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狂飙》“高启强”出圈,张颂文,47岁未婚未育,大器晚成

大白说红楼 2023-02-14 08:46:18

因为《狂飙》而出圈的演员张颂文又上热搜了,在机场面对众多热情的接机粉丝,张颂文显得有些生疏无措,他说:“特别特别谢谢你们,我不知道应该怎么配合。”

豆瓣评分8.6的年度大剧《狂飙》终于大结局了,网友甚至要求查一下高启强,因为不像演的。戏谑的评论无疑是对高启强的扮演者张颂文的最大肯定。

打开张颂文的微博,能看到他会热情回复大家的评价,发布一些对生活的感悟,浓浓的文艺气息,但感觉不到“假”和“装”,只有直击内心的真实和触动。

谦虚、感性、真实又不失幽默是他的风格。

张颂文至今没有在北京买房已经人尽皆知,他公开发声说,虽然没买房,但过得很开心,从来不觉得自己很惨,希望大家不要不停地写他很惨。

话虽如此,但张颂文的演艺生涯真的很不顺利,蛰伏二十年,才终于当上主角。

他的经历,可以说是一个理想主义者在名利场的胜利,让人佩服。

01

1976年,张颂文出生于广东韶关的一个普通家庭,母亲是村医,父亲是军人。11岁时,好不容易父亲从部队转业,全家团聚,然而美好的时光一瞬即逝。

13岁时,张颂文的母亲身体不适到医院检查,被诊断为晚期肝癌,尽管张母是一个内心强大的人,咬牙承受着身体的巨大痛苦,也配合各种治疗,但仍然在这年年底撒手人寰。

张颂文内心痛苦不已,他终究失去了那个总是鼓励自己勇敢,遇到困难不要逃避的“灯塔”。

但母亲教给他的信念和坚持,陪伴他度过了漫长的低谷和接踵而来的不顺。

张颂文中专毕业后就进入社会,他尝试过多种工作,如厂里当过印刷工、饭店做过服务员、装过空调,后来又当了导游。

知识面宽又热心的张颂文在导游这个领域干得风生水起,在社会平均工资只有几百元的年代,他做到了月薪两万。

当张颂文一天天说着同样的话,路过相同的街道,去重复的景点时,他突然觉得有点倦怠,仿佛自己未来几十年的生活已经一眼看尽,但是自己才23岁。

这时,旅行社来了一位新同事,两人聊天时,对方问他:“哥,你的梦想就是当导游吗?”张颂文愣了一下,开始认真思考这个问题,对方接着提示他:“就是你平时都喜欢什么啊?”

“看电影,世界各地的都喜欢。”张颂文脱口而出。

回到家后,张颂文又反思了自己目前的困局,他决定趁年轻勇敢一次,追寻自己的梦想—当导演。

02

1999年,张颂文直接辞职,怀着忐忑又激动的心情,来到了北京。他前往北京电影学院咨询,谁知导演系在99年和2000年都不招生。

沮丧的张颂文顿时失去了方向,招生老师为他想了个“曲线救国”的法子:报考北电的表演进修班,学好表演,之后再寻求做导演的机会。

半年的备考时间对张颂文这个门外汉来说,实在太短了。他争分夺秒地学习,特别是为了改掉自己的广东口音,张颂文还用口含石子的办法来纠正平、翘舌发音。

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张颂文以专业第一的好成绩考入了表演系高职班。

因为年龄比同班同学大,张颂文只能更加努力,优秀的专业成绩和组织能力让他当选班长,但是他却没有得到剧组的认可和青睐。

张颂文曾在节目中说:“经常都会有剧组到班上来选人,但从来没有选中过我。形象和身高是我的硬伤。”

有一次,张颂文被导演单独叫去,在去的路上他激动不已,甚至已经在猜测自己的第一个角色会是什么了。

然而,导演见到他说的话却是:“张班长,麻烦你通知一下这几位同学。”

因为成绩优异,专业过硬,毕业后,张颂文留校任教,当然另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没有剧组要他。

青年教师的工资微薄,张颂文一边工作,一边继续面试剧组,打击是一波接着一波。

毕业第一年,他面试280个剧组被拒;第二年,面试360个剧组被拒;第三年,面试200家剧组被拒。

时间到了2008年,张颂文备受打击,但仍心怀希望。为了不离开喜欢的领域,也为了生存,他想了个办法。

创办表演培训班。

参加过培训班学习的网友发帖说,张颂文老师的教学非常有风格,没有长篇大论,以实践为主,但对表演能力的提升十分显著。

如,一次,张颂文让学生表演在路上看见一个钱包并把它捡走的人。

他不会首先示范,而是让学生先尝试表演,很多学生都加入了左顾右盼,遮掩打望等肢体、表情动作。

随后,张颂文拿着几个空钱包,带着学生走到街头,扔下钱包后,让学生等在附近观察。

结果每一个捡走钱包的人几乎都没有多余的动作,只是快速而悄无声息地捡起钱包就走。

有点讽刺的是,张颂文教过的很多学生都渐渐在影视圈站稳了脚跟,但是他自己仍然没拍过戏,甚至算不上一个演员。

因为没有作品,张颂文时常会陷入自卑的情绪。

03

2009年,张颂文遇到一个人,是挚友,是知音,更是伯乐—知名香港经纪人赵玉德。他带过舒淇和张家辉等很多大牌明星。

但是,赵玉德就看中了张颂文,尽管他只是在一个在影视剧中跑龙套的籍籍无名者。

赵玉德笃定张颂文是一块金子,早晚会出人头地。

为此,赵玉德孤注一掷,放弃了香港打拼下的江山,来到北京,给张颂文一个人当经纪人。

赵玉德给张颂文带来了很多资源,结果,张颂文却没有领情,不是嫌弃剧本不很,就是说人物空洞,角色不是自己喜欢的......

