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4a89dc5cde990c0b9e6fef6ceed03aff.jpg)
近日,网络上流传这样一段视频,重庆荣昌区委书记在一次会议上提出倡议:号召全区干部买新衣、下馆子,带头消费、带动消费、带领消费,以身作则,带动地区消费活力。
区委书记亲自下场呼吁消费,这一举动展现了领导层面对当前经济形势下消费疲软问题的深刻认识与积极应对,其勇于担当、主动作为的精神值得肯定。
毕竟,在当下的经济大环境下,消费对于拉动地方经济增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餐饮、服装等行业往往是消费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干部们能够去下馆子、买新衣,理论上确实可以带动一定的消费氛围,让相关的商家多一些生意,进而带动就业、促进资金的流转等。
可这事却引起了不少争议,干部带头消费虽然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和示范效应,但能否真正有效提振整体消费活力,值得深入探讨。
不可否认,干部带头消费是一种积极的信号释放。它表明,在面临经济下行压力时,领导干部愿意以身作则,用实际行动支持本地经济发展,这种姿态本身就是一种鼓舞。干部们掏自己的腰包进行消费,不仅体现了个人对经济的信心,也试图通过自身的行为影响周围人群,形成正向的消费氛围,为经济复苏贡献一份力量。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69bece34bc41abf55b39a1581600c85b.jpg)
但是,消费行为的本质在于消费者的购买力和消费意愿,而这两点均受到个人经济状况、未来收入预期以及整体经济环境的影响。
因此,这种“消费倡议”行为或许在象征意义上尤为显著一些,但其实它实际推动消费增长的效果是有待商榷的。
首先,尽管干部群体具有一定的消费能力,但他们的消费总额相对于整个市场而言仍然是有限的。即便干部们积极响应号召,频繁出入高档消费场所,也难以从根本上扭转消费疲软的态势。而且,要求干部频繁进行高端消费,显然不切实际,也不符合勤俭节约的社会风尚。
况且,区委书记以一种官方 “号召” 的形式,让干部们去带头消费,很容易让人产生这样一种误解——消费也变成了一种带有行政指令色彩的任务。
更重要的是,消费市场的真正活力源自于广大民众,尤其是中低收入群体的消费能力,他们的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才是决定市场走向的关键因素。
其次,民众与干部在消费观念和消费能力上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干部们通常享有较为稳定的收入来源和较高的福利待遇,这使得他们在消费时能够相对从容。
然而,对于大多数普通民众而言,尤其是低收入群体,他们的消费能力受到诸多限制。例如一个月薪仅2000元的打工族,其收入可能仅仅只能维持基本的生活开支,如房租、水电费、食品等费用。
对于这样的群体,让他们响应干部带头消费的号召去进行额外的消费几乎是不可能的。他们的首要任务是解决生存问题,而不是进行提升性的消费。
2024年平安夜电影票房暴跌可见一斑,从2011年到2023年,平安夜的票房普遍在1亿到3亿元之间,但2024年这一天的票房却仅为3837万元。这一鲜明的对比背后,反映出的是大众手中的钱袋子紧了,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都大幅下降。
这一变化并非偶然,而是与经济形势、民众收入水平和消费信心等多方面因素密切相关。当民众对未来经济形势感到不确定时,他们自然会选择减少非必需品的消费,以应对可能的经济风险。
如果大家手里没有钱,光靠干部带头消费是无法根本解决问题的。
从根本上来说,要提升消费活力并非单纯依靠干部带头就能实现的。消费的动力源泉是人们的收入和对未来经济的预期。当大多数人对自己未来的经济状况感到不确定时,他们往往会选择保守的消费策略。这种保守不仅仅是对当下经济状况的一种适应,更是对未来可能面临风险的一种规避。比如,一个普通的家庭可能会因为担心家庭成员突然生病而减少不必要的消费支出,将资金储备起来以应对可能的医疗支出。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75df2968099a14831b6fb7382ebc6708.jpg)
对于政府而言,想要真正提振消费活力,解决“收入瓶颈”问题是关键所在。只有当民众的收入增加了,他们对未来有了足够的信心,感受到了生活的保障,才会有真正的消费动力。政府应该在促进就业、提高工资水平、改善收入分配等方面下功夫。
当人们的收入增加了,钱包鼓起来了,自然就会愿意去消费。这就好比是源头有了充足的水源,下游的河流才会奔腾不息。刺激消费的同时刺激收入才是促进消费的正道,只有带动老百姓走向富裕,整个社会的消费活力才能得到根本性的提升。
“钱包鼓了,心才会放开”,这话道出了民众的心之所向。
说实话,消费这个东西,其实是最不需要刺激的。
只要有钱了谁都想消费,毕竟,“花钱”这件事是世界上最不需要别人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