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听说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出生在农村的女孩,被父母视为掌上明珠,从小受到无微不至的呵护和教育,成绩优异,品行端正,是所有人眼中的天之骄女。但是,就在她考上大学后,她突然变了一个人,开始叛逆、堕落、出国留学,从此与父母失去了联系。
当父母得知她在德国成为了一名大学教授后,他们欣喜若狂,希望能再见到她一面。可惜的是,他们的愿望没有实现,他们相继患上癌症,在医院里含恨而终。而这个女孩,却对他们的死亡无动于衷,甚至还说出了“他们对我近乎变态的掌控欲,压得我喘不过气”的话。
这个女孩就是曹茜,这个故事就是她的不孝史。你可能会觉得她是一个无情无义、忘恩负义的人,但是如果你了解她和她父母之间发生的事情,你可能会有不同的看法。她的家庭教育,远比你想象的更糟糕。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她和父母之间的决裂呢?
父母的过度溺爱和干涉
曹茜是独生女,在那个计划生育政策刚刚实施的年代,她被父母视为珍宝一样保护着。她的父亲曹肇纲和母亲刘红玉都是普通的农民,在那个物质匮乏、生活艰苦的时代里,他们为了给女儿一个好的生活和教育环境,不惜吃苦节俭、四处借钱、甚至卖掉自己唯一的房子。他们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女儿身上,希望她能够成为一个有知识有能力有出息的人。
但是,他们对女儿的爱也太过于强烈和盲目了。他们不仅给女儿提供了最好的物质条件和学习条件,还对女儿进行了严格的管控和干涉。他们不允许女儿参加任何课外活动和社交活动,不允许女儿交朋友和谈恋爱,不允许女儿有任何自己的想法和选择。他们认为这些都会影响女儿的学习和未来。他们甚至经常翻查女儿的书包和日记本,监视女儿的一举一动。
这样的家庭教育方式,在曹茜小时候可能还能接受,但是随着她长大成人,她开始感到厌烦和反抗。她觉得父母对她的爱是一种束缚,是一种压迫,是一种不尊重。她渴望自由,渴望独立,渴望有自己的生活和梦想。她不想再按照父母的意愿去生活,她想要按照自己的意愿去生活。但是,她的这种想法却遭到了父母的强烈反对和阻挠。
高考志愿的争执和决裂
曹茜一直是一个学习优秀的学生,她在小学、初中、高中都是班级的佼佼者,每次考试都是数一数二。她也积极参加各种比赛和活动,获得了很多奖项和荣誉。她的父母为她感到骄傲,也为她高兴。他们希望她能够考上一个好的大学,为自己和家庭争光。
但是,他们对女儿的期望和女儿自己的期望却有很大的差距。曹茜希望能够离开家乡,去南方的大都市感受快节奏的生活,所以在填报志愿时,她瞒着父母报了三所南方的大学。但是,当老师跟曹肇纲确认时,他却大发雷霆。
他认为女儿一个人跑那么远很不安全,而且还会增加家庭的经济负担。他坚持让女儿报辽宁师范大学,这是当地最好的一所大学,而且离家也不远。
曹茜和父亲发生了激烈的争吵,她认为父亲不理解她,不尊重她,不支持她。她觉得父亲只是想把她留在身边,继续控制她的人生。
最后,在父亲的强硬态度下,曹茜只好勉强地把最后一个志愿改成了辽宁师范大学。可惜的是,命运给曹茜开了一个玩笑,她恰恰被这所大学录取了。
这样的结果让曹茜十分失望和沮丧,她觉得自己的梦想被父亲毁了。从此以后,她对父亲产生了深深的怨恨和反感。她开始不再与父亲沟通,甚至不再叫他一声爸爸。她把心事藏在心里,极少再与父母交流。这也成为了老曹家亲子关系决裂的开始。
出国留学后的失联和冷漠
曹茜进入了辽宁师范大学后,并没有像其他同学一样努力学习和适应新环境。相反,她开始堕落起来。她经常和一些家境优越的同学一起四处玩乐,夜不归宿。她也不再关心自己的成绩和未来,经常翘课、挂科、甚至面临不能毕业的危险。
在这样颓废下去之前,曹茜突然想到了一个新的想法。她想要出国留学,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去追求自己的梦想。她开始努力学习英语,参加了雅思考试,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她也开始申请了德国的一所大学,因为她对德国的文化和历史很感兴趣。她没有告诉父母自己的打算,只是在拿到录取通知书后,匆匆地给父母打了一个电话,说自己要去德国留学,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回来。