整整七年,张颂文就在这样的挑三拣四中度过,演的戏极少,但赵玉德始终尊重张颂文的决定,不会勉强他。

转折点发生在2016年,一次酒后闲聊,赵玉德以开玩笑的口吻对张颂文说:“你能不能为我想想,我现在都快没钱交房租了。”

张颂文这时才猛然间醒悟,因为自己的执拗,让赵玉德跟着一起受苦,内心自责又愧疚。

为了弥补对挚友的亏欠,张颂文在这年一下接了五部戏。

然而遗憾的是,赵玉德没有看到这些戏播出,就因为突发心肌梗塞骤然离世。

张颂文痛苦万分,他将对挚友的思想化为拼搏的动力。

赵玉德的一件棕色皮衣被张颂文留在身边,他在《狂飙》中穿过,在出席活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时刻也会穿上。

张颂文希望可以用这种方式,和赵玉德分享自己的精彩。

在节目中,张颂文说:“相信他要是还活着,一定会为我高兴的。”

为了纪念赵玉德,张颂文还在自家院子里,赵玉德常坐的位置布置了风铃,一有风吹过,就发出“叮叮铃铃”的响声,就像老友还在那里跟自己唠嗑。

04

张颂文的细腻和感性,从他对读书的喜爱中可见一斑。

读书对他来说并不是立人设,他提到的书籍有深度,有意思。

在他的微博中常常可见诗意而温暖的文字。

有网友说:“看张颂文的微博,甚至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

更加可贵的是,张颂文是正儿八经进行文学创作,《读者》杂志2014年的一期中,登载了他发表的一篇文章《火柴天堂》。

《天涯》杂志2017年3月上登载了一篇散文《在心里点灯的人》,署名也是张颂文。

《天涯》和《读者》杂志都是一线主流文学杂志,在上面发表文章是对作者写作水平的充分肯定。

而且那时候的张颂文没有一点名气,能发表文章,全凭实力。

张颂文的散文对细节的捕捉和把控,堪称一绝。

可见,张颂文真实自然的演技也是对生活的不断观察思考而提炼出来的。

倪萍在节目中谈演员的修养。

她说:“演员绝不仅仅是普通话说得好,把自己捣腾得好看,而是应该静下心来苦读书。这样你说起什么来才会准确,才能理解在什么场景应该说什么话,怎么说。”

确实,不读书的人理解不了剧本,参透不了角色,又如何能演得生动逼真。

张颂文不仅读书、还能写,这样的人在演艺圈可谓凤毛麟角。

北京郊区顺义的一个小院,是张颂文的家。

他已经在此地租住了十几年了,不在剧组的日子,张颂文喜欢在小院种花种菜。

感悟生命,三餐四季。

他还有一个更接地气的爱好—逛菜市场,

张颂文穿着低调的军大衣,两手插兜,陷入人群,很快就淹没其中。

他会和卖菜大爷拉家常,和买菜大娘讨论菜的做法。

他喜欢观察人,走近他们,了解他们。

张颂文习惯在世俗的生活中,探究演员的“神”和“形”。

05

张颂文是一个温暖的人。

网友扒出他2013年被人民日报转载过的一条微博。

内容是教雅安地震灾民在户外御寒,他亲自示范说明并附上照片,告诉大家如果在户外没有御寒的衣物,可以找到报纸或类似物,平铺裹在外套里,这样相当于多了一件保暖内衣。

还可以在废弃的纸箱上掏出几个洞,用来呼吸,再把枕头塞进去,睡在这个手工设备内,可以减速散热,保暖效果比较好。

这些方法都是张颂文当导游时在户外工作时的应急办法。

还有网友找出了张颂文在网上捐款的信息。

他共计在微公益平台上捐款近两百次,其中还参与了9958儿童紧急救助近五十次。

难能可贵的是,从张颂文还是龙套小演员时,已经在做这件事。

那时他自己的生活远远算不上宽裕,为了减少生活开销,还常常等菜市场收市,去购买便宜的尾货蔬菜。

梁文道曾说:“读一些无用的书,做一些无用的事,花一些无用的时间,都是为了在一切已知之外,保留一个超越自己的机会,人生中有一些很了不起的变化,就是来自这种时刻。”

张颂文正是这样,在鱼龙混杂的名利场,守得了初心,耐得住寂寞。他始终坚信下一次会好起来,心存希望,方能战胜黑暗。

所以,人生没有白走的路,吃过的苦,受过的累,经历的事......最后都能变成盔甲和翅膀。

0 阅读:77

大白说红楼

简介:依据文本解说红楼中的人和事 业余水准,见笑,见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