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道上有两栋始建于1939年的连排英国里弄式小楼,楼里“藏”着一家独立书店。推开棕红的木门,眼前是一本本图书、一张张个性十足的画报,鼻尖有咖啡的香气,耳边传来舒缓的音乐。走上吱呀作响的木质楼梯,二楼阅读区正对着窗户,坐在这看书,抬头便是五大道的浪漫风景。读者可以静下心选购书籍,也可以在这里品味街区的文艺范儿和烟火气。
一家书店的“融合”路,也是一栋建筑的“盘活”路。“我们入驻一栋建筑,进入一个街区,寻求的是长久的、可持续的发展,而不是靠着对文化和资源的消耗去扩张。”书店主理人韩筱龙说。
城市需要烟火气,留住小洋楼里的烟火气不是一个“急就章”,不能只停留在把洋楼“用起来”的层次,还要有更长远的考量。引入什么业态?进驻什么企业?昙花一现的网红店,消耗的是区域资源甚至是公众信任度,得不偿失;千篇一律的商业形式,是无意义的堆砌,会让文化宝藏越“埋”越深。不只是洋楼,老巷街区也是如此。福州三坊七巷内数十家非遗、重点项目及中华老字号企业,见证历史变迁的同时,也延续着明清以来的商业繁荣,连续8年吸引游客超千万人次。让该离开的离开,该留下的留下,合适的业态、懂经营的人,会在日复一日的精细打磨中,留住烟火气,也让区域承载的历史文化熠熠生辉。
烟火气里有市井生活,也蕴含着城市发展的活力和底气。很多街区不仅是旅游景区,也是企业经营发展的地方,更是市民生活居住的家园。如何在更新中保护文化遗产、改善人居环境、拓展空间资源?这些问题考验着经营者的智慧、管理者的担当。更多时候,需要从政府到社会,从企业到居民共同思考,探索出一条共赢之路。漫步五大道,能发现一些居民经营的小商铺,虽然小,但生机勃勃,氤氲着浓浓烟火气;广东潮州古城采用政商民协商协作的方式,提升“软环境”,让古城记忆可感可触,也让百姓家园可商可居。一个“主客共享”的城市生活空间,活力更盛。
城市的烟火气来自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更来自宜居、宜业、宜游、宜乐的幸福感。留住这份烟火气,也就有了更旺盛的人气和更有滋味的生活,我们这座城市会成为网友口中“想来一万次的地方”。
来源:天津日报
审核:郦陈雪
编发:马 凯
素材整理:陈卓、吕昕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