曹茜的父母听到这个消息后,又惊又怒。他们觉得女儿太不懂事,太不孝顺,太不负责任。他们不明白女儿为什么要去那么远的地方,为什么要放弃国内的大学和工作,为什么要冒着那么多的风险和困难。
他们试图劝阻女儿,甚至威胁女儿,说如果她走了就不要再回来。但是,曹茜已经下定了决心,她没有理会父母的话,只是坚持说这是她自己的选择,她要为自己的人生负责。
就这样,曹茜带着行李和护照,离开了家乡,飞往了德国。她没有向父母告别,也没有给父母留下任何联系方式。她觉得自己终于摆脱了父母的控制,终于可以自由地生活了。
她在德国开始了新的学习和生活,她认识了很多新朋友,也遇到了自己的爱人。她在大学里表现出色,获得了学位,并成为了一名大学教授。她在学术界也有了一定的声望和影响力。
曹茜在德国过得很快乐,但是她却忘记了自己还有一对年迈的父母在国内等着她。她给父母打电话说过最多的话就是“没钱了”。她从来没有关心过父母的身体和生活状况。她从来没有想过回国看望父母一眼。她仿佛把自己与父母切断了所有的联系和情感。
而曹茜的父母却一直在思念着女儿,在等待着女儿。他们每天都盼望着女儿能给他们一个音讯,能给他们一个安慰。他们每天都担心着女儿在外面是否安全、是否幸福、是否有困难。他们每天都期待着女儿能回到他们身边,能给他们一个拥抱、一个亲吻、一个道歉。但是,他们的期待却始终没有实现。
随着时间的流逝,曹茜的父母也渐渐老去。他们身体越来越差,精神越来越萎靡。他们因为思念女儿而患上了抑郁症和癌症。他们最后都住进了医院,在病床上度过了最后的日子。他们在临死前,还是念念不忘女儿,希望能再见到她一面。但是,他们的愿望没有实现。
而曹茜却对父母的死亡无动于衷,甚至还说出了“他们对我近乎变态的掌控欲,压得我喘不过气”的话。她没有回国奔丧,也没有给父母送上一朵花,一块泥土。她只是继续了自己在德国的生活,仿佛父母从来没有存在过。
结语
曹茜的不孝史,让人感到震惊和悲哀。她是一个有才华有梦想的女孩,但是她却因为对父母的反抗和逃避,而失去了亲情和良心。她的父母虽然有过度溺爱和干涉的错误,但是他们却是真心真意地爱着女儿,为了女儿付出了一切。他们不应该被女儿如此冷漠和忘恩负义地对待。
曹茜的故事告诉我们,家庭教育是一门艺术,需要平衡好爱与放手、关怀与尊重、期望与理解、引导与支持。父母应该给孩子足够的自由和空间,让孩子能够按照自己的兴趣和能力去发展和成长。孩子也应该感恩父母的付出和牺牲,尊重父母的意见和建议,与父母保持良好的沟通和联系。只有这样,才能够建立起一个和谐幸福的家庭。
我看的版本说是女孩父母不允许她有自己的朋友,大学的志愿是被爸爸偷偷改的,她出国后一开始没有钱勤工俭学也很辛苦,打一次电话说自己很辛苦,要打工赚钱,父母就是责骂她,所以才不给家里打电话,不是每次打电话都要钱。这两篇很难说孰真孰假,只能说,我等旁观者少掺和人家事吧,世界本不是非黑即白的,别被二极管带节奏去理解复杂的人性
父母也应该反思一下吧。
能够理解她,要不然大概她早早就会自杀
我觉得就这篇文所写来说 怪不着孩子 很多父母自我牺牲式付出感动自己 逼疯孩子 准确来说初中的孩子不一定能理解 可以约束 但是到高中就要放手 让她自己决定 父母的教育不一定都是对的 大人说什么不想让孩子走冤枉路无法改变的 孩子总会有自己的人生轨迹 他要在跌跌撞撞中成长 要在自己经历挫折后才能明白道理 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解决一切的 强行的后果只会适得其反
“因为思念女儿,患上了抑郁症和癌症”,我天,抑郁症还勉强挨得上边,癌症是思念引起的吗?这种道德绑架,是我我也不回来了。这样的父母没几个人受得了。
这样人,这样做父母,不知道尊重孩子,也只能得这样的恶果
不管是父母的溺爱还是她的可恶都给天下所有的父母一个警示!自己还是要自私一点不要只爱儿女虐待了自己!!
南京大学教授也是这种变态掌控把孩子彻底毁了,现在他儿子40多岁没结婚没稳定工作躲在北京出租屋里跟父母断联20多年。
[抠鼻]
一般人都是有惰性的,这是动物的本能,如果不是那么让自己不舒服是不愿意远走适应新环境的,这个父母肯定让她觉得太压抑了