质水平要远比骨汤高,对于上了年纪的老年人来说,在喝骨汤的过程中,往往能够溶解骨头中的许多脂肪,因此,若是长期食用,就反而容易增加其它一系列健康问题的发生率。
所以,若想在生活中有效预防骨质疏松症,就要尽量保证自己的饮食多样化,少吃一些油腻以及脂肪含量高的食物,同时,也要增加高钙食物的摄入比重。
第二:骨质疏松症容易骨折,不能锻炼
不少人都认为,患上骨质疏松症后,在平日里很容易出现骨折现象,因此便不能进行运动锻炼,但若是长期不进行锻炼,反而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骨质流失量以及骨质疏松的程度,比如,长期卧床或骨折的患者,他们患上骨质疏松症的几率就会高很多。
由此可见,积极进行体育锻炼对于预防骨质疏松症来说,其实是有较好效果的,反之,便会促使自身肌力下降,进而影响骨骼功能。
第三:通过自我感觉可以判断疾病
在不少人的认知中,都认为身体健康、骨头不痛不痒,就不会与骨质疏松症打上交道,但这种想法却并不正确,是否会与骨质疏松打上交道,并不能依赖于自我感觉。
大家要知道,临床上绝大多数骨质疏松症患者在其患病初期以及中期,都不会有特别明显的不适感觉,甚至是完全没有感觉,可一旦等到有腰痛或骨折等情况发生时,再去确诊和治疗,那么往往就已经为时晚矣了。
临床上,前期用于确诊骨质疏松病症的途径一般依赖于骨密度以及定量CT检查,但对于病程长达10年甚至更久的老年人患者来说,就需要通过X线检查来进行更为详尽的判断了。
第四:只有老年人患有骨质疏松症,与年轻人无关
骨质疏松症其实并不是老年人的专利,如果年轻人在日常生活中不积极进行锻炼,并且长期饮食结构不平衡,那么也很容易影响体内的钙质水平,久而久之,便自然会大大增加骨质疏松症的发病几率。
第五:改善骨质疏松症,只需补钙
从医学角度出发,骨质疏松症是与自身骨代谢异常息息相关的,对此,若是仅仅靠补钙来加以调理,效果可能并不会很好,而真正要做到的,应该是改善骨量,增强骨强度,并在生活中要积极预防包括骨折在内的一系列概括性治疗。
比如,要积极调整自己的饮食结构、科学合理用药、坚持锻炼以及做好相关的预防功能等,这些都是非常有必要的。
第六:年龄是造成骨质疏松症的主要原因
年龄其实只是诱发骨质疏松症的常见因素之一,但有些时候,一些免疫性疾病,比如大家所熟知的红斑狼疮以及类风湿等,这些疾病在治疗过程中往往需要利用到糖皮质激素,而这类药物的摄入也很容易在一定程度上诱发继发性骨质疏松症。
此外,大家在生活中若是经常饮用碳酸饮料、咖啡、酒等,那么也同样会诱发骨质疏松症。
对于有骨质疏松症家族史的人来说,最好在35岁左右时,就去医院进行一下相关检查,以及时掌握自身骨密度情况,并决定是否需要进行相应的医学治疗。
【本图文由“熊猫医学”新媒体独家原创出品,作者裳荌,未经授权,请勿转载、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