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中国男篮在亚洲赛场逐渐失去统治力,球迷们对后场组合的期待愈发焦灼。本赛季CBA本土最佳一阵名单中,孙铭徽与徐杰两位风格迥异的控卫同时入选,这一结果不仅是对他们联赛表现的肯定,更让外界开始思考:若以这对"冰火双枪"为核心重建后场,中国男篮能否重拾亚洲王者锋芒?
孙铭徽:被低估的联赛王者,亟待正名的全能战士27岁的孙铭徽正经历职业生涯巅峰期,本赛季包揽最佳防守球员、抢断王、助攻王三大荣誉,数据堪称外援级别。他兼具美式后卫的强突能力与欧洲控卫的战术素养,防守端从1号位防到3号位的全能属性,恰恰是男篮对阵亚洲劲敌时最稀缺的特质。2022年世预赛,他用场均7.7分3.8助攻的表现证明国际赛场适应力,却在近两年被国家队拒之门外。当郭士强坚持使用功能单一的高诗岩,放弃这个攻防一体的"战术放大器",实属令人费解。
徐杰:灵性大脑补足拼图,三分利剑破局关键徐杰则代表着另一种可能性。身高178cm的"小钢炮"本赛季三分命中率,其无球跑位、快速决策能力与孙铭徽的持球核心属性完美互补。更重要的是,他在国际赛场展现过大心脏特质——2023年世界杯预选赛对阵巴林,单节4记三分独砍16分的表现,证明小个子后卫同样能在高强度对抗中创造奇迹。
双枪合璧:破解男篮三大顽疾的钥匙
进攻停滞:赵继伟+赵睿组合缺乏稳定的持球爆破点,而孙铭徽的挡拆突破分球与徐杰的空位三分,能构建立体进攻体系。
防守僵化:孙铭徽的抢断嗅觉与徐杰的撕咬式防守,可形成全场压迫,针对亚洲对手普遍偏矮的后场优势明显。
阵容老化:孙徐组合既保留即战力又着眼未来,相较于30岁以上的老将更具成长空间。
现实挑战:偏见与战术适配的博弈郭士强偏爱旧部高诗岩的防守韧性可以理解,但现代篮球更需要多维度的战术价值。孙铭徽被诟病的投篮稳定性确实存在短板,但这恰能与徐杰的无球投射形成互补。男篮若坚持"以高制快"的传统思维,恐将在日本、菲律宾等对手的快速攻防中再度陷入被动。
孙铭徽与徐杰的组合或许不是完美答案,但一定是值得尝试的最优解。与其在争议选人中消耗球迷期待,不如给这对"一阵后卫"一个证明自己的机会——毕竟,在亚洲赛场的烽烟中,实力与化学反应才是永恒的通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